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时常出现在唐朝诗人的笔下。 李白曾为他写过《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将她的盛世美颜写到了极致,以致后人甚至猜测诗仙对她有觊觎之心。 白居易甚至还为她写下了一首鸿篇巨制《长恨歌》,将她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尤其是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引起了千古共鸣。 杨贵妃最后的结局我们也是知道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当安禄山的大军攻进潼关时,唐玄宗匆忙间带着亲信逃往蜀中。 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禁军叛乱,杀了奸臣杨国忠,他们觉得留着杨贵妃始终是个祸患,于是便逼着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被逼无奈,下令勒死杨贵妃,这便是著名的“马嵬兵变”。 无论当初唐玄宗是如何宠爱杨贵妃,可他最后还是为了自己,将杨贵妃送上了绝路,所以后世对于唐玄宗荒淫误国,又护不住佳人,大都抱有谴责态度。 可是晚唐却有一位诗人为唐玄宗辩解,写下一首诗,还入选《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名为《马嵬坡》,全文如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这首诗的作者名为郑畋 ,出身当时的望族荥阳郑氏。 他在18岁的时候便高中进士,一生宦海沉浮,甚至官至宰相。 《全唐诗》一共收录了他14首作品,而这首《马嵬坡》便是代表作,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但是其实后人并不敢苟同他在这首诗中的观点。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史诗,吟咏的对象便是唐玄宗和杨贵妃。 诗歌开头从唐玄宗返回长安写起。 安史之乱结束后,已是唐玄宗从蜀中返回长安,途径马嵬坡。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言“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因为他的这两句诗,所以后世都猜测杨贵妃其实没死。 但是这毕竟只是猜测,而郑畋 在这首诗中说的清楚,“杨妃死”,而她的死和新朝的新气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甚至有人说玄宗能够活着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贵妃换来的。 所以即使“日月新”,他的心中应该也是痛苦的。 接着诗歌后两句是最具争议之处,因为诗人用了“圣明”二字。 在他看来,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是明智之举。 为了突出唐玄宗的“圣明”,他甚至用后主陈叔宝的例子。 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任君主,荒淫无道,当隋朝的军队攻进皇宫时,他做了一个令后世无数人鄙夷的举动。 他带着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张丽华、孔贵嫔躲在了景阳宫后的废井里。 后来隋兵扬言要落井下石,陈叔宝才狼狈地从井里钻出来,可谓是出尽了洋相。 而郑畋这里以陈叔宝做比,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唐玄宗不至于沦为俘虏,也算是幸运了。 后来蘅塘退士在选编这首诗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评语“唐人马嵬诗极多,唯此诗深得温柔敦厚之旨”。 但是后世很多人却不敢苟同,陈叔宝好歹是和自己的宠妃同生死,可是唐玄宗呢?牺牲了杨贵妃,自己苟活,相比之下,他对杨贵妃的宠爱实在是讽刺。 其实在写马嵬的诗词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作为一个皇帝却护不住自己的爱人,可不是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吗? 不知你怎么看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这件事?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