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开4大思维陷阱,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陳小剑Jan 2019-12-08

每天一本书”专栏系列连载的第 40 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打开#每天一本书#专栏,

每天花5分钟阅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

今天要解读的书是——《避开错误决策的4个陷阱》


本书作者,悉尼.芬克斯坦,世界排名前十的英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领导力和战略管理领域著名学者;乔.怀特海,曾任职于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决策学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安德鲁.坎贝尔,英国阿什里奇商学院教授,擅长分析决策相关的实际案例。

本书由管理学界的三大权威大师联手,结合各自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深入分析人类大脑的决策思维模式,找出常见的四大思维陷阱,并针对性给出四个防御策略,至少可以帮助你将犯错的概率降低83%

01 大脑的决策方式

我们每天几乎都在做着决策,日常生活中购买汽车、家具或是孩子选哪个学校、报哪个兴趣班,还是工作中项目方案或投资等等。由于我们经常在做决策,似乎对于决策也是熟能生巧甚至掌握了一些工具方法,而事实上往往还是依然会犯很多错误,而且经常是错得离谱。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经常忽略了决策者自身的影响,也就是习惯、情绪、偏好和状态等各方面。从理论上来说,那些决策工具和方法是有用的,也是理性客观的,但是因为有了人参与进来,就存在非理性的因素,导致效果就因人而异了。

这其实是和人的大脑决策方式直接相关:大脑为了节约精力、高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作者的观点是大脑大致有三种常见的决策方式:

一、模式识别

我们的大脑并不需要了解了所有信息才做决定,往往只需要部分信息,再和过往的经验相类比,就能快速做出决定。

模式识别的两个好处:决策速度快信息不全也可做决策

二、情感标记

大脑会根据情感偏好来做决定。如果过去类似的一个决定给我们带来愉悦,那么大脑就会将它标记,并再未来更愿意做类似的决定;而如果一个决定给我们带来痛苦,大脑则会尽可能避免再次做出类似的决定。比如被狗咬过的人会引发痛苦并进行情感标记,遇到类似情况就会避开了。

三、一次一计划

一旦有了一个差不多可行的解决方案,大脑就懒得去考虑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而做决定,除非这个方案发现走不通了,才会重新思考其他可能性方案。

02 常见的四大思维陷阱

上面有提到,决策工具本身并没有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受到人自身因素所影响,而这些往往是我们大脑思维方式上的一些陷阱,作者把我们的思维陷阱归纳为四大类,分别是:

一、误导性经验

受大脑的模式识别影响,我们很容易产生误导性经验判断。过往的决策经验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决策,特别是成功的经验会给决策者带来过度自信而忽视了其他外在因素,反而更能造成误导。

中国成语:“骄兵必败”。

二、误导性预判

先入为主是我们一个普遍且比较难克服的特点,这种先入为主的偏好,可能来自于过去的经验或感情偏好,而人们决策前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对其中一些解决方案更感兴趣,结果导致误判。

三、不适当的利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利益,而决策往往会受到个人需求和利益的诱惑所影响,即使是最理性的头脑也避免不了,只不过很多时候自己意识不到而已。

比如:建议大家去某个旅游景点,可能是因为那个经典刚好是自己喜欢的。

四、不适当的情感

对人或事物的不适当情感依附,也经常会影响我们决策。因此,像法院判案时,会要求和案件相关的人员回避,就是为了避免最终判决受到不适当情感依附的影响。

举例:三星总裁李健熙因为对汽车近乎偏执的热爱,在市场低迷甚至恶化时期依然继续推进汽车研发,导致三星陷入巨大危机。

03 四个防御策略

有的人可能会说,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些思维陷阱,如果我们能在做决定时多自我反省,那么我们犯错的几率应该就可以小很多了不。

理论上来说是没错的,不过事实上,自我反省本身就是一种很反人性的事情,而要培养出这样的自我反省能力其实是很困难的,或者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出来的,也只有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查理·芒格、曾国藩、稻盛和夫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要坚持这样做难度是非常大的。

因此,作为管理学学者,作者并没有从个人自我提升的层面来寻找解决方案,而是结合大脑思维方式,通过外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里减少犯错误的几率。

作者提出了四个有效的防御策略:

一、提供新经验、数据及分析

此策略是为了尽可能消除我们过去经验的片面性,用不同于过去经验的新事实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举例:通用集团CEO杰克.韦尔奇想借助互联网发展公司业务,但公司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才,而且高管们也都不懂和反对,因此他通过让懂互联网的年轻同事给高管们展示互联网的力量并亲身体验,让他们有了全新的经验和认识,从而引入了互联网解决方案。

二、组织团队辩论和挑战

此策略通过引入不同的观点来辩论、挑战固有的观念,从中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由于受“确认偏误”影响,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坚持的观念是对的,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事实上大都是自以为是的想法而已。

三、引入管理团队机制

此策略是为了避免决策者因受到个人利益诱惑、情感依附、误导性预判等因素影响,而将决策团队和管理团队进行区分,让没有相关利益方来客观审批决策。

比如:上市公司的组织构架里的“独立董事”,是一个和公司没有利益瓜葛的外部人士。

4、加强决策过程的监控

此策略通过增加监控的过程和环节,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谨慎和理想的决策,因为当他知道自己的决策将持续被记录和公开宣传,就会不断进行“三思而后行”

—END—

陳小剑,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维模型践行者、终身学习者

帮助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号:陳小剑(chenxiao-j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