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花间挹香 2019-12-16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隋炀帝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北巡塞外,结果在雁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大军围困,危急关头,隋炀帝不禁感叹:“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让隋炀帝在危急时刻想起的长孙晟是谁?

长孙晟的名气远没有他的儿女名气显著。他有一子叫长孙无忌,是唐初的功臣,有一女是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

当然,能让隋炀帝如此怀念可不是因为长孙晟是唐太宗的老丈人的缘故,而是因为长孙晟在隋朝对付北方的强敌突厥很有一套。

强大的突厥汗国的分裂可以说是他一手导演的。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这便是长孙晟对付的突厥的方案。


长孙晟生于北周贵族世家,他自幼聪慧,尤其是“善弹工射”,射箭之术十分了得,这一点继承了鲜卑人崇尚骑射的传统。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十八岁的长孙晟任司卫上士。起初长孙晟并没有什么名气,默默无闻。但是后来取代北周的隋文帝杨坚一见长孙晟,就惊叹不已:“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赏识长孙晟的隋文帝杨坚

很快,长孙晟就得到杨坚的推荐。

那时的突厥正处于第四任可汗佗钵可汗时期,突厥兵强马壮,北周北齐都不得不对其求和,每年进贡大量金银丝帛。

佗钵可汗可汗曾经嚣张地说道:“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

被突厥人视为儿子,北周北齐也深感屈辱,但没办法,突厥实力太过强大。

大象二年(580年),突厥新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请求与北周通婚,北周宣帝以千金公主嫁给他为妻。

和亲时,北周与突厥各自炫耀实力,“妙选骁勇以充使者”,两国都精选骁勇之士作为使者。在杨坚的推荐下,善弹工射的长孙晟成为北周的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沙钵略可汗的牙帐成婚。

长孙晟的传奇便从这此护送出使开始。

又强大国力的倚仗,突厥从不将北周的使者放在眼里,多是轻视怠慢。但是这一次沙钵略可汗对长孙晟另眼相看,长孙晟的骑射本领实在太厉害,打不少有意挑衅的突厥勇士都给比了下去。结果和亲成功后,沙钵略可汗不让长孙晟离开,把他强留在突厥达一年之久。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长孙晟善弹工射,箭术惊人

这期间最著名的故事便是一箭双雕的故事。某次,长孙晟跟随沙钵略可汗出游,遇到大雕飞翔,沙钵略可汗让长孙晟射取大雕,长孙晟发挥善射的本事,一发而射穿两雕。这一举动大大折服了突厥人。沙钵略可汗更是大喜,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所以长孙晟和突厥上层贵族包括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儿子都很熟悉。

自北魏以来,突厥就成为北方的极大边害,长孙晟深知这一点。在突厥的一年里,长孙晟乘游猎之机,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深入了解突厥内部的情况。

他变成为一个“突厥通”。


一年后长孙晟回国,将他对突厥认识汇报给杨坚,并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提议。

这一提议的核心仍旧是以往中原王朝对付周边少数民族的“以夷制夷”策略,不过相比以往,长孙晟对突厥形势尤为了解,可采取的行动更具有主动性。

在佗钵可汗去世时,突厥内部出现一些问题。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突厥汗国世系

突厥汗国的开国之君阿史那土门(伊利可汗)去世之后,汗位一直在他的三个儿子中传承(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和佗钵可汗)。佗钵可汗的汗位来自哥哥木杆可汗,所以在他去世前舍子立侄,交代儿子庵逻要把汗位让给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但是佗钵可汗去世后,乙息记可汗的儿子阿史那摄图联合一部分突厥贵族反对大逻便继位,仍旧拥立庵逻为可汗。

接下来阿史那家族的三位堂兄弟间纠纷不断,最终庵逻无力约束内部纷争,让位于阿史那摄图,称沙钵略可汗,让位后的庵逻称第二可汗。沙钵略可汗继位后,又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统辖西域。

而在更遥远的西部还有一位达头可汗,这位达头可汗是突厥汗国开国君主伊利可汗弟弟的儿子,从辈分上来说是沙钵略可汗的叔叔。

就这样,这时候的突厥汗国以沙钵略可汗为正统,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第二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分居四面,都号称可汗。他们在外人看来一团和气,但是内怀猜忌。

武力难以征伐突厥,但是容易从内部离间攻破,长孙晟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便是针对此形势提出的。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隋朝时的突厥形势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代周,娶了北周千金公主且极其宠爱她的沙钵略可汗找到了对隋发动进攻的借口:“我周家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

此时隋文帝按照长孙晟策略离间突厥的行动也秘密开始。隋文帝先派遣使者拜访达头可汗,特赐狼头大纛,极尽所能得恭维奉承达头可汗。达头可汗派使者回访时,隋朝将其使者的位置安排在沙钵略可汗使者的前面,以示尊贵。这样一来,沙钵略可汗对达头可汗产生猜疑不满。

同时长孙晟亲自出马再次出使突厥,他秘密前去会见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这是他在突厥时期认识的老朋友。长孙晟劝他与隋朝交往,不要像他哥哥沙钵略为了女人不顾族人的生死。

如此一番行动,突厥分裂的种子悄悄地在突厥内部生根发芽。

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可汗联合其他四位可汗出发四十万大军攻隋,隋文帝撤回准备平陈的大军全力抵抗。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突厥士兵

五位可汗,四十万突厥起兵突入长城,从多路攻隋,其势难挡,一时间,武威、兰州、天水、安定、上郡、弘化、延安等地尽被劫掠。

沙钵略可汗想继续南下,但是达头可汗不听号令,劫掠一番后就带兵撤走了。沙钵略心中对他愈加不满。这时候长孙晟又亲去游说沙钵略可汗的儿子,让其对沙钵略谎报消息说北方铁勒等部族谋反攻打牙帐,沙钵略可汗无奈退兵。

开皇三年(583年),沙钵略可汗再次进攻隋朝。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阿波可汗也领军进犯,不过被隋军击败。长孙晟又乘机派人游说阿波可汗道:“摄图每来,战皆大胜。阿波才入,便即致败,此乃突厥之耻,岂不内愧于心乎?且摄图之与阿波,兵势本敌。今摄图日胜,为众所崇,阿波不利,为国生辱。摄图必当因以罪归于阿波,成其夙计,灭北牙矣。愿自量度,能御之乎?”

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本就不和,阿波可汗战败后,担心沙钵略趁机将罪责推到自己身上吞并自己的部众。因此阿波可汗有些动摇,他派使者回访,长孙晟又故意对使者说达头可汗已经与隋朝联合,沙钵略完全约束不到达头可汗,劝阿波可汗“何不依附天子,连结达头,相合为强,此万全之计。岂若丧兵负罪,归就摄图,受其戮辱邪?””

阿波可汗听长孙晟说的极有道理,立刻派遣使者到隋朝请和。

这次南侵,沙钵略本人也没有讨到好。

隋朝精兵在白道大败突厥,使得“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其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以疾疫,死者甚众。”

白道惨败,沙钵略心中不爽,又听闻阿波可汗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先行回国的他一气之下率军袭击阿波可汗的领地,杀死了阿波可汗的母亲,兼并了阿波可汗的部众。

阿波可汗便向叔叔达头可汗求援,达头可汗立刻给予大力援助。有着杀母之仇的阿波可汗和沙钵略可汗是不死不休,突厥陷入了内斗之中。

至此突厥汗国正是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相互进攻,实力极大消耗,无力大规模南侵隋朝。


此后长孙晟仍长期主持对突厥的工作,留下赫赫名声。

史载:“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只可惜,隋文帝年间对突厥的优势,由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被葬送了,以至于隋炀帝本人被东突厥围困在雁门,出现了文字开头的那一幕。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向来极大地威胁着中原政权,历代中原政权对这些民族的边害都头疼不已。

对付这些夷狄,“难在无制夷之策,与制夷之人耳。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便是制夷之策,长孙晟就是制夷之人。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让突厥人无比畏惧的隋朝名将长孙晟

“长孙晟终隋世,能以计縻突厥,开阖盛衰,无不如志,卒弱其势,以成北方之功,过于卫霍用百万师矣。”

长孙晟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离间分化突厥,且辅以军事进攻,成功地削弱了突厥,实在是大功一件,比之汉朝对匈奴的卫青霍去病也不遑想让,这功劳值得铭记。

直到千年以后还有人不忘长孙晟的功劳,为他题诗赞叹:“若使长在,许谁咆哮”。

希望今天的人记住长孙晟不是因为他有出色的儿子,不是因为他出色的女婿,而是因为他实实在在的功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