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山水画中的“山居观念”是什么?为何会在明朝时期盛行?

 mengk4fz0yyf5h 2019-12-04

自封建制度施行以来,很大一部分人总热衷于“入世”、“闯官场之围,尝世俗之味”的这样一个生活态度,努力博览群书,争取早入进入仕途;但也有少部分思想比较超前的人,在闯荡几年官场或是以局外人之身饱览世人常态,将自然山林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世态的喧嚣浮沉太过于纷纷扰扰,一心只愿归属山林。

再加以自然优美,环境雅致,在山水之间不但无忧无虑,还能感悟到大自然的真谛,从而更好的提升一个人的境界,这便是“山居观念”的由来。在以下篇幅中,笔者将着重以明代画家谢时臣的山水作品为例,针对那一时期体现于山水画中的“山居观念”进行一个比较妥当的阐述。

一、明代谢时臣笔下的“山居观念”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山水派诗的开山鼻祖谢灵运,就已经于那时开始寄情于山水,视山水为归途。谢灵运曾写过一首名为《过始宁墅》的诗,在诗篇的前章作者宣泄了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懑之情后,在下文便描绘了一幅豁达开朗山水风光图,紧接而来的“挥手告乡曲,三载期旋归。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而正是开创的此类诗风在当时勾起了无数文人对山水自然的这样一个向往之情,从此便掀起了一阵“山居情怀”

而随着朝代的进程,在各个文化领域上,这种“山居观念”也愈演愈烈,变得更加的完善。到明代中期,绘画界也便有着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谢时臣。其字曰思忠,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与国画家,多以其作画出名,由于其出生于吴地,收到当地画风影响,集百家之长,纳各派之意,使之身兼“浙派”“吴门画派”两家特色,并很好的将其运用到山水画中。

并且谢时臣好出游,尤其是热衷于访问名山奇石、各个壮丽的自然风景,所到之处都能用自己高超的画技活灵活现的表现在纸张上,并使人沉醉其中,不得不赞叹他高超的技术以及大自然的壮阔。而谢时臣所做作品不单单为记录这壮观大自然的美感,他也通过其所作的画来诠释了他内心的“山居观念”,他心目中那片向往的那片山水。

在其所有著名的作品中《溪山秋晚图》《溪山访友图》可谓是佳作中的精品,在此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构图新颖出奇,笔墨潇洒有利,不仅包含了吴派画家清新俊逸的特点,还将浙派的飘逸自如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明代时期盛行的“山居观念”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人们对山水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追求,对于山水文化而言,它已经不仅仅是物质般存在的一个自然景观,在文人的心目中,山水文化已经演变为一种远离喧嚣浮沉,追寻内心最后那一片温柔宁静的桃花源。像苏轼那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飒爽豪迈;或如马致远言中的“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如此大好河山在眼前,又何必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果说山水文化的初具规模与鼎盛发展在唐宋时期,那么明代可以说是山水文化迭进的另一时期。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明代不断有着一大群怀有一生志向理想却在官场上惨遭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将自己人生的新高度放在了山水情怀之间,越来越多的“山居观念”在文人心中扎下根,那一片山水也逐渐变成文人们心中的归途。

明代诗人王神笔下曾写“驴背萧萧帽影偏,斜风落日灞桥边。”帽影落日映衬无限忧愁,官场失意苍颜白发,只愿享那山居岁月;明代造园师计成,在《园冶》中说到:“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他们这类园艺造型师谙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壮阔风光,并通过自己的技艺,将这份神韵完美的通过年复一年的巧手极大的还原,使得人们可以免去跋山涉水远赴万里去欣赏这类风光的疲倦,便利人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体会到这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还有的便是明代那些妙手丹青的画家们,而上文所提到的谢时臣便是这类杰出文人中的一员。以笔作画,复世间山水之秀丽,以心为由,表山间之心往。对于他们来说所作的诗、所造的景、所画的画这些都还仅仅只是表象,而深藏于内心,从这些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则是对大自然山林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心中渴望与山水融为一体,在其中陶冶情操的那一份渴望。以谢时臣为例,透析他的这些瑰宝之作,画中的各个意象都藏匿着那份真挚的情怀,画中时常出现的“耸峰”、“孤寺”、“书童”那些不也正是他内心所勾画出来的那份理想世界吗,以画映人,以景传情。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以谢时臣为例代表着的这一类明朝文人心目中的“山水情怀”,在当时那个时代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他们这些所作所为,不仅体现了他们当时所处的政治局势、他们个人的观点看法,同时也反映着一种大众主流的心境,而针对这些文化因素的探索,也有益于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领悟出有益于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治国管民的方略。

非商业转载,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谢谢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