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在艺术学院必须学的一件事

 夏之民 2019-12-0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家丽

  最近,在艺术院校流行这么一个故事:入学时,就知道艺术的边界早就被打破了,学艺术不仅仅是画画和雕塑,还需要炫酷又前卫的技术;一路走来,快毕业了,却发现几年下来所学的技术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如今的艺术关键词已经变成人工智能、云计算……

  就像是2016年的新媒体展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或许是日本艺术家池田亮司的《普朗克宇宙》,镜头炫酷,充满未来与科技感,而2019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新媒体作品则或许是绘画画的机器人小冰。艺术前进的脚步,我们只能快步追赶。

  这也折射出当今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今天学习的技术与知识,明天可能就会过时。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何去何从?在艺术院校中,除了知识与技术,学生又应该学些什么?

  论坛嘉宾合影

  在新科技、新功能不断推陈出新,跨专业、跨技术、跨文化成为主流的当今,谈论这一话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上海首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联合十大著名艺术院校院长推出了“全球院长峰会”。院长们从各自院校的实践经验出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或许,这些答案都只是现阶段的实验与尝试,但却足以让我们窥见未来艺术教育的模式与方向:跨学科与跨文化

  十大院长的论述各有千秋,无论是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的哲理深思,还是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的诙谐幽默,抑或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Naren Baefield的鞭辟入里,他们都在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同时,深深地扎根在当下土壤里,他们从各自的地域出发,结合本国或本地区的地域特点,朝着艺术改变人类,艺术改变世界的方向努力着。

  为最大限度的传递个中含义,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根据演讲主题,删繁就简,按照现场发言顺序,阐述如下。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高世名:要学会成为自我的创造者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

  150年前,尼采放言要重估一切价值,今天我们似乎面临同样的历史关口。我们正在切身参与一次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和认知的变革。同时我们也共同见证着一个哲学、艺术、技术、政治和伦理都在全面重构的时代。

  对艺术教育而言,教与学,艺术的感性经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甚至人的形态和我的意义,都在这场技术的加速中被重新定义。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艺术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框架?对新方式和新框架的想象,未必是一味地瞻望未来,未必一直往前走,有时候也意味着要回溯本源。中文非常古老的“艺”字,原初的写法本来是一种种植和培育,二者统一于人的成长与培育。

  同样在古希腊人的经验中,哲学教育和艺术都是作为一种自我的技术,统一于古老的神谕,它要人关心你自己。这里所说的关心,既是指一种侍奉、训练,同时也意味着沉思,也就是说,主体为了达成真理用来塑造自己的探究、实践与体验。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张培力、耿建翌与他们的学生们

  在二十一世纪最初二十年,人的发展与时代、科技的发展失调。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发明一种人学,这需要我们重新回归到艺术和教育的本源,就是关心自己,并且重启一种自我的技术。当下艺术和教育的根本责任,就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人的保存与发展。为此学院和教育者们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思想空间,需要重新思考艺术和教育、创造与传播、生产与消费、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共同追问面对技术、信息、资本全力网络构建起的总体性的全球治理,我们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和艺术的教育?面对这种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新的生命政治,作为一种仁学的艺术和教育应该如何展开?

  最近40年以来,各种新技术构建起了人类各种各样的“假肢”,这种庞大的假肢体系正在废除我们的感官、废除我们的感受力,割裂我们的身心。未来人类的根本困境就是感性贫困,身心分离。在此艺术或许有所作为,它必须要有所作为。这两年我一直反复提醒我们有两个AI,一个是人工智能,另外一个是艺术的智性,而艺术智性通达的就是一种上手的记忆开启的知识,一种感同身受的知识,一种身心发动的知识。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张培力、耿建翌与他们的学生们

  学院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世界上存在种种不同的世界观,在世界观的交互中激发他们想象世界的能力,创造可能世界的愿望,让他们对事物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慢慢地呈现出来,让他们逐渐体会到有那么一些眼光,有这么一些做法,有这样一种感觉甚至有那么一种活法。

  这是艺术教育中最为难以言说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教育问题就是艺术问题。这个意义上艺术教育必须以艺术起作用的方式进行。艺术和教育是同一件事,一种自我创造的精神生产,一种以人的社会性的构建改变生活、改造世界的点滴工程。艺术的信息在人群中传播,在团结中相互学习交互展开,在高度整合化、自动化的社会中,艺术和教育能够开辟出想象。这种艺术教育将在讯息景观资本的多重现实中,为感受力拓展出一片新的田野,为创造力开辟出一个新的战略空间。中国美术学院倡导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艺术界的艺术和大学里的教育,而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更加根本的东西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张培力、耿建翌与他们的学生们

  每个学生都要知道要混世界不要混艺术界,为了人的保存与发展,艺术教育必须是一种贯穿群我、打通身心的知行之学,一种自我创造的技术。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在艺术学院中最应该学的就是成为自我的创作者。因为艺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艺术主体性的创造过程,艺术起作用的过程就是艺术家自我再生产的过程。当然艺术家的目的不只是创造自我,他还要改变世界,这两者息息相关。像我的同事所说:改变世界的根本是改变人本身,改变人的根本是改变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当你改变了人看世界的方式,就改变了人本身,也就改变了世界。

  最后我想以艺术家黄永砯,刚刚去世的校友他的三句话作为结尾:1。艺术是一种危险的生活 2。创造力从来不能单独存在 3。艺术必须超越艺术本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

  Naren Barfield:要学会让自己变得“难搞”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Naren Barfield

  在艺术院校里,应该学的是让自己变得“难搞”,这是一件十分考验智慧的事情。“难搞”往往意味着不接受现状,甚至挑战现有的传统,并经过反复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艺术院校里,你要尊重但并不需要一味遵守老师的要求和观点,你不需要总是做三好学生,甚至不需要遵守理性,你要考虑一些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在找到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后依旧不要放弃,而是试图找第二佳的答案,并扪心自问,这一答案是否优于最佳。如果一开始找不到也没关系,成功总是需要异于常人的耐力与决心。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箫伯纳曾说,理性的人是自己适应世界,而一切进步都取决于不合理的人。要想成为那个“不合理的人”,就必须要让自己变得“难搞”,要去都要挑战既有的智慧,去适应、测试并且考验那些既有的智慧。这也是无数艺术家、艺术品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不配合这个时代。要想不配合时代,就必须学会创新、协商、协作和团队精神,这些技能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成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而不仅仅是改变艺术行业。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我们一直在讲要学会让自己变得“难搞”?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难搞”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也就是要学会问问题:现状合理吗?是否可以被改进?是否可以变得更加公正公平?为了改变现状,我们能够做什么?有没有什么新的视角?现有的智慧技能专业知识是否有效?是否和现状相关? 总而言之,你需要尝试证明现有的思维方式是错的。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要找出问题,需要敏锐的洞见,这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找出问题,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核心竞争力。你要思辨,要学习,但不要被现有的方法困住,你需要不断地吸收进步,开发自己的逻辑体系与思维方式,并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会觉得以前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有没有新的方法可以解决?你需要通过实验培养你的好奇心,你的实验方法、材料等等,如果在艺术院校中不实验的话,你还能在哪里实验呢?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此外,你还要学会失败。你要拥抱失败,而且诠释并且分析失败。你从失败中学到的会比成功更多。失败会让你拥有更强的复原力,更是你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在现实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美术学校必须要教的,而且有可能你所学的也不一定是我们能够教的东西。那么,为什么还要有艺术院校?艺术院校的使命又是什么?在我看来,艺术院校的存在是要用感受与表达的形式,让世界变得更加令人愉悦。当然,也需要为毕业生提供技能。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止于艺术。当今时代,人类面对的挑战太复杂了,我们不能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需要协同合作。因此,在教育上,我们需要加强自主性及各个地域、各个领域间的协作。我们不能服务创新,我们应该要像企业家一样引领创新。

  总的来说,我们只有变得“难搞”,只有思辨,才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才能改变社会及时代的不合理,提升理念的创造力,传承文化,才能改善人类生活,改变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邱志杰: 要学会在彻底腐朽的当代艺术体系之外输出一种革命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

  作为教育机构,艺术院校首先是要培养人。今天的艺术学院要教授的是学习的能力,这种教育的理想其实是文艺复兴的理想,我们称之为全人教育终身学习。因为,我们今天教给他们的知识,很可能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其次是新艺术史的建构。作为研究机构,美术学院有这样的历史使命:提出一个理论建构和教学体系的建构。最后,作为社会装置,艺术院校应当重新建构我们与社会的关联,今天的艺术生产过多地被成熟的艺术体制绑架,艺术家甚至难以想象自己可以在画廊、美术馆等艺术系统外工作。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展厅现场,实验艺术学院的使命 现场教学

  说到理论的建构,其实这也是中国论述的重新建构,今天的中国已经结束了当年杭州艺专和北平艺专建立之初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任务,不需要再论证自己文明的独特性,而是需要重新思考在全球化中,我们应当以何种方式做出对世界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论述进行重新建构。

  艺术院校应该制造困难,我认为,我们实验艺术学院的三个方向:实验艺术专业、科技艺术专业、社会性艺术方向一旦彻底融合,就有更大的机会沦为一套标准的套餐。我觉得一所伟大的院校,应该是完全对立、完全保持相当大差异甚至是决然对立的思想,并存在一个学院里面,让学生在这里左右为难的时候,就是艺术有机会的时候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展厅现场,实验艺术学院的使命 现场教学

  这个涉及到今天美术学院的使命,美术学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承担着不同使命。我想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达芬奇等人建立罗马美院等等学校的时候,是致力于把艺术家和雕塑家由工匠的地位提升为知识分子;到了欧洲巴黎美院和皇家美院的时代,美术学院想要把文艺复兴形成的科学方法以启蒙的姿态向世界各地传播;到了包豪斯学院的时代,美术学院应对的是如何把贵族气味的艺术改造成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产品,也就是应对工业革命的挑战。而我们的中国美院和国立艺专和北平艺专的时代,其实应对的是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国民性自我改造的历史使命。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历史的积淀,正是我们思考今天我们的实验艺术学院,我们的当代艺术家要解决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当代艺术教育培养的人才有能力应对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挑战,让他们在已经彻底腐朽的当代艺术体系之外输出一种革命的力量。

  印度Srishiti艺术、设计与技术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Meena Vari:学会融入到复杂性中

  印度Srishiti艺术、设计与技术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Meena Vari

  在艺术院校中,学生必须学会融入当下时代的复杂性当中。这需要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储蓄,理解学科间的不同属性。刚刚也有其他院长提到,现代社会十分复杂,很多问题都需要多领域的知识解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当扩展艺术的边界。为此,我们和校外的职业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邀请在视觉设计、平面设计、表演等其他艺术设计方面的艺术家,到课堂上,分享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获悉与现实强烈相关的艺术创造的流程。

  我们与校外的艺术家的合作也是想要教会学生扩展艺术的边界。教学中,我们首先是要问艺术实践是否有足够的知识支撑,另外要考虑到生态体系当中其他方面。除了学习性的课程,我们还有相关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这些也都是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实验室。在这些研发实验室,学生能够进行实验艺术的探索。和正式课程交叉进行进行的实验,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与场景下探索,让他们能够获得催化式的做法,也能够和当地社区合作,拓展和社会相关的艺术形式。如此,我们就形成了一个生态体系,让教职人员和学生,甚至是未来艺术的研究人员,能够为本地社区带来更多机会。

  艺术可以改变世界,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当中的学生都会把他们带出去,带到地铁站、火车站、本地社区、村庄,所以我们的学生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一些艺术创造的语境大环境,这对他们的艺术和设计很有帮助,同时也让他们了解现代社区乃至社会有什么困境,他们应该如何改变。

  英国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前代理院长

  Stuart Bennett:要学会开发和分享相关知识 与社会“连接”

  英国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前代理院长Stuart Bennett

  在艺术院校中,对于学生来讲非常关键的一点,便是学会开发和分享相关知识,也就是说要学会和社会“连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连接学生与社会,这对我们的社区建设十分关键。知识时刻处在危险中,这时候教授的知识在学生毕业之后就可能过时,甚至,学到的知识无法做到自我满足。这种情况,在当今跨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更为突出。因此,为了应对这种危险,我们需要进行跨文化的合作,将不同背景、文化、经验、年代的人连接起来。

  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交易区

  与社会连接,需要学生与现在的舒适区抗争,与未知抗争;需要学生去质疑,去选择,去实践不同的范式,去发现现代社会的问题,去实验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分享。唯有分享,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展厅现场 交易区

  为了促使学生学会开发和分享相关知识,艺术院校应当不断学习,保护他们的学习意愿,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潜力。也就是说,为了让学生学会与社会“连接”,学校也必须与社会连接,知道现代社会当下的新科技、新思想,学习新技能,发现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指引方向。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

  娄永琪:要学会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

  2009年开始,同济大学的设计和教育开始更多关注创业,并非纯艺术。我们关注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创新。我觉得比排名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开始创造更多的一些东西。我们关注并解决怎么样更好连接真实世界挑战,怎么样解决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性。我们不仅仅提出问题,更希望能够执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在方法论的角度找出自己的创新。我们希望能够将设计教育和中国最大的一些挑战进行连接。

  中国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展厅现场 火星玩家

  我们认为,觉得美术学院是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设计创造的。别人曾说,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之所以能走向国际,是因为三大法宝:我们的杂志、实验室和社区连接。但我认为,这三大法宝,都只是表象。核心在于这句话: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这句话是我2013年写的,后来变成了全院的院训。如果说艺术院校的学生最应该学的是什么,我想可以用这句话回答:要学会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学生应当找到心中的梦想,而艺术院校应当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我们正在努力。

  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

  Saija Hollmén:要有“人类的意识”

  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Saija Hollmén

  我认为,艺术院校的学生最应该学习的一件事要有“人类的意识”。因为有了“人类的意识”,我们才成为独立的个体,才能够最终实践一个个体追求的价值体系。我们在今天学习的技能,也许在明天就过时了。因此,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不断探索的精神,要有勇气、韧性、自律、批判性等等,这些素质能够使学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别忘了,要终身学习,不管是体验还是知识。归根到底,要想拥有这些素质,首先必须有“人类的意识”。

  芬兰阿尔托大学展厅现场 数学与艺术

  还需说明的是,直觉是“人类的意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应当学会运用这一能力。因为,这是人类的最终本质所在,我们可以通过知识与直觉、知识的联结,建立新的思维模式,最终改变世界。拥有了“人类的意识”,还需要有变革性的学习理论,意即学生需要学会批判性反思既定的规则或现状,通过假设诠释更多可能性。在质疑-否定-假设-印证-结论-再质疑-再否定-再假设的不断循环中,变革就会发生。

  我认为,现代社会的艺术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让每个人成为自主的思想家,最终有能力不断反思社会出现的问题,最终成为大胆的思想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得先说说当下的时代环境。

  芬兰阿尔托大学展厅现场 数学与艺术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气候变化,有限的环境资源,人口老龄化,人口爆炸,时代正在快速变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剧烈。随着时代发展,高等学院的许多学科逐渐分崩离析,不再紧密关系。今天,世界信息的发展速度超越了应对速度,人类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似乎已经无法追上新问题产生的速度。因此,现在的大学需要有更强的道德及职业义务,将分崩离析的学科整合起来,去洞见多元知识间的关系,然后去创造。我们需要走出常规关注大局,关注不同的要素相互连接的方式。前边有很多院长也已经讲过,当下的很多问题无法通过过去单一的知识或技术解决,学科的集成以及新的知识创造的方式迫在眉睫。学生需要新的思考方式与新的方法论,大学需要新的机制结构与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变革才能产生。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Allan Walker:要学会协作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Allan Walker

  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行业的一个互相连接性。不管是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是管理者,在当今时代,最应该学会的是协作。

  过去的一百年,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各行各业以错综复杂的关系联结起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教学中,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很多跨学科的合作机会。跨学科便是要加强互动,现代社会的技术都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产业之间的协作也是互动的关系。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展厅现场 跨学科,交互,国际化,与产教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者也应该加快不同的系、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产业,比如文化设计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之间的协作步伐,以应对不断变化、不断加速的时代。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Wato Tsereteli:要学会跨学科与更灵活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Wato Tsereteli

  如果有人问我,在学校能够学什么?我认为,是我们能够一起分享比如说真实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始终重视与社会现实联结的原因。

  我们其实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依托于双年展进行当代艺术教育的机构。格鲁吉亚是一个历史比较复杂的国家,我们之前是苏联的一部分,在政权的更迭中我们获得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创伤。人们之前不能提问,很多人没有自动性,缺乏组织协作合作的能力。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格鲁吉亚的教育现状很差,于是我们便开始着手建立平台。最开始我们叫创造力媒介,是艺术家、策展人、制作人的结合。由于并不是正式的大学,因此在教学上,我们更加灵活,运作机制也是基于不同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与学生并不是师徒关系,而是伙伴。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厅现场 矩阵、乘法及维持

  教学中,我们主要依赖的是四个最主要的支柱,第一是意识。一方面是理论意识,比如像社会学、历史、哲学、人类学等等;另一方面是内部的自我认知。第二是创意,所有个人的艺术实践,包括工作坊里面的实践,都可以以装置、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出来。 第三个支柱是各种各样的倡议,我们允许各种声音的存在,我们在或成功或失败的倡议实践中调整自己。第四是我们的社区,包括自我组织。在传统知识被删除之后,我们一直在思如何分工,如何自我再组织,如何再建造。而这些都需要明晰社区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厅现场 矩阵、乘法及维持

  如前所述,我们十分重视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如今的社会太复杂、变化太快,学生需要通过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吸收来自不同领域,不过国界的文化知识,并将知识与现实结合,进行创造,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社会雕塑的项目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将雕塑与环境生态联系起来,最终转化为政治问题。灵活性也是我们教学中的另一大特色。比起大学,我们有更多的空间来尝试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实践各种各样的创意想法。刚刚我提到,现代社会变化太快,刚性的教育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因此,需要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应对现状,解决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魏劭农:要学会自我成长,发现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首先要变革的就是大学自身。目前的大学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大学需要有批判精神,我们需要反省和批判学院体制,扪心自问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大家都在关心在未来如何用跨学科的方式,打破精密专业划分的教育模式。设计教育也是如此,它不是单纯的专业教育,更应该是和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新材料的发现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展厅现场

  我认为,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成长,自我学习,要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要对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所以我坚持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全面成长、服务人群、服务社会,这是大学需要首先树立的价值观。

  很多人认为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工作,这也没错。但我认为,在设计教育中,学生应该学会发现问题,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设计教育是看到才能想到,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设计坐在那里一堆人头脑风暴凭空想象,这是对设计的误解。设计是看到东西,产生联想、感觉后,才能钻研下去。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展厅现场

  另外,设计师比较重要的特质之一是对事物有充足的好奇心。所以,设计学院,甚至艺术学院的学生应当学会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不以功力眼光看待事物。设计也是一种语言,语言学上面很多东西对我们是有启发的,比如说除了语法之外非常重要的是逻辑和修辞,设计的语言当中同样需要逻辑和修辞的培养。还有设计当中具有文学叙事性表达的这一块。这些东西从我们日常的设计到对学生的交流培养当中,都会被忽视掉的,而这些对于设计来讲很重要。

  此外,我认为设计师是一种媒介,这种媒介有能力使物理世界拥有情感表达的可能性,设计师在这个中间就起了这样一种媒介。所以我认为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是好学校,其教育是否有效,并不是在于评估他到底教会了学生多少技术性的东西,而是要看看你的学校是不是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发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事物。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展厅现场

  后记:总的来说,十大院长都不约而同的讲到了一个问题:社会现状愈发复杂和多元,单一的知识结构已无法解决社会问题,快速更迭的时代下,知识的教授很容易被时代抛弃,显得过时。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艺术教育应当跨学科,跨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教育模式应对未来。

  在跨文化、跨学科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应当学会创造,学会让自己变得“难搞”,应当在腐朽体系中输出革命的力量,应当质疑、批判协作、自我学习、分享,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要融入到“复杂性”中,要更灵活,要葆有童心和好奇,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要终身学习。唯有如此,艺术才有未来,世界才有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