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江香猪 香猪中的极品 1

 寻味贵州 2019-12-09

从江香猪产于贵州省从江县 ,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地方微型猪种 , 1980年被列为中国八大地方猪种之一 , 1993年被农业部列为二级保护畜种 ,荣获“ 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特优产品”称号 ,以其“体型矮小、肉质香嫩、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等而著称。

从江香猪是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成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原始猪种 。 据传说, 苗族同胞刚迁徙到这个荒芜人烟的深山时, 没有粮食吃, 男人上山打猎, 捉得小野猪, 女人们看到这些小野猪既可怜, 又可爱, 舍不得宰食, 就摘野菜饲喂, 逐渐地把野猪驯化成家猪。 无论从江香猪的外貌特征, 还是生活习性均与野猪有相似之处。 壮族同胞称它为“ 姆汗”(竹鼠), 苗族同胞称它为“ 别玉” , 据《黎平府志》记载自清朝、民国时期, 从江香猪就以“ 孖城河香猪”(孖城河流经产区加鸠、宰便两乡镇后进入都柳江)远销两广及港澳等地, 扬名省内外。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地处黔桂两省(区)九万大山腹地, 是贵州高原苗岭山脉向广西河谷盆地过度的低山和低中山丘陵地带。 境内都柳江及其支流纵横交错, 形成深切割的复杂的地形地貌, 山峦起伏, 山势陡峭。 中心产区海拔 500~ 800m, 最高海拔达 1490m。 由于这里纬度较低, 兼有两广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温暖湿润等几个气候带,“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立体小气候明显。 水热条件较好, 气候温和 , 年平均气温15~ 18℃;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量 1100~ 1700mm, 相对湿度 80%左右, 无霜期长, 年均 280 ~ 360 天。 土壤为黄壤、棕色石灰土。 草山、草坡面积广, 牧草繁茂, 森林遍布, 山青水秀, 自然生态环境从未受到任何污染, 是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长期聚居的偏远山区。 山高坡陡, 道路崎岖狭窄, 土地零散, 耕地较少 , 仅占总面积的5%左右, 田多土少, 梯田梯土分布于河谷中、坡膀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小米等。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 长期处于“ 刀耕火种”年代 , 耕种方式原始, 粮食产量低, 长期不能自给, 农副产品较少, 当地群众生活困难, 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 社会也比较封闭。在这种自然经济条件下, 体型小、耕料少、早熟易肥的猪种便被当地群众选留下来。 加之当地只有孤寡老人才饲养种公猪的习俗及山路极为难行等原因, 多自繁自养, 子母交配, 小公猪配种后便阉割育肥。 长期高度近亲繁殖形成了香猪基因的高度纯合及近亲交配不退化的特点。 由于饲料粮的紧缺, 全靠野菜加米糠:把一些肥嫩的野菜(鸭脚板、野芹菜、鱼腥草、浮萍、蕨菜等)用刀切细, 猕猴桃叶、葛藤叶、麻叶、悬钩子叶、水芋、芭蕉芋等较粗硬的野菜用碓舂烂后放入锅或鼎罐中, 加少许碎米、米糠和水用急火炖烂, 放温凉后喂猪, 猪喜食易消化, 这样喂养的猪既没有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也没有某些生长激素的残留。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饲养方法及长期人工选育的结果, 形成了从江香猪特有的经济类型。

从江香猪形成的历史久远, 有数百年的历史。 长期以来, 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生活艰难, 无力喂养肥猪, 以饲养香猪母猪为主, 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 他们就宰杀仔猪或烧烤或用清水煮后切片蘸佐料吃, 加上烧鱼、香禾糯米饭、“ 煨酒”等待客。 解放前“ 子子 城河香猪”( 子子 城河流经从江县的加鸠、宰便两乡镇、现叫 子子 温河)曾扬名省内外, 腊香猪、烤香猪远销两广及港澳等地。 因其体小肉嫩, 即乳猪或断奶仔猪不加佐料也清香无奶腥味, 故誉名为香猪, 实际上并非有其它特殊的香味。饲养这种耐粗饲的小型猪种 , 能适应山区环境,便是从江香猪能够延续下来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