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

 青青草颜 2019-12-04


《本草纲目》当归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空当归身二钱(洗)。棉黄氏一两(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温服。一天吃两剂。此方名“当归补血汤”。

2、失血过多(伤胎、产后、崩中金疮、拔牙等出血过多,心烦眩晕,不省人事)。用当归二两、一两,每用五钱,加水七分、酒三分,煎至七成。一天服两次。

3、鼻血不止。用当归,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4、小便出血。用当归四两,锉碎,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5、头痛欲裂。用当归二两,加酒一升,煮成六合饮下。一天服两次。

6、手臂疼痛。用当归三两,切细,酒浸三天后饮之。饮尽,再配药照饮,病好为止。

7、久痢不止。用当归二两、吴茱萸一两,同炒。去掉茱萸,单以当归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汤送下。此方名“胜金丸”。

8、大便不通。用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9、妇女百病。用当归四两、地黄二两,共研细,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10、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磨汁服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加水一杯半,煎至八成,温服。

11、少女闭经。用当归尾、没药各一钱,共研为末。红化泡酒送下,一天服一次。

12、妇女下气胀,月经不调,常作呕,睡不好。用当归四钱、干漆烧存性)二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送下。

13、小产后流血不止。用当归一两、葱白一把。每服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

14、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口噤欲死)。用当归二两、芎一两,碎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碗煎至将干,加酒一碗再煎开水后温服。过半小时,又服一次。不过三、五服,即可见效。此方名“神妙佛手散”。子尚活,可保胎;子已死,即产下。

15、产后血胀(腹痛牵引到胁痛)。用当归二钱、炮干姜五分,研细。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至八成,放少许,热服。

16、产后腹痛如绞。用当归末五钱,白蜜一合,水一碗,共煎,分二次服。无效时,再服一剂。

17、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18、产后中风(口吐涎沫,手脚抽筋,不省人事)。用当归、荆芥穗,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半,酒和童便各少许,共煎至七成灌服。如能吞下,即可救。

19、小儿胎寒,好哭。用当归末一小撮(如小大)灌下,一昼夜灌三、四次。

20、小儿脐湿(或红肿,或出水,不早治,成脐风)。用当归末敷搽。加一点麝香更好。又方:当归末、胡粉等分,和匀搽患处。

21、汤火伤溃烂成疮。用麻油四两,煎当归一两至焦黄。去渣留油,加入黄蜡一两,搅成膏。等冷定后,取摊贴患处。

引用:《本草纲目》当归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当归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润肺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皆风寒在血中之病。妇人漏下绝子,荣血不足之病。诸恶疮疡,金疮,荣血火郁及受伤之病。煮饮之。煮饮则能四达以行诸经。

按血在经络之中行不流息。故凡用行血补血之药,入汤剂者为多,入丸散者绝少。故古人治病,不但方不可苟,即法亦不可易也。当归辛香而润,香则走脾,润则补血,故能透入中焦荣气之分,而为补荣之圣药。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而《本经》无一字及于补血养血者,何也?盖气无形可骤生,血有形难速长。凡通闭顺气,和阴清火,降逆生津,去风利窍,一切滋润通和之品,皆能令阴气流通,不使亢阳致害,即所以生血也。当归辛芳温润,兼此数长,实为养血之要品,惟着其血充之效,则血之得所养,不待言而可知。此等当参全经而悟其理。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当归

《中药炮制》当归

《中药炮制》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常用名』秦当归、西当归、甘白。

『产地』甘肃、四川。

『采收季节』降后采挖。

『炮制方法』将当归装入麻袋内,撞去尘,取出后用冷水洗当归上半身,投入缸内,加盖湿布,每天翻动,如有硬结选出,喷水再润,全部润透,取出切片或刨2厘厚片,撒入簸箕内,上盖白纸按平晒干。在二、四、八月间天气回潮,将当归放入潮湿地上,经常翻动,使其回潮均匀,取出刷去灰尘,切片或刨2厘厚片,晒法同上。若取其止血,则炒炭,将锅烧热,投入药片炒至微黑色,取出放地下摊冷。若取其活血散瘀,则用酒炒,每斤药片用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投入锅内炒至微黄色。若取其健脾止泻,则用土炒,每斤药片用黄土粉4两,投入锅内炒热,再将药片放锅内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土,摊冷收藏。

『用量』12~18克。

『贮存』装缸内或木箱内按紧,加盖防潮及走油。4~8月是生季节,应放硫磺箱内保存。

引用:《中药炮制》当归

《汤液本草》当归

《汤液本草》

气温,味辛甘而大温,气味俱轻,阳也。甘辛,阳中微阴。无毒。

入手少阴经,足太阴经、厥阴经。

《象》云∶和血补血,尾破血,身和血。先水洗去土,酒制过,或火干、日干入药,血病须用。去芦用。

《心》云∶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温以润内寒,当归之苦以助心散寒。《珍》云∶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治上,酒浸;治外,酒洗。色,嚼之大辛,可能溃坚。与菖蒲、海藻相反。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温中止痛及腰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气血昏乱,服之即定。有各归气血之功,故名当归。

雷公云∶得酒浸过,良。若要破血,即使头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

易老云∶用头,则破血;用尾,则止血;若全用,则一破一止,则和血也。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 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诸经头痛,俱在细辛条下。

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药性论》云∶臣。畏生姜,恶湿面。

《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气。

《药性论》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引用:《汤液本草》当归

《药鉴》当归

《药鉴》

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多用,大益于血家,诸血证皆用之,但流通而无定,由其味带辛甘而气畅也,随所引导而各至焉。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与白术白芍生地同用,则能滋阴补肾。与川芎同用,则能上行头角,治血虚头疼。再入白芍木香少许,则生肝血以养心血。同诸血药入以薏苡仁牛膝,则下行足膝,而治血不荣筋。同诸血药入以人参川乌乌药苡仁之类,则能荣一身之表,以治一身筋寒湿毒。佐黄 人参,皆能补血。

佐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从桂附则热,从硝黄则寒。入和血药则血和,入敛血药则血敛。入凉血药则血凉,入行血药则血行,入败血药则血败,入生血药则血生,各有所归也,故名当归。痘家大便闭结,由热毒煎熬真阴,以致大肠经血少故耳,玄明粉中重加当归,则血生而大肠自润矣。或曰,痘疮临收之际用之,恐行血作痛,此又不通之论也,盖肠胃既燥,则血药尽能里润肠胃,将何者外行痘疮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其斯之谓乎。便泄者勿用。

引用:《药鉴》当归

《药性切用》当归

《药性切用》

甘辛苦温,入心、肝、脾三经,为养血温药,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抚。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下行。全∶活血而流走。酒炒活血,炒止血。极善滑肠,泄泻忌用。如不得已,土炒可以益脾,糯粉炒可以浓胃,用者详之。

引用:《药性切用》当归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当归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臣 畏菖蒲海藻恶热麸

当归味甘辛,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引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当归


《食疗方》:当归

【处方】当归当归头为好)15克,黑豆50克,鸡蛋1个。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20余例,疗效颇佳。

【用法用量】加水煎煮至黑豆烂熟为止,食豆食蛋饮汤,一次温服,每日1剂。

【摘录】《食疗方》

《中医饮食营养学》当归

《中医饮食营养学》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应用】

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煮汤食。用于产后腹中绞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金匮要略》)

2. 当归酒:当归煎浓汁酿酒饮,用于补血虚,行一切血滞。(《调疾饮食辨》)

3. 当归炖乌骨鸡:当归30克,乌鸡1只,炖食。用于妇女气血虚弱,月经不调。

【使用注意】

常用量为10~15克。脾虚湿盛及便溏者不宜食用。

【按语】

为补血和血中药。适于血虚体质、瘀血体质、妇女产后以及妇女日常保健食用。常用食疗方如当归炖等。

引用:《中医饮食营养学》当归

《中药学》当归

《中药学》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等症。

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耆、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于调经,为妇科常用时药品。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弯等配伍;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经闭不通,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治崩漏,可与阿胶、地黄、艾叶等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在具体使用方面,治损伤瘀痛,可与红花、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痈肿瘀滞疼痛,在肿疡期,可与花、连翘、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溃疡期,如气血两虚者,可与黄耆、熟地、党参等配伍;如气血不和而有僵块未消、排脓未尽者,可合黄耆、银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等配伍。用于经络不利、筋骨酸痛,可与桂枝、鸡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从蓉、生首乌等配伍。

【处方用名】当归、全当归、西当归(洗净,晒干,切片用)。酒当归(酒炒用,加强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现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剂或丸剂,每片(丸)含原药一分,服用时,每次5片(丸),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因它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凡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症,为常用的药品。而外科亦多应用,对肿疡期的散痪消肿,溃疡期的养血生肌,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2.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因此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袪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本品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如属崩漏经多,使用时必须谨慎。

3.过去临床应用当归,一般认为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袪瘀,全当归活血和血,现上海地区只用全当归一种,不再区分。又有将当归放置日久而走油的,过去称之为“油当归”。认为功能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现在也很少应用。

【方剂举例】生化汤《傅氏女科》: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漏下,诸恶疮疡,....金疮。」

《药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本草纲目》:「治头病,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本草备要》:「润燥滑肠。」

引用:《中药学》当归

《中药大辞典》:当归

【别名】干归(《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一般须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净茎叶、泥土,放在通处阴干几天,按大小分别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原形态】当归,又名:薜、山蕲、白蕲(《尔雅》),文无(崔豹《古今注》)。

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茎直立,带紫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  气清香浓厚,味甘微苦辛。

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全草有芳香,可知各部分都含挥发油,而果实含量特多。

【炮制】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酒当归:取当归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闷,置锅内用微火炒,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斤,用黄酒1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当归,先去尘并头尖硬处一分已来,酒浸一宿。"

【性味】甘辛,温。①《本经》:"味甘,温。"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

③《别录》:"辛,大温,无毒。"

④《本草述》:"味苦,温,无毒。"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窃,跌扑损伤。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金疮,煮饮之。"

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

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

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内。"

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闾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②《药对》:"恶湿面,畏生姜。"

③《太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④《本草汇言》:"风寒未清,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附方】①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②治室女月水不通:当归(切,焙)一两,干漆(炒烟出)、芎藭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圣济总录当归丸

③治月经逆行从口鼻出:先以京墨磨汁服止之,次用当归尾、红花各三钱,水一种半,煎八分,温服。(《简便单方》)

④治血崩:当归一两,龙骨二两(炒赤),香附子三钱(炒),棕毛灰五钱。上为末,米饮调三四钱,空心服。(《儒门事亲当归散

⑤治血瘕痛胀,脉滞涩者:当归三两,桂心两半,白芍两半(酒炒),蒲黄二两(炒),血竭三两,延胡两半。为散,酒煎三钱,去渣温服。(《医略六书》当归蒲延散

⑥治妇人带下五色,腹痛,羸瘦,食少:当归一两(锉,微炒),鳖甲一两(涂醋炙微黄,去裙稠),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白术三分,胡椒半两,诃黎勒皮三分,槟榔三分,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荜茇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当归丸

⑦治妇人怀娠,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半斤’一作’三两’)。上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赂》当归芍药散

⑧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金匮要略》当归苦参丸

⑨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当归半两(锉),葱白一分(细切)。上二味,先以水三蛊,煎至二盏,入好酒一盏,更煎数沸,去滓,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安胎饮

⑩治产后败血不散,结聚成块(俗呼儿枕),疼痛发歇不可忍:当归一两(锉,微炒),鬼箭羽一两,红蓝花一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酒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当归散

⑾治瘈疭、或颤振,或产后不省人事,口痰涎:当归、荆芥穗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少许,煎至七分,灌下咽,即有生理。(《妇人良方交加散

⑿治产后腹中疞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⒀治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圣济总录》)

⒁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黄耆一两,当归(酒洗)二钱。上药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当归补血汤

⒂治白虎风,疼痛不止:当归一两,桂心一两,地龙一两(微炒),白僵蚕一两(微妙),威灵仙一两,漏芦一两,芎藭一两,白芷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当归散)

⒃治血痢里急后重,肠中疼痛:当归三分(锉,微炒),黄连一两(去须,微炒),龙骨二两.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粥饮调下,不拘时候,日二。(《圣济总录》当归散)

⒄治盗汗: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蘗、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兰室秘藏》当归六黄汤

⒅治诸疮肿,已破未破,焮肿甚:当归、黄耆栝蒌木香黄连各等分,为粗末,煎一两。(《素问病机保命集》当归散)

⒆治附骨及一切恶疮:当归半两,甘草一两,山栀子十二枚,木鳖子一枚(去皮)。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奇效良方》当归散)

⒇治汤泼火烧,疼痛甚者:白蜡一两,麻油四两,当归一两半(生锉)。先将油煎当归令焦黑,滤去滓,次入蜡,候消,相次急搅之,放冷入磁盒中收,以故帛子涂贴。(《圣惠方》神效白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