分享

格律诗中的“看、重、漫、量、难、忘、为”等字,既读平声又读仄声吗?

 bookman1959 2019-11-28

没错,看、重、漫、量、难、忘、为这些字,都是平仄两读的,像这样的字还有“听、醒、令、教、思”等。借这几个字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平水韵》中所属韵部

“看、重、漫、量、难、忘、为”这几个字,前边的网友说得也比较细,我着重说一下后边这几个。

“听”分属下平声九青、上声十二吻和去声二十五径。“醒”分属下平声九青、上声二十四迥和去声二十五径。“令”分属下平声八庚和去声二十四敬。“教”分属下平声三肴和去声十九效。“思”分属上平声四支和去声四寘。

实例

欧阳修《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不及林间自在啼”。苏轼《定风波》“莫穿林打叶声,横放吟啸且徐行”。以上的“听”为去声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听”为平声。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午醉醒来愁未”,“听、醒”均为去声

纳兰容若《南乡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为平声

陆游《东关》“三更酒残灯在,卧潇潇雨打篷”,“醒”为上声,“听”为去声

宋之问《度大庾岭》“但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李商隐《筹笔驿》“徒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令”均为平声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疾风雷”“令”为去声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胡马度阴山”,“教”为平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吹箫”,“教”为去声

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为平声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华年”,“思”为去声

我的体会

我的体会,平时读诗背诗,尽量留意一下平仄两读的字和入声字,入声我不会读就读成去声。读古诗词要读在平仄上,就像唱歌要唱在旋律上。这样对格律的掌握、对平仄两读的字的识别,对平水韵中入声字的识别,都是有好处的。因为坚持时间长了,就会有语感,到时候自然而然,感觉就应该这样读。比如晏几道的《南乡子》“新月又如眉,长月下吹”,我自然会把“教”读平声,“笛”是入声直接读去声。有语感了,就很自然了,不用刻意再去留意什么。

建议大家多听一听叶嘉莹先生读诗、讲诗和吟诵,叶先生读诗词的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以上是我对平仄两读字的认识和读诗的一点体会,欢迎大家留言。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