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呼万唤,十二届国展行书草书展正式亮相,高手云集,大饱眼福

 余闲书屋 2019-12-11
十二届国展,是今年书坛的一大盛事,无数书法爱好者都在密切关注。特别是在评审工作结束之后,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在等着一睹入展者的风采。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达成了。
12月10日,倍受大家关注的第十二届国展行书草书展正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开幕。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入选行书作品280件、草书作品220件,另外还有名家邀请作品124件。数量之多,水平之高,真的算得上是书坛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喜欢书法的朋友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大饱眼福的机会。
闲话不说,能入围国展的行草书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挑出其中的一些精品,和大家一起分享品鉴。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行书的部分。行书,作为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并且也都喜欢的一种书体,讲究的是用笔流畅且合法度,追求的是平正之中见惊奇,特别是在章法布局上,要见主次,寻平衡,有变化,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幅好的行书作品。
本次国展入选的行书作品,是从全国那么多书法高手中千挑万选才得到的精品,技法方面自然是高人一筹的。通过本文展示的这些作品也能够看到,随便挑出一幅,都能明显看出用功的痕迹,特别是在临古方面,每个人都是下过苦功夫的。
唯一遗憾的是,看多了之后,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是下面这几幅仿照王铎笔意创作而来的作品,虽然技法层面没有问题,但总给人一种模仿秀的感觉。
宋代的黄庭坚曾经说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我想,如果能在创作的时候,摆脱古人的束缚,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法,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那就更精彩了。
看完行书,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草书。历来的各大展览,受争议最多的就数草书了。一来,草书创作难度确实大,光是技法到位了还不行,还要求书者写出来的东西具有一定的气场。二来,欣赏草书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没有一定书法基础的话,只能看到龙飞凤舞的表象,很难和作者有一个深层次的交流。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现在的草书总是在追求创新,特别强调个性表达,只不过,这个尺度很难吧把握,一旦拿捏不准,就会向“丑书”靠拢。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咱们先来几幅中规中矩的。当然了,所谓的中规中矩,就是能在其中明显看出古人的影子,或者说是临帖的痕迹。还是那句话,这类作品,好是好,但也少了一些惊喜。
看完比较老实的,我们再来几幅比较现代的。说句可能不是很恰当的话,在这些追求现代书风的作品当中,很多也不是自己原创的,有一部分学的是当代名家的风格,或者说,是自己的某位指导老师的风格。至于水平怎么样,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呢,给大家分享几幅个人最喜欢的作品。当然了,这里说的喜欢,只是一家之见,并不代表其他。大家也来评判一下,这种风格,您又感觉怎么样呢?
好了,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展览现场进行细致的观摩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