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柒“破圈”后,一些网友太戏精了,何必如此纠结?

 DavidCCH 2019-12-12

李子柒“破圈”后,我们何必如此纠结?

作者:默城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最近成为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吸粉735万,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捧。据了解,李子柒达到735万粉丝只发了104个视频,而CNN却发了14万条视频。两个账号的粉丝粘度也完全没办法比,李子柒几乎每一个视频,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

在国内的文化作品出海之路异常艰难的当下,李子柒的成功“破圈”,征服老外,确实是一个现实惊喜。也必须承认的是,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呈现出了一道中式的美丽风景线,更是引发了无数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向往和期待,这其中自然也含有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追捧。

然而,红了之后,迎来的不只是关注,还有一片争议和质疑声。比如,李子柒成功出圈,也引发了诸多网友对其“是否做到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是在展示中国的落后,以迎合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猎奇。还有人认为,个人化、商业化、网红化的展示方式,也不必以“文化输出”之类宏大主题的模式标准去套。

不仅如此,也有网友在舆论场还质疑李子柒背后有团队包装和炒作,对视频的摆拍,也表达出了一丝不屑。

笔者看了很多李子柒的视频,确实是一种少有的生活享受,给人以纯粹清澈之感,去除杂念回归心灵本真,也都不是夸张之语。她的视频中,呈现了乡间生活至善至美的一面。桃花酒,琵琶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都是非常“中国化”的东西,能勾起无数国人的美好童年记忆,也诠释了人与自然相融共生的美好状态。试问,这哪里落后了?

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些从未见到的新东西,都透着一份纯真与自然,对这样纯真与自然的追捧,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但仍需要看到的是,这种自然性的吸引,以及每一个具体的相关事物,确实具备着某种强烈的文化属性,也能对外国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和剧烈罢了。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定要明显和剧烈呢?温风习习,润物细无声难道不是文化传播的最高境界?

其实,“文化输出”本来就没有固定方法和模式,只要能将我们的优质的东西推销出去即可,其他不必在意。若主观性将涉及到文化的东西,去分三六九等,并给予相应的蔑视,格局就显得很低了。

至于对李子柒团队和炒作的质疑,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必要的团队包装和炒作,难道不是扩大影响和传递美好的必然选项么?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只要内容优质,且具有文化价值,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那再怎么炒作包装又何妨呢?对于别人的成名,还是要看到当事人背后的努力,以及她们所创造出来的现实价值,而不是没头没脑的去酸别人。

面对李子柒“破圈”事实,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纠结呢?还是要摆正心态,阔达和坦然一些,寻求与美好的世界接轨。正视李子柒的成功破圈,多挖掘和思考李子柒“破圈”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回归到精神世界的纯粹,而不是乱立靶子,乱添堵,后者显然“戏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