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投资大佬一年巨亏400亿的时候。。。

 鹏城豫人 2019-12-11

最近有几个连串消息,令人深思。

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说滴滴今年9月份计划开启新一轮融资,大概的估值是630亿美元。而最近又传出,有两个滴滴的老股东试图按照400多亿美金的估值出售股权,还未找到买家。而这里估值已经打了7折。

再往前看,更恐怖的一个故事:以投资阿里巴巴怒赚500亿美元的投资届顶级大佬孙正义在投资共享办公独角兽wework的时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炒股炒成老板。孙正义所在的软银一路加注wework,投入百亿美金,在面临上市的时刻,这家公司的估值从450亿美金直接跌到70亿美金。

这不是数字,这可是钱哪。最后没办法,自己约的,含泪打完。软银继续加注,股权占到了70%以上,形成了绝对控股。因为投资wework和uber,软银今年巨亏64亿美元。400多亿人民币。

再往前看,2018年7月,小米集团上市,上市前,一度估值吹到千亿美金,然后最后一降再降,最后500多亿美元上市,然后上市一年半,股价腰斩。

再往前看,资本催熟出来的共享单车OFO,2015年创业,2018年年初一度高达40亿美元估值,3年融了几十亿,而现在是遥遥无期的数千万人排队退押金。

上面的例子都是一级市场的故事。

看这篇文章的读者,包括我自己,主要是做二级市场市场投资的。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事情: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过去可能关系不大,但现在,关系很大了。大到你不能不知道。

越大的事情,因果关系可能越简单。

因为那些精致的,专业的,深入细节的原因都无法支撑的起这样一样庞然故事。

而只有那种粗糙的大逻辑,反而能解释得了这种“天大”的案例以及其背后天大的资金亏损。

所以,原因很粗糙也很简单:

市场不再相信故事,不再相信“可能”了。

什么叫可能?

就是,现在它虽然大亏损,但是你不要那么短视,它现在是赔钱圈规模,等他规模大了,变成行业第一了,它可能可以一下赚很多钱。

而什么叫不再相信?

比如午夜梦回的一个反问:如果这货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第一了,它还是不赚钱怎么办?

只要有第一个投资人午夜梦回之后,决定离场,后面就是踩踏式的集体梦醒,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些个惊悚的估值各种斩的故事。

比如,小米,当初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所以理所应当要享受互联网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估值。基于这个逻辑,千亿美金市值并不过分。

可是,如果市场并不觉得你是个还有希望还有更多可能的成长股呢?那你就是那个已经成熟到油腻,事业基本定型的中年制造股啊。

相亲的时候,怎么给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定价?

当然是看身家(净资产),看收入(净利润),看健康(负债)了。。

再说了,人家苹果比你互联网吧?苹果也才不到20倍PE啊。

给一个公司估值,就像给一个人定价一样:

如果不再考虑他的可能性,而只考虑他当下的价值。

那说明,他已经人到中年了。他是成熟的,但是他也是不再有惊喜的了。市场不再相信他还有少年气。不再相信他还有创造力。不再相信他还有奇迹。

但是,这一切跟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说了,以前可能关系不大,但现在关系太大了,大到足够影响你未来几年的投资大思路。

第一:基于想象力,成长股的投资模式将很难奏效;

13年-15年的牛市,是基于并购,基于互联网万众创业的逻辑。不要管你的业务能不能赚钱,市场只关心你有没有这项业务。

因此,导致大量的虚假公司,包装炒概念。只要一个互联网并购,就是无脑几个涨停板,最后用时间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最终买单。

而连孙正义这种全球顶级一级市场投资人都无法给wework找到买单的人了,其他那些浑水摸鱼的所谓投资人呢?

所以,那种它是做云计算的啊,怎么才30亿市值?至少得100亿市值啊,这种简单粗暴的估值理念该放下了。(可能很多人不相信,这种简单粗暴的估值法,在过去几年,其实非常奏效。也长期流行于市场里。)

第二:什么样的资产会更加值钱呢?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以为我很悲观,在讲寒冬论。实际不然,恰恰相反。我认为未来几年,二级市场要足够的乐观。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过去几年,互联网蓬勃发展,为什么A股没有实现真正的上涨?

原因在于:没有实现正向循环,A股变成了一个资本套现产业链里的最后一个排泄口。

即:创业公司找故事--一级市场资本介入吹大故事---估值足够大后上市或者被并购----二级市场买单。

而健康的正向循环应该是怎么样的

创业公司制造生意---借助资本,生意规模更大---上市---生意继续成长---股价上涨---并购小公司(成为更大的巨头)---股价继续上涨

而第一个链和第二个循环之间本质差别在哪里?

在于合理的定价体系。

举个例子:小米现在20倍PE,跟苹果差不多。如果它未来突然在某个领域探索新品成功,业绩实现放量,那么这部分的成长价值将由二级市场投资者获得。

而如果小米直接是100倍的互联网市梦率上市,那么它辛辛苦苦探索出的新空间,本身就已经被提前透支了。

再比如暴风科技,原来毛业绩没有,接着15年的狂热,直接一上市就是大几百亿的市值。

而来钱太容易了,为了维持,老板只能疯狂扩张,而收购的标的更是超级市梦率的溢价,最终当市场回过头来算价值的时候。

断流了。

最后的悲剧结果是:曾经也算是流行于一代人的播放软件,如今只有一个工程师在苦苦维护。令人唏嘘。

你说暴风冯鑫是个骗子吗?也许,他也是被这种疯狂的揠苗助长的浪潮里被裹挟绑架,不得已往前走向虚无的悲剧。

而如果当初,按照40倍PE给暴风算估值,今天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可能有人会说,当时那种情况,不可能只给它算40倍。

是的没错,当时不可能,但是现在可以了。

一场狂热的虚无之后,大家梦醒了,资金开始拥抱真正的价值。

话说回来,阿里巴巴腾讯为什么可以如此伟大?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就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和业绩。直到今天,粗略的计算,阿里巴巴的PE25倍,腾讯30倍,茅台30倍,格力电器13倍。

你说即使它跌,能跌到哪里去呢?

一个30倍PE的股票和一个500倍PE的股票,哪个更容易的跌呢?

这就是过去10年A股没有真正上涨的核心原因。涨的都是虚无的想象力,他们最终都要合理的回落。

只有真正具有业绩支撑实现上涨的股票,回落才不那么容易。

而业绩成长与股价上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应该是前后关系。

如果那些安安静静,扎实的做业绩的公司,开始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追捧那些业绩持续放量真正成长的公司。

那么良性的融资环境会让他们的成长变得更容易。

这个世界有一种悲剧:是让没有底层能力的人掌握它驾驭不了的资源。

这个世界有一种喜剧:是让有底层能力的人更容易的掌握更多的资源。

那种做大规模之后,再赚钱的估值模式,自始至终都是一种一级市场透支了所有想象力和成长空间,扔给二级市场买单的行为模式。

当市场不相信故事不相信可能的时候,市场开始拥抱价值,而这价值背后,有更多的成长可能。这就是未来二级市场牛股的原始逻辑。

顾城有一句诗:

当灵魂安静之后,

血液还会流过许多年代。

但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处于最有可能迎接基于理性业绩估值模式驱动下的慢牛格局里。

越早拥抱趋势,越早获得安宁。

灵魂是情绪,血液是价值。情绪冷静下来,市场才开始真正专注健康循环。等到健康循环到一定程度,情绪的狂热将又会到来。

这就是周期,这也是一种人性的必然悲哀。

只不过唯一有一个区别,下一个癫狂到来的时候,你依然是围观热闹,慢人一拍的看客,还是已经是劫波渡尽,了然于胸的上岸者。

今日照片:

敦煌鸣沙山顶的凌晨十二点。像极了在月球表面看这个世界。那个夜晚,风很大,仿佛世界只剩我和这片沙漠星空。有的时候,投资的世界也是如此,最终,你需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祝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