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疲劳到“猝死”,国医大师扼制了那关键的一步

 谷山居士 2019-11-29
小编导读

最近媒体报道了多起中青年人的猝死事件,有临床医生、新闻工作者,甚至是看起来生活光鲜的明星,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过劳死的关注。而除了这些不幸离世的生命,长期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还正将许多的人困于各种疾病中。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孟河医派代表医家、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怎样治好了工作劳累引起的心脏不适——

高某,男,47岁。

病史:因劳累及工作紧张出现胸闷不适,自1991年4月至1994年3月反复出现室性早搏,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室早40070次,最多2624次/小时,大部分呈二、三联律。心脏超声提示升主动脉扩张,西药反复加大剂量,依然无效,慕名而来求治。

初诊:头晕肢倦,胸闷心悸惕惕然,如人将捕之,手足欠温,纳食尚可,大便通调,少寐,脉沉细,时有结脉或代脉,舌红苔薄腻。阳失斡旋,心气不足乃其本,气血瘀滞为其标,拟温阳益气,化瘀通络。

处方:淡附片4.5克,丹参15克,麦冬9克,黄芪30克,炙甘草4.5克,生蒲黄(包)15克,川芎9克,桂枝4.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五味子6克,麦冬9克,薤白头9克,菖蒲6克。(30帖)

二诊:经温阳化浊法,症势已定,面色亦展,胸前时有堵塞感,口干苦而不思饮,少寐,脉沉迟,舌淡紫,苔白。再以前法加味健运,盖脾统四脏,土旺则诸脏可安也。

处方:上方附片加至9克,菖蒲改为4.5克,再加苍术9克,白术9克,茯神9克,远志9克,淮小麦30克。(30帖)

两个月后,症情大减,神清气爽,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正常。三年痼疾得以痊愈。


【原按】《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云:“阴胜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抓住“为寒,为不足”,以温通心阳,益气活血为基本法则,用参附、生脉、桂枝、龙牡等复方图治,并以菖蒲引药入心,见舌红仍用附子,因炙草、麦冬、龙牡均能监制附子刚燥之性。得效后,章法不变,且加强温阳之力,最后以健运中州、护养心神收功。用药加减灵活,故能收效满意。

“温通心阳、益气活血”不仅是治疗心气不足、气血瘀滞型心脏疾病的基本法则,颜德馨教授还曾将其运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

田某,男,71岁。

史: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数十年,每逢气候变化而发。有冠心病史近十年。入院前一周不慎受凉而咳嗽气喘加剧,咳痰白黏,以“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收入病房。入院后经用抗炎、解痉平喘及宣肺化痰之中药,症情好转不显。入院第3日,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心悸,不得平卧,尿量减少,心率120次/分,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干湿啰音。胸片:两肺慢性支气管病变继发感染,主动脉型心脏。加用强心剂并请会诊。

初诊:面色苍灰,神萎,昏睡,咳喘气急,胸闷,难以平卧,痰黏不畅,唇甲青紫,四肢厥冷,下肢呈凹陷性浮肿,舌质淡紫而胖,苔薄腻,脉芤,按之无力。心肺同病,咳喘日久,水饮内蓄阻于心阳,阳气耗损,血脉失畅,致痰、湿、瘀交结不化。亟当温阳利水,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9克,附子6克,细辛4.5克,茯苓15克,桂枝4.5克,生白术30克,生半夏(先煎)9克,党参15克,化橘红6克,益母草30克,车前草12克,泽泻15克。(7帖)

二诊:药来咳喘大减,渐能平卧,胸闷心悸亦减,下肢浮肿消退,四肢见温。阳气初复,痰湿渐化,益气化瘀善后可也。

处方:党参30克,白术9克,黄芪30克,茯苓12克,生蒲黄9克,益母草30克,泽泻15克,半夏9克,陈皮6克,生苡仁30克,降香2.4克。(7帖)

诸症见平而后出院。

【原按】阳为一身之主宰,得之则明,失之则不彰。本例即为用附子振奋阳气,使正邪相对峙的局面顿然改观,取效一旦的典型病例。咳喘日久,阳气虚惫,气化失司,水泛心肺是其本,痰瘀交阻心肺,肃降失司,血脉不畅乃其标。本例初诊,阳气欲脱,水饮内泛,病势危急,治用附子、党参温阳益气;麻黄、细辛、生半夏解表宣肺化痰;佐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温化痰饮。因辨证正确,收效颇佳,待阳气来复后,再予益气化瘀之剂善后。本例气虚血瘀的病理状态贯穿肺心病整个病程,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致迁延不去。痰为血类,痰瘀同治心力衰竭,收效较易,洵经验之谈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