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段春秋史,四把越王剑

 看来是建安费 2019-12-09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不少青铜器出土,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等,类目众多,工艺精良,在全球范围内亦属精品,是我国四千余年中青铜器技术与文化的代表。https://www.

青铜器的使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其中当属商周时期的器物在工艺上最为精美。

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尤以兵器居多,特别是在90年代,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的问世,更是震惊中外,令中国的青铜剑一举扬名于天下。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也各自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成为我国的国家一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还被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吴越青铜剑锻造技术在春秋时期就已冠绝天下,越王勾践更是好剑,湛庐、纯钧、鱼肠等名剑就是他下令铸造的。

吴王夫差剑现存世有9把之多,而越王剑也不止只有勾践剑一把,其余的也都是稀世之宝,现如今正躺在各大博物馆的橱柜之中,为世人讲述着两千多年以前,越地之上,一段段风起云涌的传奇故事。

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剑身上镀含铬金属,从而历经千年不锈。

其中最久远的就是闻名于世的”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越国国君勾践所用,现在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整体造型精美,剑首为圆柄,剑格正镶蓝色玻璃,背镶绿松石,剑身修长,满布黑色花纹,千年不锈,物以人名,上刻“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个鸟篆铭文,无愧于”天下第一剑“之称。

越王勾践剑的工艺放到现代来说都是极为高超的,尤其是剑刃部分,几乎能和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物件相媲美。

第二位就是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名器,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其名字中的“者旨”读为“诸稽”,是为越王勾践之姓,而“於睗”则是剑主之名,即是《史记》中所记载的越王勾践之子,鼫与。越王者旨於睗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剑首呈圆盘形,上刻变形兽面纹的箍饰。剑格上两面铸有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四字”戉(越)王戉(越)王“,反面四字”者旨於睗“。附有完整剑鞘,特别的是,此剑的剑鞘是由两块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丝线缠缚加固,再髹以黑漆装饰。

越王者旨於睗剑亦是锋利不锈,且剑鞘齐全,缠缑完整,实为吴、越剑中之极品,可惜却被”父亲“抢了风头。

接下来这把剑全名为”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又名为“盲姑”剑、“不寿”剑,是勾践之孙,鼫与之子,战国时期越王不寿的自用剑,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

越王“亓北古”,即是越王盲姑“不寿”,据考证,“亓北古”的古音应与“盲姑”相近。此剑为”复合剑“,即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而成的青铜剑类型。剑首呈圆形,上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十二字,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铭文一行十字,左右各五字,对称分布,为“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然,为“自乍(作)元用之”。整体来说,越王亓北古剑器形完整,剑首、剑身上的三十二字错金鸟篆书体不但保存完整,无佚落,还清晰度高,错金鲜明,是一把不可多得的战国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剑剑刃一侧处微残,有一小缺口。

越王亓北古剑目前发现存世三柄,相对其他两柄,海南省博物馆的最为完整,也存世的越王剑中最长的一把。

最后一把则是上述各剑剑主的后辈,越王勾践的玄孙,越王翳(又称不光)之剑,名为越王嗣旨不光剑,现收藏于荆州博物馆。剑身修长,纵中起脊,在其剑首底面圈中有十二字鸟虫书铭文,为错金错银相间隔,其中有重文,个别字还被铜锈所盖。据考释,或为越据茅山取吴地,越据琅琊取莒地之意。剑格两面有鸟虫书铭文,正为“戉(越)王,戉(越)王”四字错金明文,另一面则是“台(嗣)不光,旨(稽)不光”六字错银铭文。除了这把,目前已知的不光剑约有30把之多,分布于国内外,有藏于博物馆中的,也有流落民间的。

越王不光乃勾践玄孙,在位时间长达36年,其统治时期越国较为强盛,故所作青铜剑较多。

这四把剑的历史从越王勾践开始,到越王不光为止,在铸造工艺上虽说还是以最早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为尊,但在存世数量上,则是越王不光剑占据了优势,从中也可以大致看出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在吴越大地上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四把越王剑,一段春秋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