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军用机器人投入实战,攻下叙利亚恐怖分子阵地,击杀70多人

 思游扬钦 2019-11-29

文/周洪新

虽然今天俄罗斯的国力已经无法与鼎盛时期的苏联相提并论,但仍然自诩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强国,并且在各个领域竭力与美国保持并驾齐驱的态势。但俄罗斯在军用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却远落后与美国,甚至不如这一领域的一些后起之秀。

虽然俄罗斯军方近年来在军用机器人领域急起直追,开发了一些军用机器人并将其投入实战,并取得了一些战果。如2015年12月在叙利亚的第五大城市拉塔基亚郊外的制高点754高地的争夺战中,俄军就投入了一个机器人战斗群掩护叙军地面部队进攻'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据守的阵地,由于此处地形复杂,坡度大,坦克和装甲车辆运用不方便,且极端组织在此构筑了许多暗堡和隐蔽火力点,相互间形成掎角之势,并有200多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驻守,叙政府军曾多次攻击,但都未能得手且伤亡很大。

俄军投入的机器人战斗群共有6部'平台-M'式履带式战斗机器人、4部'暗语'式轮式战斗机器人、1个支援的自行火炮连、数架无人机和一套'仙女座-D'指控系统,这些战斗机器人投入战斗后,迅速展开战斗队形,使用携带的反坦克导弹对武装分子据守的暗堡和火力点逐个'点名',再用遥控机枪将逃出的武装分子一一击毙,由于它们体积小且行动灵活,武装分子的机枪、火箭筒等很难命中,在战斗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些机器人让武装分子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既打不过也没法躲,仅20分钟武装分子就前线崩溃,有70多人被消灭,而叙军仅4人受伤。这次战斗成为说明俄军军用机器人威力的最好例子。

但是在此次战斗的数年后,也就是2018年9月,俄罗斯媒体开始陆续披露俄新型军用机器人在叙利亚作战中暴露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发现目标的距离远低于设计指标6公里,仅能达到2公里;主要武器不能在行进间射击,而且多次发生故障。在巷战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复杂环境中,操控距离降低到只有可怜的300米,远远低于预期的3公里,当然相比以上的缺点,俄军用机器人最致命的弱点是,这些机器人需要依靠操控者的遥控进行作战,实际上并不具备自主作战的功能。

在质疑面前,俄国防工业的消息人士向媒体表示,到2025年,俄罗斯将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可执行战斗任务的多功能军用机器人战斗群,战斗群的人工AI系统可以指挥5个机器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操作者只需要观察机器人的战斗情况就可以了。

目前,开发团队正在相关的实验平台进行演练,该平台是于今年10月首次在俄马格尼托戈尔斯克机器人系统和综合体试验场公开亮相的。消息人士还表示从2020年起,开发团队将主要把精力放在组建机器人战斗群的任务上。到2025年,将基本完成测试任务,然后将这些军用机器人的战斗群整合到俄联邦武装力量现有的作战控制系统中。

俄军'平台'-M战斗机器人

'暗语'战斗机器人

俄军的'天王星-9'型军用机器人

演习中俄军士兵与军用机器人配合作战

俄军正在开发新型的军用机器人底盘

军用机器人不一定是要上阵杀敌的,这款军用消防机器人可用于抢救起火燃烧的车辆,防止车辆弹药和油料殉爆造成消防员的伤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