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你其实不必多说

 无为馆藏 2019-12-18

《道德经》有言: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我始终将这句话奉为圭臬。

一泓静水,无心中被击出一片波纹,我们应当怎样才能让它重新恢复平静呢?

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阻挡波纹的扩散,还是止念旁观不再插手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人的内心也是如此,当他执着于一时得失想要挽回时,只会越理越乱,与真心渐行渐远。

放下,才是救赎。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你其实不必多说

也许没有人可以成为救世主,因为一个人眼中众人的错误,本来源于自己内心最深沉的罪恶。

他眼中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圆满智慧的具体化现,所以才会如此无懈可击。

他可以选择沉迷于此,也可以选择就此离去。

在他帮助任何人的时候,也许他已察觉,并没有任何人需要他的帮助,他也从未帮助过任何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存在着一个原点,并且在“身死”前绝不可被证伪。他们从这个假设的原点出发,进而构建了一整个世界。

譬如宗教告诉你,神在,故你在——“神”是永恒的。

再仿佛你告诉自己,你思,故你在——“自由意志”是永恒的。

又好比我们说给自己听,爱是世界第一因,故我在——我“爱”永恒。、

应当放下一切“妄想”而获得“真心”,于是,中世纪的智慧源于“神”,人文主义的智慧源于“自由意志”,而我们的智慧——源于“爱”。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你其实不必多说

当一个人他为自己的一生许下一个愿望,不论它会将他带向天堂、抑或是地狱,也终究能够自我圆满而找到人生的意义。

这是一种愚昧吗?

这世上当然没有真正的愚昧,而当一个人自以为获得了别人没有的“智慧”之时,也便没有真正地觉悟

“圣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圣人,“凡夫”心中也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凡夫。世间真相难以言喻,却也大抵如此了罢?

正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若非以“道”止“盗”,一切“圣名”即非圣人,是“名”圣人,而真圣“无名”。

“大爱”是静默中的守望,是祝福,是不擢一物地看着由“爱”造化的一切如何在永恒中变化。

“大爱”不是任何一种具体事物,但是却可以变化成为一切,只需人们明白自己的本心,来为“大爱”正名,他们的明天便始终充满希望。

不论一个人当下在做什么,也不论他是怎样一种思维,他始终都是圆满的。

这样的圆满,并不会因为他是“圣人”而多一分,也不会因为他是“凡夫俗子”而少半点

方丈本无名,蓬山在世间。

昔闻天降圣,今有渡凡仙。

烦恼就是爱,爱就是烦恼。富裕、贫穷、健康、疾病,都是一样的道理。

他可以选择把希望寄托给别人,最终明白别人的错误就是自己的错误;也可以选择自我质疑,最终觉悟世上一切苦难都源于自己的执着。

无为而无不为,并非真的“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通过做好世间之事,真正体悟到“我”其实“什么也没做”这样的智慧,如此再看向世间一切,便自然是真正的“无不为”了。

除死生,无大事,然而古之帝王追求的所谓“长生不死”,其实就在人们面前,人们却常视而不见,反去苦苦追寻。

若无死生故,更有何事说?

一步登仙台,世间再无我。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你其实不必多说

当然,这种追寻,其本身也无对错,也或许终是一种福报。于是我们总看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们一世世地擦肩而过,徒叹奈何。

看破不说破,就像个傻子一样假借万物在红尘中嬉戏,也未尝不可。

这世间之事,难得糊涂。

不如看世间潮起潮落,物来则应,物去不留,是谓随缘

(文章原创,图源网络,侵权请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