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认为,苏东坡是宋朝最为旷达的的文学家。他一生多次遭到贬谪,从乌台诗案开始,苏东坡的政治生涯,伴随着北宋的党争,基本上处在被贬谪的过程。也就是说,苏东坡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 为什么苏东坡的仕途如此不顺?主要的原因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时代,对王安石变法中的狂飙突进的现象多有批评,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上台之后,苏东坡又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表示不满,所以纵然新旧两党的党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在对待苏东坡的问题上,相当一致,谁都不喜欢他,干脆就贬的越远越好。 但苏东坡就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不管他被贬到哪里,他都能在荒凉的地方,找到乐趣。在黄州,苏东坡完成了他一生的蜕变,苏东坡的书画、辞赋,那些闻名天下的词,基本上在黄州完成。在黄州,他成了快乐的农夫,成了创新精神极强的大厨。后来被贬到惠州,他发现荔枝的味道简直绝品,在海南的天涯海角,苏东坡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还酿造了好多好酒。也就是说,苏东坡好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他到处都能随遇而安,喜欢上一个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心安之处是吾乡。 但是,苏东坡并非一个天生的乐观派,他也有忧愁害怕的时候。在乌台诗案的时候,苏东坡被抓进监狱,他也是怕的要死,甚至一度写下遗书。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面对陌生的地方和冷漠的人情,苏东坡也是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 苏东坡在苦难之中,没有忘记儒家的积极进取,也从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哲学中,找到了对抗苦闷的方法,他从庄子的齐物论中找到了消解人生苦难的途径,后来他又在佛家的虚无与幻灭之中,懂得了人生的终极意义。所以,在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加持之下,苏东坡终于成为一个看透一切的人。既然人生充满苦难,既然生命的意义就是虚无,为何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呢? 所以,苏东坡的这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表达了对人生的极度悲观的情绪,按照苏东坡的情感历程,应该是写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或者说这是苏东坡在黄州过的第一个最为凄冷的中秋节。因为,在苦难面前,苏东坡的悲观多于达观。 我们来看看苏东坡的这首与众不同的中秋词。为什么说是苏东坡与众不同的中秋词呢?因为,我们知道,苏东坡在山东密州做官的时候,曾经写下一首闻名千古的中秋词,在这首词中,苏东坡的心境完全是放松的,是快乐的,是明快的,他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被一轮明月郎照,全天下的人都能合家团圆,同时,苏东坡还表现出对生命的达观的态度,他认识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而到了黄州之后,一开始,苏东坡的情绪极端低落。在那个孤独的中秋夜,他用完全不同的情绪,写了这一首充满悲伤和人生虚幻感的中秋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东坡写道: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古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场梦境。这本身就带有悲伤的情绪。因为,梦是虚幻的,梦最终都要醒来的。而醒来之后,我们会发现,梦境中的一切的美好,在现实中是完全找不到的,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种种狗血,种种荒唐,依然存在,最快乐的一瞬间过去之后,还是痛苦的生活。 所以,一开头,苏东坡就把人生比作一场梦境,他说,“世事一场大梦”,体现了苏东坡的极为悲凉的心境。而“人生几度秋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 在词的下片,苏东坡开始发牢骚了。他一个人喝酒赏月,身边没有亲人与朋友,原来的所谓的好朋友在苏东坡被贬之后,音讯全无,甚至苏东坡写出的信,也是石沉大海。所以苏东坡愤怒地写道: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感慨世界的冷漠与炎凉。 综上所述,这首词应该是在被贬黄州的第一年,苏东坡的心情还没有调整过来的时候,写的一首感慨世态炎凉的词。因为他还没有开始接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苏东坡在黄州将近五年的时间,他系统地阅读了道家和佛家的典籍,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佛家的虚幻之中,吸取了随遇而安的精神力量,从此之后的苏东坡,变成了打不死的小强,也从此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珠穆朗玛一般的全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