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30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探讨

 愿许秋风知我意 2019-12-01
摘要:水下桩基是近年来桩基施工中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型式,其混凝土灌注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桩的设计承载力和桩的使用。为了保证水下桩基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性能,使其能承受上部结构的各种外力和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C30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下桩基;混凝土;灌注性能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目标是在满足设计指标及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高性能水下混凝土的要求,使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抗裂性、低热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工作性和经济合理性。为此,我们在混凝土配合比实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水下灌注桩混凝土设计特点,对C30 水下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原材料
  (1)胶结材:炼石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电厂生产的II级粉煤灰。
  (2)骨料:细骨料闽江河砂;粗骨料为石灰石碎石,由小、中、大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
  (3)外加剂:保坍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0.8%~1.2%,减水率≥25%。
  (4)拌合水:自来水。
  1.2 实验方法
  (1)原材料分析实验方法。水泥分析实验依据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和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粉煤灰分析实验依据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骨料分析实验依据GB14684-2011《建筑用砂》。
  (2)配合比设计。C30水下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依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2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2.1 原材料分析
  (2)骨料:粗骨料为公称粒径4.75~9.5mm(小),9.5~16mm(中)以及19~26.5mm(大)三个级配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三个粒径的石子的筛分实验结果见表3。
  按小:中:大=1:7:2、2:4:4的比例配制的粗骨料级配曲线分别见图1中的曲线1和2。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1圆滑,该比例配制的连续级配较合理;曲线2几乎为一斜线,大石子偏多约占40%,该比例配制的级配较不合理。因此粗骨料按小:中:大=1:7:2的比例配置。
  砂的筛分曲线见图2,细度模数2.3,属III区中砂,含泥量1.2%。
  2.2 C30配合比优化设计
  (1)试配强度。水下混凝土一般配合比同陆上混凝土相同,但由于受水的影响,一般会比同条件下的陆上混凝土低一个强度等级,所以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C30水下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按C35设计。
  fcu,o=fcu,k+1.645σ=35+1.645×5.0=43.2MPa
  说明:P.O42.5水泥28d胶砂强度47.5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根据JGJ55-2011取5.0。
  (2)混凝土的水胶比。
  说明:①JGJ55-2011表5.0.4碎石回归系数αa=0.53、αb=0.20;②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fce=47.5MPa;③矿粉、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和20%,因此按表5.1.3γf、γs取0.85、1.0。
  (3)确定用水量mw0、胶结材用量mb0、粉煤灰用量mf0、水泥用量mc和外加剂用量ma0。
  根据JGJ55-2011表5.2.1-2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为26.5mm坍落度75~90mm的混凝土用水量m′wo为210kg/m3,坍落度为200mm的混凝土用水量m′wo=210+5×(210-90)/20=240kg/m3。
  用水量:mw0=m′wo×(1-β)=240×(1-25%)=180kg/m3
  胶结材用量:
  粉煤灰用量:mf0=mb0×βf=409×20%=82kg/m3
  水泥用量:mc=mb0-mf0=409-82=327kg/m3
  外加剂用量:ma=mb×β=409×1.2%=4.9kg/m3
  (4)确定砂率,根据容重法计算出粗细骨料用量。
  考虑工程实际中所用的砂的Mx=2.3为III区中砂,该砂细颗粒较多,虽然有利混凝土保水和粘聚性,砂率适当靠下限βs取4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因此mcp取2400kg/m3。
  mb0+mg0+ms0+mw0=mcp
  计算得:mso=761kg/m3,mgo=1050kg/m3
  2.3 C30水下混凝土试配与确定
  3结语
  总之,良好的灌注性能是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必须具备的,应合理选用原材料及其用量间的比例关系,使水下混凝土配合比实现了高性能的目标,运用科学、实用的混凝土灌注工艺确保了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品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实验优化设计[J].广东建材.2008(01).
  [2]齐文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1/view-6374427.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