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第一辆进口中国的后置发动机大客车

 手插兜xtji2xlf 2019-11-29

今天,只要是大客车不论是公交大客车还是旅游大客车,似乎都是发动机后置底盘结构的。但是在1977年以前,国内行驶的国产大客车都是前置发动机底盘结构的,即使是招待贵宾的进口斯柯达706RTO也是前置发动机底盘结构(司机旁边有个发动机舱)。 

斯柯达706RTO驾驶座旁边就是发动机

对于北京人来说,第一次见到批量投入使用的后置发动机大客车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从日本进口的日野RC客车(新车和日本右舵二手车都有),大部分是针对国外游客的服务机构进口。 

80年代初期王府井路口,左上角是一辆日野RC,左下角是一辆4路公交车,BK670铰接式大客车的初期版,蓝白涂装,初期版的发动机不完善,排气管常常黑烟滚滚,被称为墨斗鱼。


伊卡鲁斯55

回归正题,那日野RC是不是第一辆在中国使用的后置发动机大客车, 至少老编认为不是。 老编第一次见到后置发动机的大客车是在北京东四,是一辆匈牙利的伊卡鲁斯55(Ikarus 55),它的长尾巴发动机舱太与众不同了。

伊卡鲁斯55

上世纪40年代末,欧洲的客车设计中出现了一种大容量客车设计理念;它有更大的车舱更大的载客量以及更舒适的底盘。根据这种理念,匈牙利的伊卡鲁斯汽车公司工程师 Zerkovitz Béla组成了一个设计团队,设计一款大容量客车;不仅适用于长途客运,也适合做城市公交车。采用发动机后置底盘结构,这在当时的大客车中属于前卫设计。 最终的结果,1954年伊卡洛斯55和伊卡鲁斯66相继问世,前者是旅游以及长途大客车,后者是城市公交车。 

伊卡鲁斯55

伊卡鲁斯66

它也是一个大家伙,车身长度为11.16米至11.40米(不同款式车长有小变化),轴距5.55米。整备质量9300-9500千克,最大质量12400-15000千克。

伊卡鲁斯55

伊卡鲁斯55采用的后置发动机机后驱底盘设计好处多多,不仅提升了车内空间、改善驾驶视野、减少了动力传动系统体积和重量,还提升了动力输出效率、改善了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车舱内的噪音也降低了。

伊卡鲁斯55

伊卡鲁斯55驾驶席

动力为一台排量8.28升的Csepel D614.22柴油发动机,它的最大功率为145马力。 车辆的最高车速为98公里/小时,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得的性能。1956年一汽开始生产的CA10解放卡车的最高车速只有65公里/小时。

伊卡鲁斯55在1954年问世时在匈牙利面临的非议可想而知,因为它太与众不同了。厂家把它推向了国际市场,首先是日内瓦国际车展亮相,然后在巴黎国际车展亮相,在两个国际车展上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虽然亮相惊艳但投产非常缓慢,一个主要原因是车辆制造精度要求高,工厂需要提升生产工艺。此外,工厂还接到了来自政府3万辆婴儿车的产品的订单,这都大大降低了伊卡鲁斯55最初的生产效率。伊卡鲁斯55一直生产到了1973年,总产量为7466辆(伊卡鲁斯66的总产量是9260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