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讀書會補充資料匯總(2)

 許學仁 2019-12-03

導言:2019年11月10日晚,第二期古文字讀書會暨書法交流會在邵逸夫樓二樓多功能廳舉行。古文字讀書會又分爲兩個部分,分別是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和《商周古文字讀本》第一片的學習交流。本篇文章,爲您匯集三場盛宴的補充資料。

《古文字學初階·甲骨學基礎知識》部分

頁28


頁28:商代的甲骨常刻有文字,絕大多數都與占卜有關,稱爲卜辭。
補充:“非卜辭有一部分與占卜有間接的關係,附刻在占卜的材料上,這主要是干支表以及關於甲骨的貢納、收藏等雜事的記錄。其餘的則與占卜全無關係,純屬紀事,大都刻在不作占卜用的獸骨上,少數還刻在人的頭骨上,既不施鉆鑿,更無所謂灼兆。

(1) 干支表。

(2) 有關甲骨貢納、收藏的記事刻辭。

(3) 有關歷史事件的純粹記事刻辭。

非卜辭概如上述,此外,殷墟所出用作器具的雄鹿角也有簡單文字。除銅器外,記事文字也發現于骨簪以及玉器、石器、陶器之上。非卜辭(尤其是其中的記事文字),其數量雖少,卻充分説明卜辭只是商代文字記錄的一種罷了。大量文字記載必定會存在於竹帛之類的書寫材料上,可惜至今尚未有發現。“

《古文字學綱要》陳煒湛 唐鈺明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12 P45-46(有刪減)

(分享源張思禕:非卜辭内容概述)

頁28:有字甲骨的發現,是1899年,在北京的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對甲骨做了鑒定,這種珍貴文物才爲世所知。到1908年,羅振玉首先弄清楚甲骨的出土地點,隨後他和王國維考定殷墟是商朝晚期的舊都。甲骨的發現以及殷墟性質的推定,最後導致1928年開始的殷墟發掘,這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肇端。
補充:“商代刻在龜甲牛骨上的文字,在地下霾藏了將近三千年,到最近幾十年才被偶然發現。大約在光緒初葉,就已在安陽小屯出土,羅振常于宣統三年到安陽,他在洹洛訪古記上說‘此地埋藏龜甲前三十餘年已發現‘,或者是可信的。不過當時農民拿它當龍骨,磨成細末做成尖藥,不知道它是古物,光緒廿五六年山東濰縣古董商范維卿在武安、彰德一帶收集古物,最先獲得甲骨,帶到北平,賣給王懿榮端方。王氏于庚子年殉難,甲骨大部分歸劉鶚,更益以自所購致的,在光緒廿九年選拓千餘片石印爲鐡雲藏龜,序上定此爲‘殷人刀筆文字’,于是甲骨文才爲世人所注意。”

“光緒三十年,孫詒讓看到鐡雲藏龜,他于金文本有深邃的認識,所以他的栔文舉例在認識甲骨文字上盡了開創的功勞。宣統二年,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對于殷的都邑、帝系、文字和卜法有進一步的考定。”

王國維利用這些材料,對于殷代的歷史制度和文字作更詳盡的考證,而甲骨文字始爲恢復古史重要的資源。孫、羅、王是前期甲骨文字研究的功臣。”

“民國十七年起,中央研究院到安陽殷虛作科學的發掘……董作賓參與發掘,根據實物對于甲骨的年代、文例、天文等有很大的貢獻。郭沫若想藉甲骨卜辭窺探古代社會的真象,而他的貢獻还是以甲骨文的本身爲大,卜辭通纂殷契萃編分門别類,編制極好,其中更有許多創獲。但是對于甲骨文字作精密的分析的,要首推唐蘭。董、郭、唐繼孫、羅、王之後,對于甲骨學都有極大的貢獻。”

《中國文字學(修訂本)》陳夢家 中華書局,2011.12(2019.4重印)P143-147.

(概括源覃凡桃)

頁29

頁29:大家一提到商代文字,就想到甲骨文,但是“商代文字”和“甲骨文”這兩個概念是不一致的。
補充:“‘甲骨文’這一概念,既包含了卜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又包含了非卜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既有卜辭,又有紀事刻辭;此外,無論龜、骨上的契刻文字,還是朱書、墨書,都是甲骨文的一部分内容。甲骨文自然專指龜、骨上的文字,可將它與陶、石、蚌、玉、銅器上的文字區別開來。胡厚宜先生曾對甲骨文這一概念的合理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説:‘總之,一切的名稱,都不如叫‘甲骨文’或‘甲骨文字’,比較恰當。”

“甲骨學概念的出現較甲骨文的概念爲晚,1931年,周予同在開明書店《中學生雜志》上發表了《關於甲骨學》題名的文章以後,‘甲骨學’的概念才正式出現。‘甲骨學’之名的出現,是與這一時期甲骨學的研究發展密切相關的。”

“1989年,王宇信對這兩個概念作了更爲明確地區分,他認爲:‘甲骨文并不就是甲骨學。甲骨文只是商朝後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和史料,它的科學價值,只能隨著甲骨學研究的發展,才愈益爲人們所認識。’’而甲骨學,是以甲骨文爲研究對象的專門學科,是甲骨文自身固有規律系統的和科學的反映。正是由於甲骨學的不斷發展,這些‘斷爛朝報’中所蘊藏的古代社會奧秘才被學者們一一窺破。因此,我們絕不能把甲骨文與甲骨學混爲一談。’這種區分,對准確界定甲骨文和甲骨學爲兩個概念,准確把握甲骨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課題,并認識甲骨學作爲一門重要學科,把握甲骨學研究的重要性,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甲骨學導論》王宇信、魏建震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6 P2-4


甲骨文和甲骨學:
· “甲骨文”這一概念,既包括了卜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又包含了非卜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專指龜、骨上的文字。
· 甲骨學概念的出現較甲骨文的概念爲晚。
· 甲骨學是對甲骨文的內容及其材料內涵的研究,是一門新興史料的專門性學科。探析甲骨文和甲骨自身規律及商周歷史文化的專門性學科。          

(概括源陳冰琳)

頁29:實際上,甲骨上的字在那時是比較特殊的,因爲甲骨的字是用一種鋒利的工具鍥刻而成,而商代人們日常書寫應該是用毛筆
補充:“甲骨文上的文字,絕大多數是用刀刻的,但也有極少數是用毛筆寫的,或墨書或朱書,這在《甲》和《乙》都有例證。商代用毛筆寫字還可以從陶片上得到證明:1932年殷墟第七次發掘時出土的陶片上有一墨書的‘祀’字,約一寸見方,筆畫肥厚,字體風格與銅器銘文相似。那麽,契刻與書寫有何關係呢?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是董作賓。他在牛胛骨上發現了書而未刻的文字,便認爲:‘卜辭有僅用毛筆寫而未刻的,又有全體僅剩直畫,可見是先寫後刻。’陳夢家在《殷墟卜辭綜述》中卻否認先寫後刻,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書寫的字較刻辭粗大;二是常與刻辭相倒。然而這兩點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古文字學綱要》陳煒湛 唐鈺明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12 P37 

(分享源張思禕:契刻與書寫)

頁30


頁30:甲骨都是從各地采集或納貢到首都來的,要經過一定的修治。特別是背甲,要中剖爲左右兩半,個別還有削成鞋底形的。加工修治好的甲骨,有固定的形狀。
補充:“在甲骨整治與鑚鑿方面,研究者們很早就注意到了西周甲骨跟殷墟甲骨之間的差異。陳夢家在1954年撰文論述洛陽東關泰山廟卜甲時,已經指出此片卜甲的方鑚和甲骨掏挖的作風有別于傳統的殷墟卜甲,是進步的形制,時代比較晚。李學勤進一步指出了西周卜甲的一般特徵,即有排列有序且密集的方鑿,鑿内的一側加刻縱鑿。甲骨經過掏挖,甲首中間有圓形淺穴,並且認為周人方鑿的特徵可以和《周禮·卜師》中所講的‘方兆’對應。李先生還認為西周卜甲甲首中間常見的圓形淺穴應該是廢棄后串聯所用。此外,周人卜甲整治時,多保存甲橋,甲橋和腹甲相連之處呈銳角,轉角十分明顯。還有不少學者討論了西周卜骨的特點,如西周的卜骨修治的一般比較粗糙,不去臼角。鑚鑿一般為圓孔,在圓鑚中加鑿,呈現所謂的‘貓眼狀’鑚鑿形態。”

“西周甲骨獨特的整治和鑚鑿風格使得其卜兆形態也極具特色。通常來講,周人的卜甲兩側兆枝均指向千里路,而卜骨的兆枝則是兩兩相對,這是周人特有的風格。”

“從字體風格來講,西周甲骨文總體風格是細小,草率,並且常伴有‘界劃’,這是研究者們一望便知的,但至今尚未知曉西周甲骨文的契刻工具。”

“門藝也認為,西周甲骨文中的形聲字比例高于殷墟甲骨文,這是文字發展的標志。”

“徐錫臺也認為西周甲骨文的文例和殷墟的差別很大,有的已經構成了短文,跟周初的金文文法更加相似。王宇信認為西周甲骨的某些刻辭是跟占卜無關的,也不見對貞卜辭,很少是問句。”

“李學勤也認為周人甲骨刻辭的行款跟殷人的有很大的區別,西周甲骨的文字常常不是一個方向,有時候方向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呈90度轉折。”

《西周甲骨材料整理及相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 許子瀟,2017.5 P9-11

(圖源蘇藝萍)

頁31

頁31:以上署辭、兆辭、前辭、貞辭、占辭、驗辭,構成甲骨卜辭的整體。不過并不是每版甲骨的卜辭都能夠具備這六個部分,更多的實例是比較簡化的。
深究:

(圖源蘇藝萍)

(圖源田偉)

頁33

頁33:一正一反對問,是這一時期卜辭的常例。此版一對卜辭是:“戊戌卜永貞,今日其夕風?貞,今日不夕風?”“戊戌”,是紀日的干支,“戊戌卜”即在戊戌這一天占卜。“永”,執行占卜的卜人名。“貞”,意思是“問”。“戊戌卜永貞”,是前辭。反問則從簡略,只用一個“貞”字。
深究:

(圖源覃凡桃)

補充:卜辭各種形式例子很多。參見公衆號文章《喻遂生、鄒淵:甲骨文兩段式命辭對貞句的組合形式及語義指向》漢字學微刊 11月10日。

(分享源李哲)

頁34

頁34:董氏的分期,現在看起來有一些缺點,近年有學者主張以更合考古學原則的分組法來代替,尚未得到普遍采用,這裏就不詳細介紹了。
補充:“商代晚期的八世十二王期間,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有其早晚不同發展的階段性。殷墟甲骨文,本身也有其發展不同階段特徵和時代性。1933年甲骨學大師董作賓著有《甲骨文斷代研究例》8萬餘字,創造性地鑿破晚商甲骨文273年的’一團混沌‘,把甲骨文按’十項標準’分爲一至五的不同時期,從而把15萬片甲骨文置於晚商不同王世的名下,推動甲骨學研究進入了‘發展時期’的新階段,使金石學的甲骨文研究,成爲歷史考古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其後,陳夢家等學者又把董作賓的分期斷代學說推向深入,在《殷墟卜辭綜述》中,又提出了‘貞人’分組‘九期分法等。”

“甲骨文分期斷代,是甲骨文商史研究的基礎。初學者可參閲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第四章、第五章‘斷代’(上、下)及島邦男《殷墟卜辭研究》序論部分。上述二書較爲精深,初學者讀起來較爲吃力,可以從較簡明通俗的入門書讀起,諸如王宇信《建國以來甲骨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三章和第四章有關部分,王宇信《甲骨學通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七章和第八章‘甲骨文的斷代分期’(上、下)等部分。近年,甲骨斷代研究又有了新的深入,即李學勤等學者提出傳統的第四期‘歷組卜辭’應提前至第一期武丁時期,并以此爲契機,構築成功了殷墟王卜辭演進的‘兩系說’。目前,堅持傳統‘五期說’和斷代‘兩系‘新說的學者各持己見,仍在熱烈討論中。”

(分享源陳鴻)

(覃凡桃摘于《一本書,走進120歲的甲骨學》)

(圖源陳冰琳)

頁35

頁35:西周甲骨有不少和商代甲骨不一樣的特點,如胛骨上多作圓鉆,龜甲上的鑿則是方形的。《周師·卜師》說周的卜甲有“方兆”,正是指這種方形的鑿而言。在陝西、河南等地還出過一些沒刻字的西周卜甲,上面的鑿也是方的,一看就知道和商代的不同。
補充:參考許子瀟《西周甲骨材料整理及相關問題研究》

(圖源蘇藝萍)

《商周古文字讀本》摹寫部分

田偉老師建議:

1.《古文字讀本四種(甲骨文、金文、古壐文、簡帛文)》(按:曹方向《甲骨文讀本》、蕭毅《古壐讀本》、禤健聰《戰國簡帛讀本》、凡國棟《金文讀本》,鳳凰出版社),這一套和《商周古文字讀本》配著看。

2.甲骨文拓片不清晰的,可以直接用國學大師《甲骨文合集》進行對應編號查找,很清晰,配釋文。(14294甲骨文合集pdf_14294甲骨文合集及补编在线检索_甲骨文合集释文_甲骨文合集释文在线检索http://www./jgwhj/?bhfl=1&bh=14294&jgwfl= )

鈡艷萍同學分享:《漢字源流》P81-86有對我們學的這片甲骨的具體的解釋。

張思禕同學分享:

《花園莊東地甲骨文干支字形考察與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的干支字形比較》 

“書法交流會”部分

田偉老師推薦的書籍:噹噹關鍵詞“殷墟甲骨文書體分類萃編”;《中國碑帖名品·金文名品》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碑帖名品·甲骨文名品》上海書畫出版社(“臨習古文字很好的字帖”)

相关资料

PDF:

1.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

2.《容庚書法集P001-150》
3.《容庚書法集P151-298》

4.《漢字源流P81-86》

5. 古文字讀本四種(甲骨文、金文、古壐文、簡帛文):曹方向《甲骨文讀本》、蕭毅《古壐讀本》、禤健聰《戰國簡帛讀本》、凡國棟《金文讀本》

6. 陳煒湛、唐鈺明《古文字學綱要》

7.《花園莊東地甲骨文干支字形考察與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的干支字形比較》 

8. 許子瀟《西周甲骨材料整理及相關問題研究》
9.《關於甲骨文分期斷代研究方面的著作(簡介)》 
10.《嶧山碑.李斯撰.明拓宋鄭文寳摹刻長安本》

學習强國: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訪談(林志强)

新華社客戶端:甲骨不“古”,當美國小哥“遇見”中國最古老的文字(陳鴻)

【按】爲避免大量重複,上篇推文已有的關於“書法交流會”的資料,本篇推文不再添加。部分書籍無電子版,是從紙質書籍上摘錄下來的,皆已標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本次讀書會分享的PDF請在後臺回復“讀書會補充資料匯總(2)”獲取,資料僅提供學習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