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阴证阳证

 莫为天下先 2019-12-03

历代外科医家十分重视阴阳的辨证,《疡医大全·论阴阳法》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日阴阳而已。”阴阳辨证不仅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脏腑、营卫、气血等辨证的总纲。诊断外科疾病,如能辨清它的阴阳属性,则在治疗上就不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虽然阴阳辨证在外科疾病的诊断上起着原则性的指导作用,但如果仅仅只限于辨阴证、辨阳证,而不进行寒热、虚实、脏腑、气血等辨证是不全面的。因此,临证时,必须审其病因,辨其经络,明其脏腑,分其虚实等,进行全面的、具体的辨证才行。兹将辨阴证、辨阳证的要点分述于下:

  发病缓急:急性发作的属阳;慢性发作的属阴。

  病位深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的属阳;病程较长的属阴。

  全身症状:初起常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逐渐消失的属阳;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胱白、神疲乏力盗汗等症状,溃脓后尤甚的属阴。

  皮肤颜色:红活掀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皮肤温度: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

  肿形高度: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肿胀范围: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的属阳;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的属阴。

  肿块硬度: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疼痛感觉:疼痛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酸痛或抽痛的属阴.

  辨阴证阳证是以类比的方法将常见的一些症状,概括地分别归纳为阴阳两类,而且大多是以疮疡为代表。在辨证中,不仅包括阴阳的辨证,也包括了表里、寒热、虚实的辨正。在辨证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一点,要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每一个病的症状表现复杂,而且病情又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一个病所表现的症状,往往是许多症状综合在一起,因而就不会表现出单纯的阳证或阴证,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且疾病的阴阳属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转化,有因误治而阳证转为阴证的,有初起阳证日久正虚而变为阴证的,亦有因治之得法而阴证变为阳证的。如有头疽初起本属阳证,因病处脓血大泄而正虚不复,从而由阳转阴;反之,因治之得法,经使用补托之法,病邪由里向外,使正气渐复,阴证又转为阳证。因此,在阴阳辨证的过程中,既要全面综合分析,又要进行动态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