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庭训格言:天下第一家训,康熙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曌贇king贇曌 2019-12-16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庭训格言》是清代康熙皇帝亲撰,其子雍正皇帝胤禎笔述,胤祺通过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皇子的训诫,总共有二百四十六条,其中包括修身、齐家、治学、读书、为政、待人及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之事,涵盖面非常广泛,是康熙为教育子孙后代所做的一部帝王家训。

立品树德

传统家训中十分重视人的自身修养,认为个人的自身良好品质是人长久发展的基础,是伦理之源。在论及个人道德培养时,康熙帝强调个人应培养诚敬自持、宽容仁爱的品质。

首先,一个人要有诚实的品质,才能谈治国齐家。孔子曰:“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无论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还是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诚信都有着前提性的作用。“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即告诫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秉持一颗诚心,真诚地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追求名利浮华。他认为无论是在对各位大臣的对待方式上,还是在日常私下为人处事方面,都应该完全出于一片真诚,绝对杜绝一丝一毫的虚伪和夸饰的成分,应当坦荡且真诚地对待身边一切。

庭训格言:天下第一家训,康熙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而仁善绝对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康熙认为,“仁”即“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故极其思量,则民胞物与,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随感而应”。“仁”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仁爱的人认为万物万事都是一样的,应当不含差别地得到平等对待,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只要有仁爱之心,那么同情心以及这种仁爱心都会自然流露出来。而且这种仁爱之心在达到极致时,就会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其次,在一个人的道德培养中,培养谨慎自持的品质十分重要。康熙认为,“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以安焉,自无废事。”

关于立品树德,康熙主张,人应该从少壮开始努力,以义理为目标,以圣贤为榜样,坚持不懈,方能成为有怜悯心、言行兼善、宽容忍耐、内圣外王的君子和完人。修身的具体步骤,就是从立志、克己、正念等几个方面入手,下一番功夫。立志,是立志于道,希慕圣贤,保赤子之心,存民胞物与之念,尽力助人。他要求子孙克己,用道德良心战胜私心。即使一念之微,都要做到俯仰无愧。要虚己。一个人只有虚己,遵从社会与道德对他的要求,才能与世相安。要践行。康熙认为,道不远人,从身边的事做起,积德累功,也能超凡入圣。“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

康熙认为,“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要效法圣人,以义为追求目标,不存利己之心。同时,要节制逸乐,惜福守分。要养正以蒙,即童蒙时就接受好的引导,纠正习性上的偏差,不为外物所诱惑。

读书学习

康熙帝十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

读书可增见闻。康熙认为,“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

读书可明道理,辨是非。康熙认为,“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读书可以淡嗜欲,尊人品。康熙认为,“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澹,嗜欲澹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庭训格言:天下第一家训,康熙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读书可长才干。将书本知识融汇贯通,处理事务就会得心应手。康熙认为,“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读书可增智寡过。康熙以自己为例,阐发此理。“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关于读书之法,康熙认为,要由经入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泛泛而读,要领略书中深义,做到知行合一。要有主见,克服拘泥之病。“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

古之为学者应虚而静,不为名利所动,康熙在谈到读书的心态时就教化后辈应保持谦虚的心态,遭遇困惑时应该及时虚心求教。“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同时“人苟能有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勇猛精进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在实践方面,康熙注重强调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

康熙指出学习要注重灵活性,“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应适当地透过实践来灵活地汲取知识,他甚至曾亲自指导自己的子孙进行西方科学与技术的学习。

慎独主敬

慎独,即独处时周围无人也能谨慎自重,不违礼法。康熙弘扬了中国古代的慎独文化,他要求皇子们在平素谨言慎行,不得恣意放纵。他说:“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

主敬,即无论是思维或是做事,都要以“敬”存心,这样方可为正人,才能成就自身的美德,“一切事务,总不可稍有懈慢之心。”主敬可助修德,成就事功。内外都做到不忘敬,那么邪僻、懒惰、傲慢的习气就不会沾染了,“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

庭训格言:天下第一家训,康熙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俭以养德

康熙认为,节俭不单是对生活资料的节用,也是修身养德、教化民风、治国理政的手段之一。他指出,必须爱惜财物,“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

要知足,行俭德。康熙认为,节俭可以养廉,纯洁官场风气。“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其寡廉,孰若寡欲?语云:‘俭以成廉,侈以成贪。’此乃理之必然者。”

勤劳养生

康熙对养生保健极为重视,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励精图治和保持国家昌盛的基础,其重视养身保健的程度堪称历代君王之最。

过度放纵奢靡、不知节制是导致疾祸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坚持节俭自制,适度为上。康熙帝道出了养生的核心——节制饮食。而在百姓饮食之中莫不包括饮酒,酒在古代乃至现代都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无论是用在神灵的祭祀上、招待宾朋上,还是在医药领域等均不可缺。

在谈到如何饮酒养生时,康熙帝认为虽然酒在人们生活中固不可少,但对饮酒的克制十分重要,其认为过度饮酒会使人心智迷离,伤身乱行,甚至多有因此而患恶疾不治身亡,凡此种种过度饮酒造成的后果,充分表明了适量饮酒的重要性。而对于酒肉佳肴的享用上,康熙帝认为吃饭的主要目的在于充饥,反对在饮食上穷奢极欲。而他本人也身体力行这一原则,十分注意对美食的节制,在他看来即使是自己爱吃的食物,也不可不加节制过多享用。

勤劳是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四体不勤对身体极为有害。康熙帝自己极能吃苦耐劳,年轻时每天五更便起床诵读,曾经因国事繁忙、自身过于劳累导致痰中带血,但其仍坚持不懈。“人的天性不欲四肢劳累,‘但逸乐过节则不可,故君子者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是以身安而泽长也’。”可见,勤俭有益于个人养生,即以勤养生,勤俭与养生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不贪图安逸、保持心态平和对自己的延年益寿大有裨益,是养生的重要核心。即是保持心境平和专一,小心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随着节气等的变化谨慎小心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等,这对人的平日养身十分有益,但是万万不可将此种机谋谨慎用在他处。此外,若一个人能够有一个爱好技艺并专心于此,则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并且培养这样一种兴趣爱好也会使人心态宽和,更加有益于个人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