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系细民 ——纪念黄静波老诞生100周年逝世5周年

 昵称16627923 2019-12-01

心系细民

——纪念黄静波老诞生100周年逝世5周年

李蔚

今年(2019年)是陕北老红军、1935年十五岁参加革命的原青海省省长、省委书记黄静波老诞生的100周年,今天(121日)是他逝世的5周年。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黄老是我党的优良作风的活的化身,是我们党内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一生是一部珍贵的活的党史教材。

今天,我只就自己的有限接触,谈谈他心系细民的事。

我的朋友李顺国同志有次告我:青海省环保局有位工人,1984519日,因公出车,不幸翻车身亡,留下妻子陶桂莲,带着五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小陶是个临时工,经济来源没有保证,生活十分困难。几次想死,想到孩子,不忍轻生。后来省上招工,她希望参加,但怎么也办不下来。环保局顾问王子修同志要她写个书面材料,转交给了黄省长。黄老接见了小陶。核实了情况,立即给省劳动人事厅长打电话,后来又曾亲自加以督促。但是,后门风大,小陶的事情遇到重重阻力。拖了一年,仍未解决,直到19855月下旬。此时,黄省长即将离任,得知其况后,要了张招工表,交由小陶填写。后来,又将劳动人事厅招工的批文,拿给她去办。但是,依然关卡重重,她一关都没有过去。黄省长于是带着她去,才在离开青海前,最终办完了手续。(详见《公仆的辉煌》一书)

李顺国说:黄老是青海历史上少有的好省长。青海老百姓热爱黄老。他想编一本书,宣扬黄老爱民的事迹,表达青海民众的心声。我当然热烈地支持他。这就是《公仆的辉煌——黄静波省长开拓青海纪实》一书的来历。1995年,在黄省长离开青海十年后,此书编成,由人民出版社于当年2月出版。

我们收集的资料里,有秦牧同志发表在1984418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喊冤树”下的新故事——记一宗冤案和一位省长》,写的是一件类似的真事:热爱社会主义建设的邓镇宁同志被冤,判刑12年,在青海劳改。平反后,成为正式工人。按规定,55岁退休。但他已58岁,却要按劳改释放就业60岁才许办退休的规定,不许离岗、返回广东。秦牧将此事反映给黄老,黄老前后四次约见邓镇宁,了解真相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督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详见《公仆的辉煌》一书)

黄老对细民反映的问题是很重视的。接待细民上访,他有四个特点:

1、                细民找他,他是“有求必见”。他说:来访者提出的问题,

我不可能都给解决。但见上一面,谈上几句,对来访者也是一种安慰。没有对细民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不曾与细民血肉相联,能说出这样亲切、温暖、体贴、入心的话吗?

“有求必见”,今天,有几位领导能够这样要求自己?

2、                黄老没有“接待日”,也不在过节时,由随员带上肉面,

去访贫问苦,拍个电视片,宣扬宣扬。细民随时可以找他,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黄老能挤出时间,一定接见;当时见不上的,他会约定时间见。

3、                凡找黄老的细民,警卫不能阻挡。这黄老事先关照过的。

他对秘书也是这样要求的。所以,细民找他是很容易的,没有“拦路虎”档道。

4、“一抓到底”。细民上访,有时提出的问题,从党的全盘工作看,是宗小事,但对细民而言,却足以决定其人生命运。黄老经过调查分析,觉得应当办的,即使再小,也是狠抓落实,贯彻始终。有时甚至自己冲上第一线,亲自督办,力求解决问题。上述陶桂莲、邓镇宁二事 即是例证。

有求必见;随时随地可找;没有人阻挡;只要要求合理,一定一抓到底。这四条,即使其中的一条,今天能够作到者,可有几人?

罗斯福说:“衡量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给富人们带来了什么,而是要看给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能否提供基本保障,当有一天我们的父母被推进医院,即使身无分文,也能得到悉心治疗。我们的孩子被送进学校,不管他来自哪里,都能得到一样的对待。我会说这才是我的祖国。”这段名言,刻在罗斯福纪念公园墙上。

对民众、尤其细民,采取什么态度,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评价人物好坏,关键是看他们对细民的态度。这是区别革命、不革命、反革命的标尺。凡是漠视民众利益者,必然是假革命,不管他穿著怎样华丽的“革命”外衣,喊的口号有多漂亮、多激进。


                                         黄老(右一)与少数民族牧民在一起

(2019.1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