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返心应物 尽性皈诚

 心海拾贝l 2019-12-16

一起走近国学大师:苏渊雷

但凡中国画家没有不爱山水的,更没有不爱黄山的,因为黄山的气质更贴近中国人的精神,古来诸多文人和画家上黄山咏黄山画黄山,尽得风流。

返心应物    尽性皈诚

——记山水画家苏春生

孙乃树

 苏春生 

苏春生,名畅,号雪堂。其父苏渊雷是当代国学大师、著名文史学家、诗人、书画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家学渊源,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中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现兼任日本洗心水墨画会顾问,美国委拉诺瓦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艺湾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春江画院院长,黄山书画院特聘画师等。

正文:

中国画擅面向自然,故中国画重山水。面对大自然,面对高山大川,画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皈依大自然,返心应物,尽性皈诚,用大自然来完善自己的心灵。但凡中国画家没有不爱山水的,更没有不爱黄山的,因为黄山的气质更贴近中国人的精神,古来诸多文人和画家上黄山咏黄山画黄山,尽得风流。

当代中国画家中,最钟情黄山的应数上海著名山水画家苏春生了 。他虽不是安徽籍却可称为黄山人,从第一次上黄山开始,至今近五十年,他近四十次登临黄山,写生作画,滋养心灵,滋养画风。可以说在当今中国画家中几乎没有出其右者。

五十年前的陆俨少先生在为其二上黄山的写生稿亲笔题跋中说:“春生之游,耳目所授,可谓极天下之灵变者矣,发之于笔墨,遁是以进而弗怠焉。其于画道果有成乎,出此为券。”恩师陆俨少已为其将来的艺术成就立字为证。

苏春生教授上黄山50年,画黄山50年,50年以黄山气息怡养心性,50年以画黄山培育自己的文人气象、体悟文化精神。他的山水画润泽自然之气,锤炼笔墨精神,他深深地沉潜于黄山、化入黄山,被黄山精神滲透、熏染、陶铸。他的山水画无不是黄山的眉目、黄山的肌肤、黄山的风骨,无论是山峦、峰岫、长松、峡谷,无论是流云、飞瀑、溪流、滩涂,皆为黄山神韵,即使是创作非黄山专题的山水画,也透露浓浓的黄山气息。可以说是黄山的气息孕育了他的人格,孕育了他的画风。

他创造了独特的山石画法,创造了披麻皴和斧劈皴兼用的笔墨技巧,且极为自然贴切地将这两种笔墨熔于一炉。这是他特有的笔墨风格,是他独创的绘画技巧和特色。在画面的营造中,山体和流云总会在他的画面中形成恰当的对比,虚实的节奏控制得极为自然和妥帖。结实而肯定的山岩、灵动而飘逸的云霓形成实与虚的对照,穿插流动,相间相杂,动静之中虚实之间营造打人视听的效果。这些特色、这种笔墨气质正与黄山兼具崇高和优美的两种审美品格相吻合,是这种独特的中国气象酝酿和造就的艺术成果,它成就了苏春生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内在的融化,是长期的文化浸染后心灵气质沉潜的流露。    

梁漱溟先生在分析中西文化价值差异时曾指出东方文化价值是讲求心灵完善的,“中国文化是要使生命成为智慧的。”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是讲人心的完善 ,人的心地完善了,才会有更多的创造,才会有更多的诗意。苏春生的山水画恰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人和自然、造物与心性互相关照、互相成就。

也许这是可以用黄山来比附的中国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诗意栖居”的生命哲学,也是苏春生的山水画的内涵表现。所以,他一再地画黄山,他出过黄山画册,办过黄山画展,撰写过黄山画法的教材,还在电视台做过专题节目,成为当今画坛最具黄山精神的山水画大家。

 “返心应物,尽性皈诚”的山水精神成就了苏春生教授的艺术成就,造就了苏春生教授的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以清朗精致遒劲灵动的笔墨、严谨自然宏阔奇逸的构图、典雅雍容内蕴丰富的意境,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表现力,苏教授以其澄明宁静的画风著称于画坛。

2019年5月

 苏春生黄山作品欣赏 

 作者介绍 

孙乃树 , 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总支书记,现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基础学院副院长。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美国委拉诺瓦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审查专家、《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常务理事、奥中关系促进会音乐、艺术教育顾问、《东方讲坛》、超星学术视频网特聘讲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