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平行世界多元化 2019-12-06

自古以来,建功立业的功臣名将最终大多都逃脱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诅咒。奇怪的一点是,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不断地发生,却始终无法杜绝,难道古人不知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道理吗?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和文种辅佐勾践消灭吴国之后。范蠡离开越国之前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道: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越王勾践

结局是文种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沦落到被勾践赐死的结局。这样的事,历朝历代都在发生。韩信为刘邦建立不世之功,成就强盛的大汉王朝,但最终也落得一个命丧未央宫的命运;朱元璋作为一个乞丐出身皇帝,懂得民间疾苦,也算是一代明君,却做了杀尽所有帮助他建功立业的功臣这样的事;雍正能够夺权获得皇位,并且治理好天下,倚仗的就是亲信隆科多和年羹尧,但最终年羹尧被狱中赐死,隆科多被软禁抑郁而死。

为何每个朝代都会发生诸如此类的事情,从不例外呢?

以下整理了三个原因:

1、皇权至上

皇帝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皇权,那些功劳赫赫的开国元勋总会是皇帝的心头刺。用“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来形容“功成之后,杀掉功臣”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合适了,太史公司马迁比喻得很贴切。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兔子抓到了,兔肉下锅后,猎狗闻到兔肉香,激动得流下了口水,猎人看见猎狗有抢自己食物的可能,所以先下手为强,把功勋卓著的猎狗也煮了。猎人就是皇帝,兔子就是敌人,而猎狗就是皇帝的功臣。看到皇帝坐拥整个天下,臣子也会眼红,或者说皇帝认为臣子会眼红。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流口水的猎狗

2、贪婪的臣子

功臣自以为功劳大,就倚仗自己跟皇帝亲近,因而肆意妄为,无所忌惮,逐步迈过了皇帝的底线,最终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这些功臣被过河拆桥,赐死诛杀,也不能全赖皇帝,他们自己的言行也是自己的催命符。对于君王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这些功臣就死于自己的贪婪。

3、利益的驱使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庞大的利益面前,有多少人能禁得住诱惑呢?难免会逐渐利用手中的职权犯下错误,毕竟人性中就是包含贪婪和自私的。可是这些功臣毕竟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终究还是有一个人可以限制着他的,那就是皇帝,这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自以为是的功臣无休止的贪婪,完全无视这把剑,一定会被这把剑制裁的。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达摩克里斯之剑

我所陈述的这些道理,历史上的人不可能不懂,他们也必然知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道理,可是这样的事还是层出不穷,这能怪得了谁呢?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样:流过血,流过汗,享福理所当然的事!

皇帝认为:你有功我会赏你功名,不过你得继续当我的臣子,你依然是我的狗。

而臣子认为:我有功劳,这是我应得的,你给的还不够,我还要自己争取更多,怎么能和其他的臣子一样的地位呢?如果君王还把我当狗,我会朝他吼,乃至咬他一口。

君臣这样的理解差别,势必导致那样悲惨的结局。

社会在变迁,历史也在重演。我们学习历史的初衷就是,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避免前人的失败教训。有些人懂得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的道理,所以他们在权力争夺中活了下来,并且得以善终。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初汉三杰之一的萧何:

对于刘邦来说,萧何的功绩不亚于韩信,同样,刘邦对他的猜疑也是如此。为了躲过韩信那样的命运,萧何拒绝了刘邦的赏赐,还不惜用贪污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名声变臭,从而摆脱了刘邦的猜忌,最终得以善终。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萧何

第二个是唐朝中期名将郭子仪:

“安史之乱”就是他平定的。郭子仪是武则天时期的武状元,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个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一生战功赫赫,历任皇帝却不对他起疑心。他真正做到了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醉打金枝

公元777年,郭子仪八十大寿,他的儿媳升平公主自恃她的皇家身份不愿意去拜寿,让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丢了颜面。郭暧趁着酒劲把升平公主打了,还出言不逊说道:“你不就是仗着你爹是皇帝吗?我爹还看不上这位置呢!”公主一听,气得回宫向皇帝告状。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醉打金枝

可唐代宗却笑笑说:“驸马没说错啊,要是郭令公想当皇帝,天下早就姓郭不姓李了!”可见当朝皇帝对他的信任。

在天下安定的时候,郭子仪移交兵权,坦然离去;国家有难的时候,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郭子仪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点证明自己的忠心,一点点地让皇帝放心的。这样的郭子仪才得以活到85岁得以善终。

看到郭子仪的经历,不禁会想起三国时候一个大人物,他就是司马懿。尽管司马懿最后的权臣之路被后人认为他之前的隐忍都是在作秀,但是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他低调的做事态度让他活到了高平陵事变的那一刻。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司马懿

总结来看,功高盖主的人有许多,其中有些如同韩信一样被诛杀,有些却能如同郭子仪一样平安到老。仔细分析一下,韩信他们缺少的就是三个品质:

1、司马懿的低调稳重

2、郭子仪的行动证明

3、萧何的退让手段

哪怕学不到这些高人的手段,张良和范蠡的激流勇退也是值得效仿的,总归最后能落得逍遥自在的后半生。

如今已经逐步迈入现代化了,古代的那种君臣关系已经不复存在,这种思想还有价值吗?不,当然需要!上级和下属的关系谁的生活中不存在?举两个现代的例子。

第一个从君王的角度

苹果手机创始人乔布斯是一个创新的天才,但他的性格专横、骄傲、粗暴,瞧不起别人,导致别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甚至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就已经被乔布斯炒鱿鱼了。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乔布斯

有一次,乔布斯与自己聘请的苹果CEO斯卡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导致斯卡利最终摊牌,在一次会议说:“如果乔布斯还留在公司,我将辞职!公司董事会最终选择了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一股绳的斯卡利,而解除了乔布斯的全部领导权。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处理好和下属的关系,导致被夺权的故事。

再一个从下属角度

曹云金和郭德纲的关系众所周知,曾经也是一起在相声中一起打拼的师徒,在有名气之后,曹云金却落得一个被迫离开德云社的下场。其中细节我们不便探讨,但是从种种曝光的新闻,都可以看出曹云金就是属于“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而且在我的观点中,这样的曹云金和韩信一样,并不值得同情。

狡兔死,走狗烹,为什么萧何能逃脱这个命运,韩信却不能?

郭德纲

聪明的你看到这里其实也能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本质就是利益分割不当导致的结局,谁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就会被制裁。所以无论你扮演的是“君”还是“臣”的角色,都要明白一点:双方都是聪明人,拿出客观实际的利益才能维持好“君臣”关系,否则“兔死狗烹”的结局还会一再上演。

希望我们都能从古人的经验里学以致用,在当下活得更加舒适。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