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连通器里探究微粒运动*

 GXF360 2019-12-04

在现行各种版本的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中,都编排了利用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探究氨分子运动的实验(装置见图1),碱性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1-2]。但是,由于该实验是在3个烧杯组合的体系中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验操作繁琐(每次实验都要组合仪器、回收药品)、药品用量偏大、对环境不够友好等不足[3]

图1 教科书上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装置

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借助于物理连通器,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巧妙改进,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对实验的改进

1.改进思路

尽量使用较少的药品,在相对密闭的实验体系内进行操作,使两种药品没有直接接触就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

基于此,创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如正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高覆盖率的农村金融互联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和减少信贷成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应努力建立减少农村贫困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改进装置

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有人说,什么自焚?是报应!一家饱暖千家怨,李驷峋何止是饱暖?是暴富。财富太多,且来路不正,因此仇家太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3.实验用品

主要有物理连通器[4]、胶头滴管、脱脂棉、酚酞溶液、浓氨水等。

4.实验操作

图2 在物理连通器里做“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1)取一个物理实验使用的连通器,将其放置在平稳的地方。

(2)截取3根长度合适、粗细适中的金属丝,将其表面挫毛;剪取3根长、宽适宜的纱布条,用酚酞溶液将其浸湿;然后分别将3根酚酞纱布条缠绕在铁丝上,并做出形状各异的花木造型,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分别插入连通器的粗直管、细曲管、双球管内(见图2)。

(3)使用胶头滴管,通过连通器的细直管口,向连通器内注入3~4mL的浓氨水;然后将4团大小适宜的湿润的脱脂棉球,分别塞到连通器的4个管口上。

(4)很快观察到,双球管、细曲管、粗直管中的酚酞纱布条,均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宛如春天的花园里“百花齐放”。

(5)如果用电吹风对着浓氨水吹热风,那么酚酞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就会明显加快。

(6)实验结束后,师生整理实验药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子虚先生正襟危坐,由灵宝的军阵、榆树顶上的棋盘收回心神,与他的老朋友乌有一起,抬头眺望头顶的星海。银河由南至北贯通天宇,繁星亿亿,所谓星汉灿烂,洪波涌起。细察房、心、尾、斗,天田、天渊、牛女、离珠诸星,其形其势,不就是一局天上的媪妇谱!

5.实验结论

(1)虽然连通器底部水平管中的氨水没有跟上方的酚酞直接接触,但浸有酚酞的纱布条却纷纷变红,充分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2)加热浓氨水后,酚酞纱布条会快速变红,说明温度升高时氨分子运动的速率会加快。

(3)本实验中的“红色现象”没有出现在氨水中,而是发生在酚酞溶液中,说明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大于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等,也进一步说明不同分子其性质不同。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波团战的经过。”王小景一边看着大屏幕上的资料,一边开启了解说模式,“清军的主‘肉盾’‘定远号’用主炮射击首先开团,副‘肉盾’‘镇远号’跟着施放技能,然后所有队员冲了上去!日军利用速度优势,派出四舰突击,切了清军的后排,直接灭了后排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对清军形成了两面夹击!为保护后排,清军‘致远号’拼尽全力,冲击日军的突击队,最终英勇献身!‘经远号’继续冲击日军的突击队!但在这时,两名后排队员‘友济元号’和‘广甲号’直接选择了回城!”

6.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不要使用橡皮塞封闭玻璃管口,因为制作连通器的玻璃管其强度不大,塞入橡皮塞极易胀破玻璃管。另外,如果使用橡皮塞封闭玻璃管口,实验体系会过于严密,这不利于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从而造成演示实验的时间偏长。使用湿润的脱脂棉封闭管口,虽然会有极少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但是学生在闻到少许氨味的同时,又能从嗅觉上帮助他们认识微粒的运动性(酚酞纱布条变红只能从视觉上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

(2)本实验中的试剂组合,还可以选用浓盐酸(或浓醋酸)和石蕊溶液、水和变色硅胶、水和无水硫酸铜等。但不同的试剂组合,其变色的快慢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粒其运动速率不同。

近年来,学困生已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采取回避、逃避、放弃的态度,注意力完全分散,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朋结友、群体活动,严重者完全置学习于不顾,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成天无所事事。

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1)由于物理连通器具有多个不同形状的支管,因此借助连通器探究微粒运动,使得实验现象生动有趣、直观多变,能促进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变化,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改进后的化学实验,药品的用量少,节省了试剂,有利于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实验体系相对封闭,实验过程绿色环保,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9

[2]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62-63

[3] 马逸群,魏海“.探究微粒运动实验”系列设计[J].化学教学,2014(8):58-60

[4] 李德前,魏海.有色物质在水中扩散实验的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6(3):60-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