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艺术史的书。自从印象派强调光与色的表现手法后,开创了现代绘画艺术。色彩成了画面表现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完全与现实无关,只与各种绘画元素组成的画面关系有关,这就是书中所说的"色彩的艺术角色"。我理解色彩服务于画面韵律。 基于上述理论,这就为尝试自己风格的色彩提供了可能: 首先,从色彩的大调子尝试。 调子就是一幅画的气氛,或说情绪。一幅画的调子首要从明暗和色彩两方面考虑,当然还包括光源、笔触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下一节谈到。
按《水彩创作》作者谢明锠的讲法,调子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个人风格,对于一幅画而言就是画的特点,或说布局特性。 上一节谈到用色块看世界,将景物归结成四到六个色块进行构图。如果再进一步,把组成这幅画的几个大色块再归结成一个整体统一考虑就是大调子,由此便确定了这幅画的基本风格。 这样我们可以把大调子简化考虑,如果不是专业设计,已经足够用了:
《笔耕不辍》 这幅《笔耕不辍》是以暗衬亮(低长调),即整体采用了:低明度(低调)、暖色调、高对比(长调子)。左侧更虚化突出主体一管管的颜料,暗中有东西;同时用动线指向左上部握笔绘画的手的影子,亮中不空虚。至此,一个挑灯夜战、笔耕不辍、刻苦画画的故事就跃然纸面。(我这么夸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哈)。整体画面体现了一种爆发性美感。 我以前是驴友,喜欢青藏高原徒步。由于高度光线强烈,我拍照时习惯把曝光人为降低两三档或更多,这样照片明暗对比强烈,背景更暗,主体突出,也就是追求中长到低长调,这便成了我摄影的喜好或特点。画画后,自然也偏爱这种调式,让明亮主角在暗背景中象精灵般跳跃着。 其次,从色彩的关系尝试。主要指经过调和的不同彩度和色相的中间色的使用。切记:我们的世界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灰色的。当然这里指的是色彩的灰!即所谓降低了彩度的中间色。 《小溪》 简单讲就是所有色彩都需要调和使用,而不用纯色,尤其在风景画中更是如此。比如这幅《小溪》,背景的绿色则是用纯绿+红赭,再加一点兰降低彩度的中间色描绘;石头则是土黄+一点点蓝,降低了彩度后画的。 自然的色彩构成原则就是:明暗对比+无处不在的灰(中间色)。所以本着自然景物色彩构成的原理,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色彩关系:
最后,色彩大胆尝试,甚至色彩反画。在具体景物中,对的形状却有不对的色彩。比如通常在林中的小溪是冷色调,这里变成了整体暖色调,还有哪里有那么黄的石头,又不是黄石或黄龙。总之要把握画面和谐与调和为前提,就可以夸张色彩的使用。 喜欢就多转发 你的鼓励最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