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医生的一个亿

 休休有容2012 2019-12-15

医生办公室的slide
第101篇吧
前几天在备餐间吃午饭,我用法压壶冲了一杯咖啡,一个轮转医生告诉我,曾经准备考试为了用咖啡提神,直接把速溶咖啡粉倒进嘴里,像喝药一样用水吞服下去,非常节省时间。
周五的早会,科室的WN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外科医生的成长》话题,我感同身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
一直活跃在医疗媒体的Sunrise跟我说,她接触的大牌专家很多,现在呼吁不忘初心的专家曾经都迷失过一段时间,待功成名就,该有的都有了,又开始呼吁回到最初,实则是内心对自己的呐喊。
昨天在深圳我见了乐正传媒的张老师和她的同事,他们又开始做医疗节目了,这两年拍了《医心》,现在改名为《中国医生》,她说他们接触的所有医生都是很有魅力的,她说能做医生本身就很伟大。我说医疗上也有负面的东西,说了自己的苦恼,正面临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需要足够多的手术可做与现实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
我有一个亿的小目标,我希望自己长在手术台上,如果未来政策允许流动行医,以我每年能够做500台手术计算,我给每台手术定价2万,那么一年就可以赚到1000万,连续做10年,那就是一个亿。很显然,这只是一个梦,因为医疗不以营利为目的。
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我切身体会过了,病人的医疗保险支付给外科医生的手术费用非常昂贵,处在Top 1%的医生手术量大,是可以赚到那么多钱的。
但,我们毕竟在中国行医,靠工作不能大富。
小时候,村里有唯一的一家卫生院,里面唯一的医生是我一个表姑父,村里人得病都会找他,打针输液,我还记得他泡在消毒液里的一个玻璃针管,反复用那个针管给不同的人在屁股上注射青霉素。现在我怀疑,他根本就是一个江湖郎中,没有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妈妈小时候对我的期望就是,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对大家都有用且受人尊敬。殊途同归,我做了一个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
以前我觉得我超过了妈妈的预期,因为我做了真正的大医生,比村医高大上多了,但真的这样吗?
医生之间没有区别,虽处在不同领域或者不同专业,但其使命可都是一样的。
良心和善心
是啊,没有良心和善心的人,做不好医生,坚持做医生的人,都有良心和善心,不管表现不表现出来,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如果迷失了,那就把他们找回来。
当有了良心和善心后,其次才是治疗疾病,这是医生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们认为医生最应该做的事情,需要展开的说。
外科医生成长的初期,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术,不乏存在过度治疗的情况,所以要处理好临床决策与手术技术的关系,所有的手术都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患者至上,而不是医疗至上。我以前说过可做可不做的手术,那就不要做,这个原则常常帮助我做很多临床决策,做一个医疗决定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有了这个原则就可以简化很多复杂的情况,我也屡试不爽。当真的有困惑的时候,相比较自己和同事积累的经验,我们更应该相信数据带来的力量,所以要不断学习并查阅文献,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现在总是很反感那些举个例来给患者建议的医生。这就好比,患者得了肺癌,说邻居老王也得了肺癌,化疗了一年多就死了,所以坚决不化疗,是啊,患者只看到了邻居老王,并不知道肺癌治疗的数据怎样,但为什么换到医生头上,有困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己曾经治疗过的病人,而不是全世界知名医疗中心曾经治疗过的数据呢。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后,需要传承,让后来人不要再走弯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事半功倍的进步,因为后浪推前浪的道理融入在每一个医学进步的历史过程中不曾改变,而且教学相长,医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比如,我认为外科医生做手术的黄金年限可能只有10年,因为现代外科的进步实在很快,我们很难让自己保持在巅峰期更长时间。话虽如此,NBA的高中生詹姆斯一出道即巅峰,现在已经是35岁老汉,还处在巅峰期,不是很科学。相比较个人能力极为突出的外科医生,医学更需要的是普惠大众的均质化,传承传播就变得很重要了。
与治疗疾病和传承相伴相生的是探索发现,我们要不断的做科学研究,医学离完美还有十万八千里,所以临床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几乎是永远存在的,而医生的另一重大使命就是要解决这些临床困惑,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是必经之路,所以真正的医生都应该是科学家,至少在大学的附属医院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甚至我以前也随波逐流的认为,当医生就当好医生,做科研就做好科研,医生的晋升体系为什么要和科研挂钩,为什么要不断的申课题发SCI论文,现在我深刻理解了,行医和科学研究本就分不开,目前我在两者中投入的精力比例是1:1。
至于科研,那就更不赚钱了,而且还很烧钱。医院虽大多时候都盈利,但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生会因为工作得到薪水,但非营利是天然赋予的使命。
外科医生的成长,还不得不永久面临着道德层面的问题
比如每一次手术都是在拷问人性。
隐形伤害是外科手术患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没有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就可以逃避良心的谴责吗?医生做手术的过程除了台上的两三个医生以外是谁也不会知道的,也别再说最了解外科医生水平的是麻醉医生,麻醉医生又真的懂外科手术吗?时间短,做的快,不出血的手术就是漂亮的手术吗?如果以此无限推断,什么都不做,患者就没有任何伤害,岂不最好。被做手术的患者,能感受到手术的好坏就是伤口疼不疼,伤口美不美观,术后是否恢复得快,几天能出院,对手术的认识和麻醉医生一样有很大的局限性,都是浮于表面。所以,手术做的好与坏,每一次都是对外科医生道德层面的拷问。
外科医生应该持续思考并实践,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为了一些阴暗目的给患者做手术更应该受到谴责。
所以,每一个外科医生都应该树立目标,治病不添病
做好每一例病人,注重质量,而不追求数量。现在我自认为手术质量做的还可以,所以内心里对数量的积累是有追求的,就像我给张老师说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困惑,因为我想用数量的积累把自己的技术雕琢的趋近完美。一方面我们希望不断完美自己的技术,让自己成为艺术家,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数量积累来熟练前人传承下来的技术,希望多一些数量又不能明目张胆的追求,在此之间找一个平衡,纠结的存在着。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真正和病人感同身受着,体会病人的不易和痛苦。
人们常说医生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结果不管怎样,反正就是永远都不能停止学习,停下来你就不是一个好医生。作为外科医生,学习应该有所侧重并掌握一定的技巧。解剖知识很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以及可能存在的变异要烂熟于心。互联网使得我们学习变得容易多了,绝大多数的文献库和学习资料都是开放且免费的。
我相信很多人和过去的我一样,频繁的使用大众点评寻找好吃的餐馆,但却从来不写点评指导后来者,最近一年的我已经变得乐于分享了,也陆续写了几十条大众点评了,当你开始分享后,其乐趣完全不亚于将一件美好的事物据为己有。所以,我也有分享自己手术录像的需求,这是成长的一大标志。
为了分享,我积累很多年了(10年),外科医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积累的过程。
在WN老师的观点之上,我想补充一点。当我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创造力随之而来,有些创新的手术确实需要前辈去开拓,外科技术和领悟力达到一定层次后,看一遍别人做的,就可以复制出来,那总有第一个创新吧,是的,创造力是外科的最高意识形态。
学习的捷径:博采众长,勤记忆,勤记录,勤回忆,容易被遗忘的才是进步的关键点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