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事件。 为什么初中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重灾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情绪波动大、容易爆发的特点导致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欺凌事件。 显性欺凌 在北京的一所中学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被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一位女同学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在学校的走廊里对同班的另一个女同学进行言语侮辱并殴打,还拍摄了照片和录像发布到微信朋友圈。这种对其他人辱骂殴打的行为就是显性欺凌。 隐性欺凌 有一位女同学,因为在班级表现突出,于是遭人嫉妒,被同班的另外几个女孩排挤,这些女孩还威胁班级里其他人不准和这位女同学做朋友。有一次,当老师问她谁是她的好朋友时,她回答是自己的同桌,结果她的同桌的再也不愿理她。这就叫做隐性欺凌,隐性欺凌没有肢体接触,而是被孤立排挤。 软欺凌 软欺凌是通过造谣的方式对被欺凌者进行诋毁,或进行言语侮辱。软欺凌不像显性欺凌和隐性欺凌那样被重视,一些孩子在遭到软欺凌后也不愿告诉家长。尽管软欺凌没有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确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曝光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说明欺凌事件在增多,同时也暴露出了欺凌事件低龄化、女性化的趋势,从以往以初中生为主,到现在小学甚至幼儿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欺凌事件,已经演变为一种社会问题。 · 为什么会发生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家庭教育与校园欺凌的关系 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父母既希望孩子品学兼优,又不想孩子经历挫折,造成了孩子骄纵妄为的性格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包括单亲家庭和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家庭的成长环境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缺陷。当孩子得到过多的爱或者得不到应有的爱的时候,就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其他人身上。 学校教育与校园欺凌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片面性也是导致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决定了学校教育必然以文化课为主,心理健康、德行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 现实社会与校园欺凌的关系 当我们在网络搜索“校园欺凌事件”的时候,会看到大量血腥暴力镜头,成年人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些镜头不会对成年人产生影响,但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心智不成熟的时候接触到感官刺激强烈的暴力镜头,容易激发孩子的冲动情绪,进而导致模仿,对他人造成伤害。 司法制度与校园欺凌的关系 我国的司法系统对校园欺凌的界定不完善,同学间的打闹仍然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宽松的司法环境导致即便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不用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间接助长了欺凌时间的发生。 · 性格对校园欺凌的影响 欺凌者的性格特征:好斗、过分要强、严重内向、孤傲、叛逆、冲动。 被欺凌者的性格特征: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忍气吞声、顺从。 · 校园欺凌的行为表现 欺凌者的行为特征:有暴力倾向、破坏公物、盗窃、吸烟、吸毒、逃学、旷课、携带管制刀具。 被欺凌者的行为特征:不自信、胆小、恐惧上学、失眠、抑郁、成绩下降、有自杀倾向。 · 向校园欺凌说不 校园欺凌频繁又不可预知,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以此来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教会孩子自尊自爱 调研中发现,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也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 在课堂上,坐在后排的男生几次拉扯前排女生内衣的带子,于是女孩起身打了男孩一巴掌,男孩的鼻子被打出了血。事后老师叫来了双方家长,校方认为女孩打伤了男孩,女孩应该道歉,但女孩的妈妈却给孩子以坚定的支持:“我支持女儿的做法,你做为班主任,班级里出了这种事是你管理失职,如果我的孩子遭到性侵,我还要起诉你。” 这位妈妈的作法就是维护孩子自尊自爱的表现。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与人相处,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在初中阶段,孩子的交往重心从父母变成同学,在这个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有一些谈得来的朋友,孩子有事情也可以获得帮助。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孩子产生安全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与人相处也更自信。 遭遇校园欺凌的对策
· 家长如何识别孩子被校园欺凌
· 在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被欺凌孩子的家长
欺凌者的家长
· 总结 根在家庭社会大环境是滋生的土壤保护受害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最为关键让肇事者因为懊悔而停止不良行为,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依靠大人的权威地位代替孩子需要有反思、警醒的能力,但前提是:家长要先有这样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