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障碍:我们永远看不见真实的世界,我们只看见自己的世界

 未来决定现在 2019-12-11

如下这张图中的“字”,你看到是什么?

图一

  • 我们可能会说是13,但又好像看起来可以是其他的。
  • 可能也会有些人说是B,但也不太确定。

如果是如下这张图呢?

图二

此时,我们可能会非常肯定的说,是B。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多了一个相关信息:AC。这个信息跟我们头脑里面字母的信息匹配上了。

但是,如果是对一个没学过字母小孩来说,不管你提供什么信息,他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假如你头脑里没有AC这个信息,你永远读不出B,即使图二这个世界,已经完整向你展示B。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图三

这时,我们估计会改变主意说是13。

此时我们看到的世界的另外一些信息是12和14。12和14决定了我们能非常肯定的说是13,因为这跟我们头脑里面的背景知识匹配上了。

此时,面对图三这个世界,假如有一个人跟你说是B,而你又从来没有接触过字母,你一定会说这个人胡说八道。

最后,看到如下这张图,你会说啥:

图四

此时,你一定会说是13或B。这个世界把2面都展现给我们,而我们头脑里刚好都有对应的背景知识,于是我们可以很好的读出这两个世界。

假如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字母或者数字的人,面对图四,他永远读不懂这张图。

我们能看到什么,不是由眼前的客观世界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头脑里面事先已经存储的知识决定的,也就是,我们永远看不到客观的真实的世界,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经验里的世界。

背景知识决定我们看到什么

  1. 当你背景知识是0时,也就是不认识该信息的任何相关知识时,你看不出图一是什么,比如你让一个幼儿来看,他一定看不出什么,我们大人能看出什么,那是因为你头脑里面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比如,如果一个小孩刚学过数字,他就知道是13,反过来他如果学过字母没学过数字,那么他就只能读出B。
  2. 图二,把AC放出来,你就能非常肯定是B,因为AC这个背景知识跟你头脑里面原先已经存储的AC对上了,所以你能100%肯定是B。
  3. 图三,看到12,14时,你又非常肯定是13了,此时仅仅是因为你头脑里的背景知识,跟你看到的一致,因此,你非常肯定就是13。
  4. 图四,如果你头脑里同时拥有12,14及AC这两种知识,你就能同时读出B和13。

这就是人的认识边界,背景知识就是我们的认知边界,上面从第1步到第4步,背景知识是逐步放大的,眼界是逐步放大的。

我们能看到什么 ,不是真实世界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决定的。

图五

比如这张图五,你看见了什么?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一定就先看到了大海和树,人,因为这些是最常见的场景,每个人大脑里面事先都有这些背景知识。

我们每个人,都最容易看到自己熟悉的那个世界,对于不熟悉的世界的另一面,那就不一定看得到,比如上图中的婴儿,当然,婴儿可能还是一个比较熟悉的场景,也就是我们头脑里面婴儿的背景知识,大多数人也是有的,因此,也可以很容易看到与之相关的世界。

假如是如下这张图,你估计就看不出是什么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张图就是一些黑斑,看不出任何东西,因为此时,我们大脑里面没有任何对应的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看不出眼前的世界是什么。

此图的答案在文章最后一张图

佛陀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大空境,也就是佛陀说一切皆空,如果这个世界一切皆空,那么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什么?佛陀说那是我们作业派生的,善业派生一个善的世界以及与之相关的连环世界,恶业派生一个恶的世界以及与之相关的系列世界。

因此,佛陀说,每个人所说的世界,都是每个人自己作业派生的世界,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则生,因缘消散则灭。

因此,信佛信什么?信业力因果报应,佛陀说业力是真实的力,因果一旦成熟,那么果报是一定会呈现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作业的结果。

佛陀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永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所说的世界都是自己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大脑里面的世界。

对一个商人来说,世界就是利益与市场,他所看到的世界都被他商业的眼光所解读。

对一个官员来说,世界就是官场权力的斗争。

对一个学者来说,世界就是一系列的概念。

对一个数学家来说,世界就是公式,所有的一切都被诠释成数学方程式。

世界就在那里,但每个人都只会看到自己需要的世界,我们都是被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

看到一个世界,意味着看不到另外一个世界

看如下面这张图六,你觉得是什么?

这里的背景知识每个人大脑里都有,但大多数人看不出来是什么。

这里存在一个障眼法,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焦距力,全部在眼睛看到的东西上,我们忽略了眼睛看不到的世界。

图六

这张图,我们可能永远都看不出是什么,因为我们眼睛死死的盯着那些能看到的黑色图形,我们忽略了黑色图形以外的东西,如果我们一直只看到【黑色图形】,我们永远看不到世界的另一面。

如果你此时不再那么固执了,把注意力放在【黑色图形】以外的地方,你会突然间恍然大悟,那是一只“手”。

如果我们一直只执意我们的某一个观点,坚定的说,那就是我看到的【黑色图形】的世界,我们永远看不到世界的另一面【手】。

当我们认定一个认知时,我们随即被这个认识所禁锢,被禁锢在这个认知的边界以内,而看不到认知以外的世界。

这就是认知障碍。

如下这张图七,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女时,你随即不可能看到一个老巫婆;当你看到一个老巫婆时,你随即不可能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女。

  • 看到漂亮的少女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决定着我们不可能看到一个老巫婆。
  • 看到一个老巫婆时所需要的背景知道决定着我们不可能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女。

图七

这就是我们人的认识,它被牢牢的禁锢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面,我们能看见什么,不是由真实的世界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大脑里面的背景知识决定的。

  • 我们看见世界的一面时,意味着我们同时看不见世界的另一面。
  • 看到另外一个世界时,又意味着我们同时看不到当下这个世界。
  • 我们永远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世界却有无数多面。

我们经验了什么,就在大脑里面存储了什么背景知识,这个背景知识反过来又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当我们相信我们的经验,相信我们的大脑,坚信那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时,我们随即被关进了一口井里,永远只看到一片天。除此以外,确实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换一套背景知识,我们会发现,我们立即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清楚意识到,角度一变,世界随即发生变化。

我们永远同时只能看到一个世界,看到了世界A时意味着A会遮蔽掉世界B,看到世界B时意味着B会遮蔽掉A。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当我们专注在当下某件事时,当我们得意时,当我们为某件事感到自豪时,我们将为此失去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机会。

当下的每一个成功,意味着他屏蔽掉另外一个世界,除非我们愿意放下对这个成功的执着,我们才有可能看到那个对立面,否则我们永远被禁锢在成功里。

我们被牢牢禁锢在经验里

我们的每一个经验都会成为我们大脑里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我们能看到什么,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过去的所有的经验,成就了我们大脑里的背景知识,造成了现在的我,决定着现在的我能看到一个什么 样的世界。

  • 因此,有什么样的经验,决定着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 经验越多,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就越多。
  • 经验越有效,看到的对应世界越清晰,同时意味着我们越坚信这个世界,从而遮蔽其他世界。
  • 不同人,经验不一样,因此看到不同的世界是正常不过,因此,意见分歧是正常现象,没必要过于纠结。

我们被牢牢禁锢在文化里

我们人终其一生追求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这个自我越强大,我们越成功,促成我们成功的信念就越被我们坚守,坚守信念使得我们更成功,更成功的同时,意味着我们更看不到这个世界以外的任何其他世界。

这就是文化的遮蔽性。

文化能成其为文化,在于他持续数年能维护我们的生存,因此我们坚信这些文化,严格坚守它们,比如我们农业时代的文化,如多子多富文化,如学以致用文化,如等级制度文化。这些文化成功在农业时代维护我们生存达2000年之久,因此它被我们奉为真理,被我们牢牢固守着,1840年到1919年,从鸦片战争开始被武力打开大门,到我们突然发现旧文化的戕害作用时,时间达80年之久,我们才意识到这个文化不行了,而此时已经接近亡国。

这就是认知的力量,它一方面成就我们,一方面牢牢禁锢我们,使得我们永远只看到一片固定的天,我们的一切是因为看到这片天,因此我们坚信这片天,从而也使得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另外的那些天。

我们坚信农业文化时,意识我们永远看不到工商业文化,只有打破农业文明,才意味着工商业文化的可能性。

我们今天全盘西化,全面工商业化,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在工商业化的驱动下,实现了高速的发展,我们今天比西方更西方,比西方更积极,这个工商业文化成就了我们,我们因此也极为坚信他,这意味着,我们也已经在工商业文明的遮蔽下了,我们当下看到的一切,都是工商业的东西。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文化常常是成了萧何,败也萧何,因此,我们有必须保持一个弹性的眼光,我们可以坚信一种文化,但我们决不迷信任何文化,不存在永恒的文化,因为这个世界是变化的,不存在永恒的真理。

因此,我们可以坚信目前这个文化,但我们也必须保持对他的警惕性。

文明是架构在思想家铺垫的思想通道上的

我们就如一只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的那片天,这片天的大小,是被井口的大小给决定的,我们可以选择跳出这个小井,进入一个更大的井,即能看到一片更大的天,即使如此,此时的天,也仅仅只是比刚刚那个小井大一些,叫“盖天说”。

人类在“盖天说”的主导下,生活了数万千年,此时,我们的眼界就如被天给盖住似的,生活在丛林中与动物进行体力搏斗的采集狩猎,到看天吃饭的农业时代的地心说,我们此时的井口又变大了,眼界也变广了,开始能站在地球以外来看地球了。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跟人类的眼界是紧密相关的。

地心说统治了人类1000多年,前前后后有无数哲人已经站到太阳系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地球与太阳了,但日心说直到中世纪才不得不被接受,地心说的建立伴随着我们第一次工作革命的到来。

眼界一变大,人类我的力量随之变大,人类的世界随即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没错,人类的力量,是随着我们井口不断的放大而逐步变强的,这就是认知的力量。

人类文明进程,不是架构在客观世界上的,而是架构在思想家铺垫的思想通道上的。思想家的眼光,决定着我们能看到世界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决定着我们能调动什么样的能力。

因此,文明的进程,不是客观世界决定的,而是人类的眼界决定的。

认识遮蔽是垄断性的

我们看到A世界意味我们一定得使得A背景知识,A背景知识一定就意味着他一定否定掉B世界。

如图七,看见少女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一定意味着我们同时看不到一个老巫婆。

  • 农业文明的眼光,一定把我们牢牢锁定在农业世界里面;
  • 工商业文明的背景知识,一定把我们牢牢锁定在工商业文明里面;

我们做成A事业,促成A事业背后的A信念,一定被我们奉为真理,A信念的背景知识也因此决定我们了我们不可能看到B事业,因为B事业需要B信念,而B信念需要首先放下A信念,我们人永远不会放下当下信念,这是遮蔽得以强势存在的原因。

任何一个事情所对应的背景知识,都只会把我们牢牢锁定在当下这个事情,从而使得我们看不到另外一些事情。

我们越成功,越坚信,我们越被遮蔽。

一旦傲慢,你即停止进步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学习认知这个世界,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是在学习知识,我们说一个人成年了,或者说毕业了,言外之意,就是他把这个世界看明白了,已经不再是个青瓜蛋了,不再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了。

一旦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我们立即给自己构造了一口井,这口井随即成为了我们认知的边界,我们只看得见井口的那片天,只看到见边界内的东西,看不见边界外的信息。

正如如果你没有AC的背景知识,你永远看不到B。如果你的边界内只有12,14,你永远只会看到13,而且你是100%确定就是13,这个结论是没错的,也正因为他是对的,也使得你就认定是13,于是它成了你的边界。

即使某一天,你接触到了AC这个新信息,你也会坚定认为就是13,看不见B,即使B就在你眼前,也因为你过于相信13而被你否认掉。

这就是傲慢,你认为你有知了,你不再对一切保持怀疑精神了,你认为天就是井口那么大了,于是,我们被禁锢在这口井内,被禁锢在这个认知的边界内。

任何被我们认定的信息,将成为我们的边界,我们也将被它禁锢住,除非我们时刻保持对它的警惕。

我们被禁锢的同时,意味着看不到边界外的任何其他世界。

除非,我们愿意跳出这口井。

停止傲慢,跳出井口

要跳出井口,第一核心步骤就是不要被某个认知禁锢,也就是不要被上面12,14禁锢,一旦我们坚信这个13的认知,我们立即给自己建构了一个认知边界,这个边界就会把我们蒙蔽在13之内。

除非我们时刻保持一个信念,就是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是暂时的正确。

也就是我们知道13现在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此刻我大脑里只有12,14的背景知识,但我们知道,一旦我拥有更多背景知识,13有可能就不一定是对的,因此我时刻保持对他的警惕,为未来的B预留空间,为未来更多的其他可能性预留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会不断的强调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意思就是永远保持求知欲,永远也不要认为自己有知。

苏格拉底最有名的一句话:“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正是这种极为谦虚的求知精神,促使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科学家踏上探究宇宙奥秘之路,从而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不坚定某个认知,不固执某个认知,这是跳出井口的第一关键步骤,也是看到后续更多世界的关键。

扩大背景知识,跳出井口

不给自己设限,保持对一切的求知欲望,保持对一切的怀疑探索精神,扩大我们的背景知识,我们随即会看到一片更大的天。

也就是,我知道13是正确的,但我也知道他可能还是其他的,只是此时,我还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所以我暂时不知道其他是什么,一旦我不断探索,接触到了AC,我立即恍然大悟,立刻反应过来,这个其他就是B。

即使到了此时,我们已经知道是13和B,但我依旧保持一个意识,那就是他仍然可能还是其他的,目前我不知道是什么,是因为我目前还没有对应的背景知识,或者说相应的信息还没出来,因此我时刻保持对他的审视。

边界外还有边界,山外还有山,世界外还有世界,这个世界是一直增量世界,这意味着,他可以一直扩展下去,这意味着,我们也必须一直追问下去。

这就是哲学追问精神,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追问下去。

汇总

  1. 世界一刻不停变化着,时刻有新信息出现。
  2. 没有永远的真理,只有暂时的正确。
  3. 我们永远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我们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世界,我们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决定着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4. 没有对应的知识与经验,意味着看不到对应的那个世界,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大脑中背景知识对应的那个世界。
  5. 看见A世界意味着看不见B世界,当下每一件我们自豪的事情,执着的事情,都意味着我们为此失去了另外一些东西。
  6. 用A背景知识意味着只能看到A世界,用B背景知识意味着只能看到B世界,我们永远不可能同时看见A和B两个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先后看到,我们可以选择顺序。
  7. 这个世界永远存在着C世界,D世界,F世界…可以一直延续下去,要看到对应的世界,必须拥有对应那个世界的背景知识。
  8. 我们可以选择用自己有限的人生去获取不同世界的不同背景知识,我们也可以选择站在巨人肩膀上,用他们的背景知识来更快的看到不同的世界,甚至发现未知世界。

人类的认知存在先天的规定性,他不是客观真理的通道,他有他自己的生存需求,他只能看到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当下的世界,至于远方的更多世界,他似乎先天性屏蔽。

本篇唯一目的,希望家建立一个基本意识,即我们的认识是有缺陷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真知世界,因此,有必要时刻保持对认知的警惕性,这是唯一一个有效的,不被认知禁锢的方法。

这就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怀疑一切,不断追问下去。

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具有这样的精神,那么当下的一切执着随即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这或许就是佛陀所说的看破一切吧。

这个世界将一直展开下去。

给大家提供一个感知认识障碍的形而下体验方式,如果你平时都是使用右手做事,那么请从此刻开始,使用左手来做这些事情,你将体验到另外一个世界。

好问题,人的主体是动物性,动物性基本牢牢控制着我们,情绪的控制是内置到基因层面的,比骨子里还里,因此理性与情绪的斗争是一辈子的话题,佛教的修身就是修这个东西。用佛教语来说,你有多空,就代表着你的理性的自由度,这也是我一辈子的话题。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执着,情绪即可掌控你,因此,如何做到,不用看我,我还是凡夫俗子,看真正的得道高僧吧


我之所以能游荡于佛陀,老子,王东岳,现代宇宙论等等,在于我不执着任何逻辑模型,他们只是我的一个工具,每一个工具协助我看到世界的一个面。


放弃繁杂的概念,柔软心灵觉知,你要知道观念与思维,是觉知分别所现意识,阻碍了心性的真实,你所见的一切,是心见到了心灵记忆,过去未来当下,是能见攀缘了幻见;思维的你,仅仅是蒙蔽在心灵上的灰尘,抹去灰尘,生命的实相即会展现;心在记忆中,所现梦境,而不挂梦境,见无所见,见无染见,离见遍见,于见中离分别,那就是我。


人若有了认知障碍,必然会导致认知失衡,一旦有了认知失衡,人都会不自觉的自我选择屏蔽掉他不想去认同的另一个真相(相对真相)。其实,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真相!人类还是自大了一点,我们只是看见了需要看见的真相,而并不是看到你想要看到的真相。


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只是一个世界的碎片,不要认为自己看到了整个世界!打破区别心才能看到别人眼中的世界,自己的世界才会更加广阔!

这是我前一段时间的感悟


人类永远不可能真知世界,这个世界一刻不停在增长,这是一个增量的世界。对于个人来说,不是要去奢求所谓的真理,那太遥远,当下生存之规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破除当下的遮蔽,才是最实际的,眼界被禁锢在执着下,放下执着,眼界随即上来,这才是关键的。 


我们所听、所看、所触、所思、所想,皆虚妄。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只能听到、看到、触到、想到、感觉到我们在意的那些要素。而任何事物都有千万个不同的要素,我们在意的仅仅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大部分人再看待事物时都只是管中窥豹、或者一叶障目。

那么怎样可以看到事物的全面要素呢?当人不在意时,反而看的更全面,当人放下时,感知反而更加接近客观事实。

当然,如果想完全看清世界的本质,那么就需要从极其微观的角度看待人与事,要从身心上感受到世间万物瞬间无数次变化。


马克•吐温说过:我们实际都是认知吝啬鬼。所谓认知吝啬者,就是经常依赖显而易见的表面信息和简单有效的策略评估信息并做出决策的个体,即利用直觉判断系统,以减轻认知负担。

 正解,其本质就是能量在熵增定律规定下,必须最小作用量原理。


万物一系演化,追究到最终都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面,我们看很多思想家,其思想达到的最高点,最终往往是一致的,这更说明万物是同源的。


人类是唯一一个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类一个强大的工具,但人类的理性在情绪面前,奴仆都不如,微乎其微,因此,人是被情绪牢牢掌控的,理性要想能抗衡情绪,必须全方位知道所以然,必须深入骨髓。基因有几百万年的进化,理性只有5000年,但理性可以通过后天强化,把理性的一些东西,内置到大脑里面,因此,来自情绪的很多缺陷,不是仅仅知道即可,除非我们满足在情绪的主宰下过日子。


思维方式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这篇文章论述了,切换不同角度看同一个事物就能得到不同的结论,所以就像看历史一样,你不但要了解单向度的历史,也要了解各国各专家,各种立场的专业人士对同一历史的描述,这样你切换的角度和占有越多的材料,你对同一历史事实就会有更接近真实的认识和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