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北斋”和顾北哉

 柏涂hyzvi9113s 2019-12-15


01

耳熟能详的“顾北斋”与“顾北哉”是两回事,前者是一个书房的名字,后者是这个书房的主人。

“顾北斋”有两种存在,一种是现实世界里的书房,面北而顾,思念亲恩;另一种是虚拟世界里的书房,纵横捭阖,天马行空。

“顾北斋”是我的书房的名字。

2015年之前,我的书房是没有名字的。

之所以名为“顾北斋”是因为在那一年我的双亲安眠于蕉城以北,北山亭,“顾北”意既思亲,感念亲恩。

——顾北哉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两种书房其实一致,都是顾北哉少年绮梦的奇幻。

彼年,顾北哉与晓健、西诺同学少年,迷恋诗词,自刻自印,油墨飘香。

我是孤灯是青烟

是渡客是归人

是离殇是孤旅

是别绪是扁舟

是张狂的武陵年少

是酣畅的高阳酒徒

是清风里的朗月疏星

是微光中的青灯古佛

是相聚是重逢

是白首是分别

是约定是无言

是流离后沧桑的容颜

是幻影里老去的青丝

是迷梦是失语

是无法强掩的热泪

是失而复得的怀抱

是皈依是涅槃

是浴火重生的希望

是朝发夕至的暖阳

——晓健《今夜》

三个曾经张狂的武陵年少,只是离殇与孤旅,最后与诗歌渐行渐远,一个学了法律,一个学了文秘,还有一个学了金融。

理想在现实面前,就如一个临水照花的女子,等不起,挑不得,最终差强人意,委身成妾。

然而,他们始终没有走出文字,没有走出年少的初心。

寒冬瑟瑟,执笔取暖,煮字疗伤。

——顾北哉

初心是什么,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思维或者诗一样的绮梦?

诗又是什么,一种作者比读者更多的文字乐章?

不是。在顾北哉的眼里,诗是一种初心。

于是,转身。

2016年元月17日,微信公众号“顾北斋”诞生,发了第一篇稿件,《刘永顺书法》。至今,三年刚过,一共推送了1000多篇美文,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俱全。

初心绵延,定得始终。

02

去年,“闽东诗群”被评为全国十佳诗群之首,诗群成员汤养宗荣获“鲁迅文学奖”。

这个诗群,活跃的诗人有50多个,创作发表了大量作品,荣获多项诗歌大奖。

诗一样的山水,不缺乏诗一般的才情。

我读不懂诗。问许陈颖什么是诗,问卢彩娱怎么写诗,她们认真教诲,我认真聆听,听不懂。

我喜欢闽东作者的散文,有家乡的气息,有山水的清新,有诗歌的流畅。缪华的底韵,刘翠蝉的空灵,金丹丹的风趣,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美。

文无第一,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我喜欢李师江的小说,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缠来缠去,最终都是不简单的感觉。几次见到他时,我都有一种冲动,想用法医室里的工具,剖开他的大脑,看看里面装了什么。

“顾北斋”的引导语说:唯有爱与美不可辜负。

对于我来说,喜欢和好奇的东西,也不可辜负。比如我把我能找到的刘翠蝉和金丹丹的散文读了许多遍,把李师江的中短篇看了又看。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刘翠婵《故乡草》

能找到的并不多,更别说全。尽管一鳞半爪也有一鳞半爪的好处,但还是希望能够方便齐全。

说白了,需要一间书房,最好藏尽闽东作者的精品。

“顾北斋”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2017年初,我第一次打开这个书房,读到禾源的作品:

生活在小城的我有些忙碌,常无暇关顾影子,可随着敬拜,顾影自怜如病发一样染上了我身体,此后则处处是影子。……我看着别人背着我影子行走时,才知道自己也负过许多的影子,虽然身体上没感觉重负,可心里感觉自己心力则擎举一座影子叠起的山峰。

——禾源《愿教清影长相见》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这么多年来,别人一直背着我的影子,我的背上也负着别人的身影。

同一山水出来的人,不管身处何处,也不管人生际遇如何,许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读别人的作品,看到的是自己。自己的欢乐,自己的迷惘;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未来。

“顾北斋”几乎收集了闽东所有活跃作者的作品。读“顾北斋”,就如感知整个闽东文脉的博动。

顾北哉是一个作者一个作者联络的,真不容易。

03

每年春运开始,到处都是思归的人。我们思归,因为我们都是被故乡定义过的人。

一个人的出身,很容易成为自己一生发展的限制。所谓成功,往往就是不断突破这种无形的限制。

对于闽东大山深处的大部分人来说,前半生已枯槁贫瘠,后半生总得有点温情和色彩。

可是,许多人突破了故乡的定义,又会限入职业的盘剥。于是,“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是要75岁才被埋葬。”

我发现自己27岁时死了,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

我高效率地完成那些人生中应该做的事情,就如少年时尽读“有用”之书应付考试一样,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埋葬的时间靠近。

我还是醒来了,年届不惑之后。与我一同醒来的,还有顾北哉。

我知道了文字的魅力,他找回了诗歌的往事。

然而,每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那些灵动的文字、影像,破空而来,透出无尽的温暖和沧桑,慰籍当下的局促。

——顾北斋

文字是突破羁縻的良药。在文字里,忘记生活的艰辛;在文字里,忘记人世的纷扰;在文字里,忘记宠辱的焦灼。

我慢慢习惯了这样平淡如水的生活。

对于文字,顾北哉比我更有体悟。他说公众号“顾北斋”让他结识许多热爱生活的人。

也因此结识了许多热爱生活的人,也因为他们我的生活充盈满满的正能量;同时,还有许多素昧平生的读者,热情关注、转发分享、随喜赞叹......不亦乐乎!不亦快哉!

——顾北哉

他说,有一种快乐叫做一事无成。

的确,对于我们来说,文字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无用。因为无用,不用劳心费神,不用机巧琢磨,不用提心吊胆。

然而,无用之用,方是大用。正如陈道明说的:“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

本来荆棘密布,苦厄丛生的生活,因此卸下了负累,轻装上阵了。

一切,都缘于“顾北斋”这个公众号。

(本文照片来源  顾北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