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亚夫军细柳

 张俊亚666 2019-12-05

《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齐读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阅读第一段:

1、翻译关键词

2、并概括第一段内容

3、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五、阅读第二段:

1、翻译关键词

2、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3、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怎样?汉文帝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样?

4、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5、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6、第二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情形,为什么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劳军的情形?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7、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8、“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9、小结: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六、问题探究:

1、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2、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样评价的?

八、主题概括:

学生聆听

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生齐读,简述文章内容

生读  展示

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生读  展示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

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学生展示

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引起学生对文章 的好奇与学习的兴趣

《史记》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

感知文章内容:汉文帝到周亚夫驻守的细柳营慰问军士,发现周亚夫是位真将军。  

①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

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

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小结: 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板书设计:          

官兵言行—————侧面描写————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戒备森严

周亚夫言行————正面描写————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文帝言行—————侧面描写————真将军

教学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