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公里打卡攻略来袭!

 小老虎8899 2019-11-30


这一场备受瞩目的古城探秘之旅

我们以泉州府文庙为起点

我们用脚步

穿越泉州古城每一条街道

探秘泉州古城的千年文化


今天

我们带来了15公里的线路打卡攻略

想看6公里线路打卡攻略

可以移步第四条哦~


1

西街游客中心(西街219号)


泉州古城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位于西街最繁华的地带、开元寺地标建筑东西二塔东塔正对面,整体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古韵新风”,在反映泉州特色的闽南文化的同时,也展示泉州与时俱进、现代时尚的精神风貌。作为游客之家,该中心提供咨询接待、资源推介、风光展示、信息交流等系列服务,为中外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1

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北门街135号)


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位于鲤城区原泉州机电厂,南至华侨新村。建成后的创意园将以琵琶的外轮廓造型为场地构成元素,建筑围绕琵琶铺展开来。创意园将保留老城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及民间服饰等资源,将历史的沧桑韵味和现代的时尚风格巧妙融合。创意园于,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闽南语音乐中心宣布落户。

1

华侨新村(爱国路)


华侨新村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安置归国华侨和侨眷,历时数年建成5排48栋的花园别墅,也是中国首个华侨别墅区。进入华侨新村的道路被称为“爱国路”。这里的房子也杂糅了闽南特色和南洋风格。一幢幢别墅呈井字型布局整齐排列开,外墙是具有闽南代表风格的红砖,造型则充满了南洋气息。每一栋洋房建筑面积多在400平方米左右,配有花园,院内栽花种草。一些花园内还有秋千,大宅气息扑面而来。

1

东亚之窗文创园(崇福路247号)


地处鲤城区崇福路247号,将中侨集团已停产的机床厂改造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将以“东亚文化,雅俗共赏;中华为本,并蓄包容”为宗旨,整合中国皇家文化、东亚四国(中、韩、朝、日)文化和闽台文化,在充分展示东方文化元素的同时,利用声、光、电等表现形式,提供一个全新的东亚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为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增添新内涵。

1

泉州市工人文化宫(九一街2号)


工人文化宫建于1953年秋,占地3.6万平方米,其园林式的建筑风格,与百源川池交相辉映,呈现出传统的地域文化内涵与浓郁的现代气息。现有文艺楼、综合服务楼、培训中心大楼、南戏台、中心广场等活动场所。


接下来

为大家指路名人故居

1

黄宗汉故居(镇抚巷51号)


黄宗汉故居庭院内的花园占地不大,假山及小池安置在天井的东南角,因此地下水充沛而从未干涸,微缩的假山、石栏、石笋、石拱桥分布巧致。四周还留有当年的石香炉、石莲台、石桌、石凳,可惜壁上门前曾有不少文人雅士的题字已毁于动荡年月。

1

叶氏华侨旧居(镇抚巷38号)


叶氏华侨旧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镇抚巷38号,建于1937年,曾是解放军的军事联络处和泉州市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旧居由印度尼西亚华侨自行设计,融入了古建筑通风、采光、防火、防盗、防空袭等功能,由惠安名匠建造,并特邀印度尼西亚制砖名匠烧制瓷砖,真可谓融中西建筑的优点于一身。

1

吴桂生故居(金鱼巷84号)


吴桂生,生于1868,卒于1945年,自号养和居士,南安丰州人。光绪三十年,甲辰科会试考中进士,被聘为清源书院山长。宣统元年(1909年),任内阁中书。吴桂生生平著述丰富,散佚极多,仅留《泉俗激剌篇》、《蕃薯杂咏》各1卷。民国18年,吴桂生担任泉州昭昧国学校长,并先后担任泉州中学董事长和培元中学等校教员。民国31年,吴桂生担任福建省侨民紧急救济委员会委员,被推举为花桥善举公所、开元慈儿院、温陵养老院董事。

1

锡兰侨民旧居(涂门街174~184号)


锡兰侨民旧居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780多平方米,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主厝平面呈长方形,为典型的闽南双翘脊宫古建筑。四进三开间,单檐硬山式,双坡顶,抬梁式构架。整栋建筑为砖木混合结构。东侧另有护厝七间,并配有天井、后花园。

这其中

当然也少不了富有泉州特色的

庙、宫、祠

1

开元寺(西街176号)


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十佳风景区之一。

1

白耇庙(模范巷33号)


白耇庙是一座印度教神庙,位于泉州城北县后街与模范巷交界处,坐北朝南,大门正对县后街,庙内奉祀着一尊“白狗”像。这座古庙创建于明朝时期,由在泉州的锡兰王子后裔所创建。据悉,庙内供奉的“白狗”为印度洋山神“毗舍耶”,其嘴尖而不吐舌,雄性,全身漆白,因形似“白狗”,泉州人将其称为“白狗神”,故庙亦得“白耇庙”之俗称。至今,在白耇庙庙中还有一方印度教本土神话故事石刻。后来由于世氏汉化,祀神屡次更换。现中殿奉祀的有毗舍耶、杨六郎、玄天上帝、田都元师、文昌帝。

1

元妙观(新府口56号)


元妙观俗称“天公观”,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元妙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奉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是泉南最负盛名的道教宫观,有“八闽第一道观”之称。

1

天主教花巷堂(许厝埕19号)


作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天主教花巷堂结构合理,气势恢弘,细部处理精细,给人精雕细琢、富丽堂皇之感。穹顶高塔冷然傲立,艳红色外衣已经傍身数十年,却是愈显庄严肃穆。建筑整体是哥特式风格,拱形的门与窗,立面上的雕饰,处处透露着简约古朴的美感,堂内以白色为主色调,多门多窗,可容纳1000多人,是目前泉州市区唯一的天主教宗教活动场所。

1

承天寺(南俊路36号)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享有“闽南甲剎”之誉,在五代时,承天寺是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建筑规模却越来越大,基本保存着清代格局,是闽南三大丛林之一。全寺占地45亩,寺内,殿堂高阁,垂檐飞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寺的中轴线全长300米,主轴线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弥勒殿、放生池、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两侧有钟、鼓楼、廊庑;旁落有檀樾祠、龙王井、圆常院;山门内甬道边还有佛塔七座。1961年,承天寺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关岳庙(涂门街186-196号)


通淮关岳庙,俗称涂门关帝庙,关帝庙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关岳庙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都为三进,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庙内至今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充塞天地”等巨幅名扁,历代泉籍文士明贤的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1

清净寺(涂门街108-110号)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寺宇始建于1009年,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现存的主体建筑有门楼、奉天坛、望月台等,基本保留了11世纪至14世纪的阿拉伯建筑风格。

感受过泉州古城的

庙、宫、祠

继续来领略古城历史上的遗址吧!

1

朝天门(罗城遗址-北门街)


朝天门是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位于现北门街环岛的朝天门,历史悠久。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灰墙青瓦,气势宏伟。随着2001年的大力重建,朝天门再次焕发光彩。朝天门为宋元官式古城门,楼式的朝天门占地面积为577.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总高度为22.3米。整个朝天门几乎都是用老旧石材打造,城楼各道工序在工艺上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1

崇阳门楼遗址(子城遗址-中山中路与承天巷交叉口东南50米)


崇阳门楼在清康熙年间曾重建而改称丽正门,后毁于火灾。乾隆年间,崇阳门楼又重建,改楼为“喜雨”,泉州人直称它为“南鼓楼”。由于闽南语“锡”与“熟”谐音,因此还出现了一句口头语“南鼓楼的锡只仔”(闽南语“只仔”指麻雀)来形容人,意思是为人处世老练、凡事不动声色。


小虫温馨提示:

沿途厕所

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1、府文庙(兰桥巷3号)2、源和1916  3、西街西段凯德广场妙因慈济宫(培元中学西) 4、西街西段凯德广场奉圣宫 5、南俊北路与南俊路交叉口南200米 6、第三巷5号附 7、第三巷与金池路交叉口西100米 8、学府街101号 9、释雅山公园 10、文胜巷27号 11、模范巷39号附近 12、新华南路154号 13、金鱼巷52号附近 14、金鱼巷6号附近 15、鲤城区机关幼儿园(钟楼西南)16、涂门街162之16-17号(锡兰侨民旧居旁)




本文来源泉州文旅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