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涓与孙膑,强于我者皆该死,那怎么杀得尽嘛!

 梦想童年594 2019-12-12

通鉴时间线:

公元前353年,齐国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齐国围魏救韩。

01

魏惠王继位后魏国的处境

处境很艰难。

西边,秦国,从秦献公变革开始,就开始按着魏国打。

秦国人,历来能打,平时不打仗,闲着还要约架私斗,经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变法整合起来之后,秦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

打个比喻,就好像,一群少林和尚练熟了战阵之法。哪位了解明史的,俞大猷是不是就有一支由武林高手组成的小分队?

所以,基本上从秦献公开始,无论是局部战争,还是全面战争,魏国几乎没有再赢过秦国。之所以说几乎,因为到了公元前三世纪,魏国祖宗有灵,出了个能打的魏无忌。

东边,齐国,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三代雄主,齐国是国力最强盛的东方大国。

公元前368年,魏惠王刚干掉自己的兄弟登上王位,齐国就打上门来,魏惠王无奈,献出了观邑求和。

齐国,那也是惹不起的。

南边的楚国,三晋联军倒是时常组团去南阳旅游,但单挑,三晋不管是谁,都不是楚国的对手。

魏惠王算来算去,觉得还是柿子挑软的捏最好。

谁是软柿子呢?韩,然后是赵。

于是,魏国的对外战略转向了对付当年瓜分晋国的战友、兄弟,韩国和魏国。

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韩、赵、魏祖上都是晋国的公卿,后来瓜分了晋国,三国领土犬牙交错。这就决定了三国的关系必然是唇齿相依。

现在,魏国这口尖牙,想去咬嘴唇,那还了得。

02

庞涓与魏惠王,惹事精与惹事精

魏惠王这个人,很短视,战略眼光不是一般的差,这我们前几篇已经有所了解。

庞涓呢?看看他对鬼谷子军事学院研究生室友孙膑干的事儿,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格局也不大。

庞涓和孙膑是同学,研究生导师都是鬼谷子,学的是治军强兵之法。

毕业论文,庞涓只登上了《大魏期刊》,而孙膑的论文登上了《周天下期刊》,高下立判。

庞涓知道自个儿不如孙膑。

正常人会怎么办?天下之大,各安其分。

我没本事,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能耐大,今日秦王座上宾,明日魏王枕边客。也许我心里会酸你,但有一天你上了《大周新闻联播》,我也会跟老婆说:“嗨,这我同学。”

别人张罗同学聚会,咱不掺合就是了。沉默的大多数,不多我一个,怎么就过不下去了。

但是庞涓不行。

他其实混得还行,毕业不久就混上了魏国第一将军。而此时,孙膑同学还旅居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偶尔朋友圈还发一张在稷下学宫和战国第一喷子孟轲合影的照片。

庞涓坐不住了。孙膑这小子,以后一定也能当上大将军。来魏国,庞涓地位就很尴尬,去竞争对手国,那少不了要面对面对抗。

——这是庞涓不同于我的地方。我是个平凡人,他是个大将军,比我强的人,有一亿个,比庞涓强的,整个战国可能没有100个。

庞涓的追求不可能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也不可能只是魏国第一将军。这一点我理解他。

等以后孙膑出息了,双方各为其主,你死我活,庞涓的计策卑劣些,我也理解,战国时代,诡诈遍地,不稀罕。

或者孙膑来了魏国,得到重用,庞涓玩一套公叔逼走吴起的操作,好像也无可厚非。人人都爱权力,政治斗争,下了场子,就不感叹残酷。

但最终庞涓选了一种最令人不齿的方式:他以同学的名义,邀请孙膑来魏国吃大餐,然后悄悄给孙膑同学投了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他向一个纯洁的学生下毒手,这个学生还是他的同学,研究生室友!

孙膑成为他的对手,孙膑死,不无辜;孙膑成为他的政敌,孙膑死,也不无辜。

然而,庞涓下毒手的孙膑,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人神共愤!

这样的庞涓也不能说没有远见,他想得可太远了。我猜如果让他穿越到30年前,他一定会阻止商鞅、田忌、孙膑、赢渠梁们的受精卵着床!

他就是这么卑鄙!

一个毫无底线的人,他的远见不能称之为远见。他也许能预见一切,算尽一切得失,但天道回还,总有他算不到的地方。

这样的庞涓,遇上短视的梁惠王,是不可能消停的。

03

孙膑没有完蛋

经过一番自救,孙膑没保住腿,但保住了命。而且,他还搭上了齐国使者的车,去了齐国,投入田忌门下。

孙膑的学术能力确实吊打庞涓。刚到齐国,他就露了一手。

田忌喜欢玩赛马,但总是输。孙膑经过一番观察,发现田忌的马,跟诸公子的马,速度差不了多少。于是给田忌出了个注意。

比赛是三打二胜,于是孙膑利用比较优势,让田忌跑得最慢的一匹马去对别人的快马,而用自己的快马去对对手的中马,用自己的中马去对对手的下马。

结果,赢2输1,大比分胜!齐威王赏了田忌1000金。

田忌是个够意思的人,趁机就把孙膑介绍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有识人之明,又求贤若渴,听孙膑谈兵法谈得头头是道,马上就把他提拔为齐国总参谋长。

齐国是魏国的头号劲敌。如果孙膑没有完蛋,那意味着,庞涓要完蛋了。

04

博士生报仇,十年不晚

真实的历史里,庞涓没有投毒,所以伤害的是孙膑的腿,没有伤害孙膑的智慧。

靠脑子吃饭的,复仇,足够了!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赵,围了赵国的邯郸。

赵国不想灭国,于是四处求救。救兵很多,对于齐、楚、秦,一个统一的三晋之地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其中齐国的一支,由田忌带领,孙膑当军师。

——齐威王本来打算让孙膑做将军的,孙膑以身体不便推辞了。

孙膑向田忌建议:“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也就是说,背后捅刀子,攻其必救。

于是田忌帅军直扑大梁。魏国的哨探得知了这一消息,马上报告给邯郸城外的魏军。魏军不得已,撤兵解围,转过头来攻打齐军。

公元前353年,齐军和魏军在桂陵这个地方打了一仗,齐军有备而来,好整以暇,大胜!

这一战,是孙膑第一次参与齐国对外作战,胜利更重要,私仇且放着。

又过了12年。公元前341年,魏国伐韩,韩国向齐国求救。

这一次,孙膑故技重施,围魏救韩,还加了点料。

第一点料是,建议齐王马上同意救援韩国,但实际行动却很慢。韩国人一听有外援,打得格外英勇——凡五战,不胜——被魏国打残了。魏国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伤得也不轻。

第二点料是,在庞涓解围回救大梁时,孙膑建议田忌使用增兵减灶的方法。这是一场心理战,当时的三晋人认为,齐国人有钱,但怕死。孙膑利用增兵减灶,营造一种齐兵大批逃跑的假象,迷惑了庞涓。用《孙子兵法》的话说,就是“强,则示之以弱”。

庞涓上当了。他让太子申带兵在后,自己轻兵急追。

而在前方,孙膑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个陷阱。这一次,孙膑准备教教他的老同学,什么叫杀人的艺术!

马陵这里,两边是山,树木繁多。而孙膑算算魏军的行军速度与路程,得出魏军会在晚上抵达马陵的结论。

于是,他让军士,把低处一棵大树砍掉树皮,上书一行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却在两边山里埋伏下万余弓箭手。

当晚,庞涓抵达马陵,黑暗中发现树上留白,白底有字。他叫了一名军士过来,点燃了火把,看清了树上的字!

火把也是齐军的攻击暗号,于是山呼海啸,万弩齐发。

庞涓知道他完了。于是拔剑自杀!临死前说:“遂成竖子之名!”

死不悔改!

孙膑的行为艺术:“孙膑让你天黑死,你一定看不到启明星。”

而对于魏国,庞涓死了,基本上,文侯变法的家底也败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