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静云堂 2019-12-15

题记:砖,是用水和黏土混合,放在模板里面成型,然后取出干燥后放人窑内烧成。相当于日本今日所说之'炼瓦'、'铺瓦'等。砖于何时发明不详,然至少在周代已出现于黄河流域,其后传播于长江流域,直至朝鲜、越南,最终于飞鸟、宁乐时代传入日本。砖于汉代异常发达,其后各时代皆广泛使用,其用法与技巧益发进步,给中国建筑界增添异彩。今天,我们就以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为例,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使用方法。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汉代纹饰砖

砖于周秦时代即已使用,因未见实物,故说明从略,现仅由汉代开始叙述。从实物判断,砖起源于汉代,而忽然发展异常。三国魏与两晋时代不过蹈袭汉代。所以我在这里就将砖的发展史合并为汉魏晋时代一并论述。

西汉魏晋时代以砖建筑宫殿、住宅墙壁与围墙,然当时砖构建筑除古坟内砖椁外,今无一遗存。不过,朝鲜平壤附近乐浪郡遗址曾出土大量汉晋时代砖残片,说明当时砖已用于建筑官衙与住宅。近年来通过发掘调查,可知中国、朝鲜汉晋时代古坟内玄室墙壁与穹顶乃以砖巧妙构筑而成。

当时所用之砖,系条砖,即普通砖、稍大之方砖与内部中空、体量更大之空砖三种。其砖面皆多以范型压塑出文字铭与几何图案或人物、动物、房屋等图案。两汉时代砖文字、图纹皆颇豪健,而魏晋时代则稍流于纤巧。空砖主要使用于汉代,晋代几近消亡。

文字铭往往显示年号。由此可知砖之制作年代。其年号铭自汉武帝开始贯穿整个魏晋时代。今叙述条砖、方砖、空砖形状与图纹特点。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秦代方砖

一、条砖(普通砖)

1、条砖之形状与制法

砖之大小应便于一人使用。过小则多徒劳,过大则操作不便,故其大小自有限制。其形状普遍为长方形,便于修筑墙壁、顶棚。其尺寸大体如下:

最大:长一尺一寸三分,广七寸二分,厚二寸五分(大仓集古馆藏利后子孙砖) ;

最小:长八寸六分,广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同馆藏晋元康十年砖) ;普通:长一尺左右,广四寸五分左右,厚二寸左右。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大吉利宜子孙砖

然而其最长的砖有一尺二寸,最窄的砖有三寸八分。现今日本使用之'炼瓦'长七寸五分,广三寸六分,厚二寸,所以汉晋时代砖一般比日本砖大。

用于构筑圆拱之砖成楔形,一边厚一边薄。中国称此为刀砖。为构筑屋壁与顶棚等,须将相邻砖之一端作构,另一端作出半圆形辉,以容构,相互结合可助屋壁与顶棚之坚固。

制砖的模板四侧面为木框,能开闭,内侧往往阴刻图纹、文字等。制墼即泥砖时,下铺木板或'安帕拉'草编,在其上放置木框,放入充分调和后的黏土,以有柄叩板自上方打击夯实,而后解去木框,取出塾,干燥之。此叩板为防黏土附着,或卷麻绳,或表面阴刻方格纹或其他图纹。砖上有绳纹、龙纹或其他图型压纹,此之故也。

2、砖的文字与图纹,以及砖的用途

砖的侧面、两端或一端多阳凸文字或图纹,作为装饰。文字书体以隶书最多,然亦有篆体。右书最为普遍,然而往往亦有左书。书法普遍古雅浑朴,有韵味,为后世不可企及。就砖文所见事项分类,有记年号月日者,有记墓主、家、造墓人或砖工姓氏者,有祝祷坟墓永存、子孙吉利、世道太平者,有哀惜亡人者等。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古代龙头砖

图纹可分几何图案、人物纹、动物纹、钱锭纹与屋纹5种。这5种砖都有各自的用途

1、几何图案

在砖头上,属此纹者最多,大而别之有直线纹、曲线纹。直线纹最多者为斜格纹,即菱纹或菱系纹,自最简单至稍复杂者应有尽有。又有纵横线交错、斜线交错或二者并用者。或有重叠山形、折线及羽状纹等者。曲线有圈纹、重圈纹、重弧纹、车轮纹、流水纹、蕨手纹等。或单独使用,或与直线相伴,汇成一种几何图案。

2、人物纹

有画人面者,有作人物像者,有描绘狩猎、钓鱼、骑马、御车者等。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莲花方形纹砖

3、动物纹

有作龙虎显示青龙、白虎者。亦喜使用凤凰(朱雀)纹、鱼鸟纹。

4、钱纹与锭纹

这类纹饰的砖,常常用于喜事,它含有祝祷富贵昌盛的意思。

5、房屋纹

这种砖纹很少使用,其中以双阙图最为普遍,往往画人物以配之。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汉代长方砖

二、方砖

1、方砖之形状与制法

方砖主要用于镶嵌在墙面或铺在地面,其形状一般为方形,有时亦有长方形。方砖大者一尺见方左右至一尺二三寸,长方砖大者长一尺五六寸,广六七寸。

2、方砖的文字与图纹

方砖表面以阳凸文字或诸种图纹作为装饰。文字者以纵横线作方格,各方格内入一字。文字一般为篆体。图纹者边框绕以几何图案,内作虎、豹、云纹等。此即以阴刻文字与图纹之范型作出浮雕形式。又如下述空砖条所说,也有用压塑方法作出几何图案以成边框,其内部以各种纹饰、图像之塑形作为装饰。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汉代空砖

三、空砖(圹砖),以及砖的用途

空砖主要用于小墓阙、小祠堂、墓椁之用。汉代坟墓前往往立有石阙、石祠。山东省肥城县孝堂山石室与该省嘉祥县武氏祠石阙、石祠最为著名。而无法建造该类石阙、石祠者往往以砖造小墓阙、小祠堂。

1、小墓阙(砖阙)

左右对立,成平面长方形。有一砖构成与数砖构成者。其四面以范型显现图纹,顶部冠以盖状物模拟瓦茸。

2、小祠堂(砖室)

因以重叠空砖筑于地面,故早遭破坏,今无遗存。用于祠堂之空砖,如下述与墓砖制法相同,故欲明确区分彼此乃难事。

3、墓椁

如上述,用于墓椁之空砖过去主要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墓椁有纵扩式与横扩式两种。纵扩式系小墓椁,其地面与四壁以空砖筑造,其顶棚亦以排列空砖筑就。横扩式系大墓椁,前有墓道。其玄室壁以累积空砖筑就顶棚恐以排列木材铺就。墓道人口如第四四图所示,以方砖、楣砖筑造,而为支撑楣砖,往往于其左右立砖柱。相砖上方合拼有两块三角砖以成山形。因而所用空砖有长方形、隅缺长方形、三角形、半梯形等。人口左右柱子有作柱头与柱脚者。

从汉代条砖、方砖和空砖上,浅析古代砖的制法和用途

汉代空心砖

总结:砖于中国异常发达之原因,与中国风土气候与社会状态有深刻关系。砖之发祥地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少雨,不适合森林发育,建筑所需木材供给随之不足。而其地质又属所谓黄土层,亦缺乏石材。所幸黄土黏性较强,是以可纳之于范型造泥砖(阴干砖),筑造房屋四壁、穹隆顶棚、墙垣之技术早已发达。今日中层阶级及以下家庭房屋仍频繁使用此泥砖。伴随上古陶器制作技术进步,亦发明使泥砖入窑,烧制成砖之做法。因砖较坚硬,带永久性,故最终成功用于建造官宦房屋四壁墙垣,营建陵寝玄室,构筑拱门穹顶。之后其用途日广,六朝时代之佛塔,明清时代之佛寺殿堂门虎,乃至不用一木,全部用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