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曾写,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仿佛世间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雪落眉头,愁上心头。 在人们心里,过了初五,年就走到了尽头。我常想毕业后要离家近些,思念时不必被时间和距离所困,哪怕你笑我没有远大抱负。有清晰记忆开始,我经常在暑假随父母逛一逛其他的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想像我未来在那里生活的情景。开始时,新鲜感支配思想,慢慢地,愈加怀念家里的一日三餐饭,念着家里的床,更念着家里的人。大学里老朋友叙旧时会聊着各自学校的饭菜,每日的必需,东北的姑娘在电话那头抱怨着米饭难以习惯,天气让人头痛,我在这头眯眼满足地笑。 大约还是小学,我也会想着一直读书,然后走的更远,甚至想过换一个城市就这样定居继续生活,来寻找生活的无限可能。现在的我依然期待探索,却没想过远离,根本的转变在于每次过年时的见闻思。 在奶奶的子女里,常联系的有三位。姑姑家离的较近,过年总能拜访。爸爸的两个哥哥都在市里,其实细想,回家的路不过120公里左右,时长两小时,与远行回家的时间相比实在短暂。年少的兄弟姐妹间嬉戏打闹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抵不过成年后各自小家的照顾,所以即使久见一面,也礼貌而疏离。很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大年三十能有更多的哥哥姐姐们回来过年,人一多,家好像撑起来了。后来能在家过一个长久年的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我们。会忧伤但也在长大。 年前年后有不同的亲人回来看奶奶,大多时候我都在场,他们是奶奶的儿子,但是奶奶准备的饭菜每次都和过年时招待最多人时一样的排场。能慢慢聊天诉说一年的思念与琐事的都在这午饭间,在奶奶总担心菜离的远的唠叨里,在明明吃够喝足还担心不够的忙碌加菜炒菜里。看到奶奶开心我自然也开心,如今奶奶身体不好,每次提前准备家里的鸡蛋和过年蒸的包子时都会累的病情加重,爸妈也会心疼劝说,她总是笑笑不回答。最深又最快的别离便是他们的离开,通常一天时间就需返程了,听多了奶奶在他们临走的嘱咐和收拾妥当后早早休息时的鼾声就会慢慢地想着以后,想着我的爸妈老时我会在哪里,想着我老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就这样,年复一年,离家近由一种对自己的劝导变为主动的要求,在哪个城市都能生活,在哪里都能遇见幸福,所谓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有家有爱就是圆满。老有所依,更美好。 小孩都盼着长大,我长大,就会有人老去。和奶奶相比,我和爷爷的语言交流就显得少了。听他们说,爷爷年轻时干事也是风风火火,思想先进,鼓励子女读书,年纪大了之后仿佛安静了。记忆里,爷爷几乎不在正厅吃饭,不管来客人还是自家人吃饭都窝在厨房烧火的旁边,从来一个人。我想着是性格如此,便爱奶奶随时随地都能笑着与人交谈让人喜欢的乐观豁达,爸爸曾说,如果奶奶上过学当是顶优秀的人。现在看奶奶虽然头发白了很多,依旧是年轻的心态,面由心生,我常在此体会。 时间是黑暗中温柔的手,恍惚间,物走星移。自前两年起,我便发现奶奶也学着爷爷一般喜欢在厨房温一温上顿没吃完的菜,劝说时,奶奶总说厨房暖和,菜味合口。我就开始了解,这大约是人老时必经的心理和行为阶段,我也逃不过。唯一念着,爸妈老时愿意多“麻烦”我,仿佛越老越坚强,越老越自立,心里其实孤寂。 新闻里播着,苏皖地区大雪困着返程的人们。离开大家,返回小家,背影渐行渐远,内心常戚戚。寒假过后,我也会离开温暖的这里,迈上与家相反的路。这样的别离,一生中会经历很多,小至离家,大到别离世间,如同上了一趟不会返程的列车。但不管走多远,要相信,总有人在家等你。 掌柜的在过年的尾巴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