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渗透汉字文化,提升识字教学厚度

 GXF360 2019-12-13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本身就承载了各种文化信息,汉字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只是指导学生学会写汉字,了解汉字的意思,但是却很少谈及和文化有关的内容,认为和文化相关则太过于深奥,低年级学生吸收不了。然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同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一样,都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若能适当地渗透汉字文化,将提升识字教学的厚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虽说是小手术,又是段主任亲自给我做,我还是感到有点儿紧张,护士连着给我测了两回血压,都是有点儿高。好在气管镜允许家属在现场,尤其是王姐也在,两人不停地安慰我,才终于让我平静下来。

一、观察图片,想象立体形象

在学生初识汉字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大多都是简单的独体字,这些汉字中有不少都是象形字。在教授象形字的过程中,我尝试给学生展示图片,通过图片展现该汉字所代表的事物,展示汉字的原始形态,并展现其演变情况。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能更为直观地展现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抽象化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上册第3课《口耳目》一课的时候,我就先将图片展示出来,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猜猜这些图片若改写成汉字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我又展现了这些汉字,并鼓励学生结合刚刚的想象进行连线,看看哪一个汉字对应的是哪一张图片。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有学生提出:“‘口’是一个大框子,看上去就和张大嘴巴的样子是一样的,所以我猜这个字代表的是嘴巴。”最后我揭晓谜底,并鼓励学生一起诵读记忆,学生的识字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能巩固自己的记忆,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从实物到楷体汉字之间的过渡汉字,将甲骨文、篆书等展现出来,并鼓励学生再次进行连线,猜猜这些汉字对应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而且还有较高的识字效率,学生在读图后基本就掌握了汉字的写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图片有较强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展开图片和汉字的对比活动,让学生分析汉字的形体特点,促使学生发现不少象形字其实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轮廓进行勾勒,让学生提高识字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找到识字的窍门,更快速地掌握这些象形字。

二、比较归纳,理解抽象字理

指事字的特点是在象形字或者是象形符号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的符号,生成一个新的汉字。我在教授这类汉字的过程中,常常鼓励学生采用比较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将该指事字和象形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添加了哪些部分,然后分析一下添加之后,汉字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样的比较分析中,学生从形象化地识字逐步过渡到理解抽象的字理,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第2课《树之歌》的时候,我单独将“木”提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促使学生展开拓展学习。我将“木”和“本、未”这两个汉字放在一起,鼓励学生进行对比,看看这几个汉字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本、未”都是在“木”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笔画。我鼓励学生尝试展开猜测,说说“本、未”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提出:“‘本’在‘木’的下面加上一横,是不是在暗示这个字的意思和树根有关呢?”还有学生提出:“那么是不是说‘未’的意思其实和树梢有关系呢?”我给学生解释“本、未”的意思,学生发现“本”的意思是本来、根本,和树根有一定的关系,而“未”的意思本来是树木茂盛,的确和树梢有一定的联系。

第三步,当p和o存在且p是发散性属性,需要对o进行p属性的收敛性属性不一致性检测和修复,如果插入操作执行,s不存在,s的生命区间为修改后数据的有效时间。

联合会等美国各大评估协会同加拿大评估协会联合起来成立了统一准则特别委员会,紧接着制定了《不动产评估改革》,这是美国以国家政府的名义所颁布的最具权威性的法律文件。自此以后,美国资产评估行业开始走向正轨。

在学生展开对比归纳的过程中,我还常常将一些和文化有关的内容渗透到其中。我鼓励学生采用符号联想的方式,解释这些符号的意思,并思考古人想要通过这样的符号展现怎样的意思,这样的符号是否能展现古人的智慧,体现古人的生活情况,展现古人的文化。这样就将文化内容渗透到了识字教学中。

两组均无眶内损伤、鼻腔大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鼻中隔搧动、鼻中隔穿孔、外鼻下塌畸形等并发症,术后随访第二周发现对照组2例和观察组1例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经粘连分解、明胶海绵隔离创面后恢复正常。

三、分析部件,学会逻辑推理

会意字也是汉字构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会意字的特点是将两个或多个字符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汉字。在指导学生学习会意字的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分析该会意字由哪些不同的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样的活动具有猜谜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第2课《日月明》一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汉字,并鼓励学生展开思考:“若是我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大家说意思是不是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提出:“太阳在白天给大地带来光明,月亮则是在晚上给大地带来光明,那么是不是两个字合起来就代表一天都很亮呢?”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给学生介绍“明”这个汉字,让学生了解它的意思就是光明、光亮。我还鼓励学生思考:“其实还有不少汉字都和‘明’一样,都是将两个汉字拼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意思。”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汉字体现了这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会意字,并鼓励学生探究会意字的规律。

在指导学生学习会意字时,我常常鼓励学生进行拆字游戏,将会意字拆成若干组成部分,然后进行自主品味。我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分析,看看汉字是怎样体现古人生活的。这样的识字教学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让学生发现造字规律,进而对学习汉字产生喜爱之情。

四、意符归类,窥视古时社会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的比例很大,若能指导学生掌握规律,则能促使学生批量学习,大幅度提高识字效率。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形声字拆解成形旁和声旁,然后将代表意义的形旁进行归类,猜测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批量学习形声字。这样的学习也能让学生通过意符归类的方式了解古人的生活情况,能起到文化渗透的教学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下册第2课《树之歌》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寻找课文中带有相似点的树,然后分析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发现:“杨、梧、桐、树、榕,这些汉字都带有一个‘木’字。”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又鼓励学生将这些汉字拆开,看看两部分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发现:“另一部分的读音似乎和合成之后的读音有相似之处啊。”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给学生介绍了形声字的特点,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古人为何会这样造字。学生发现:“古人一定是在生活中看到了很多树,觉得它们虽然有不同,但是却很相似,因此就用木字旁来统一归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古人的造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汉字。

在指导学生学习形声字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声符推演汉字的读音,再通过意符推演汉字的意思。这样的学习体现了音形义合一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更为全面,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和博大,让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我在指导学生识字时,也尝试将汉字文化渗透到其中,促使学生在掌握汉字结构特点和隐含的文化意蕴的基础上展开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因此有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