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布尔:心无旁骛有多重要?一生只做一件事,才是真正的“野心”

 芨芨草01 2019-12-19

那么多有成就的名人都说: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够了,你说呢

文/芨芨草

如果我问你,中国目前最值钱的人是谁?你的脑子中,一定会蹦出马云等商业精英的名字。

很遗憾,你答错了。正确答案是:袁隆平

对,就是那个报告时全程飙英语,向全世界分享自己“杂交水稻”梦想的耄耋老人。

一份知名的外媒杂志刊登文章,说袁隆平个人的品牌价值已达到数千亿。他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宇宙中还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他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的骄傲。

即使国家奖励的青岛豪宅,也变成了培育粮食的科研地,承载了他的三个梦想:一个是稻下乘凉梦,水稻要像高粱一样高;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能覆盖全球梦;第三个梦想是充分利用盐碱地种植海水稻。

袁隆平有两句话非常出名:

第一句“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第二句“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

每一个人都有多种爱好,至于以什么作为主业。好像需要一点时间去鉴别。

记得小时候,我的理想也有很多:受老师的启发,想当科学家;受同学的影响,要当画家……但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写作。因为我太喜欢编故事了。

于是,这一决定延续了三十多年,并最终成为生活的支柱。

因此,去掉多余的想法,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有读者说了,你的实例没有说服性,小人物的生活没有借鉴意义。

好,咱们请出几位大咖来证明此事。

第一位:世界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一个年轻人找到法布尔,说自己爱好科学,也爱好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些爱好上,不知疲倦却收效甚微。

法布尔听完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放大镜,把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对青年说:“试着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就像这块放大镜一样。”

青年人这才明白,自己的想法太多了。法布尔之所以能在昆虫学方面卓越的成就,正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在研究昆虫这个点上。

第二位:导演任鸣。

198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任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当时他的理想是当导演,为此还写了一首诗激励自己:“言志一口气,万难死不休。今生誓吃苦,十年不回头。”

他父亲看了后说:“哦,十年,十年后呢?你就不干这行了?”

任鸣一想,发了狠,把“十年不回头”改成“一生不回头”,立志“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想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当好话剧导演。

现在任鸣已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在人艺工作了30年,执导了80多部话剧,他的目标是执导100部话剧。他说:“我觉得,一生就做一件事,此生我就是排戏,只要有戏排,有戏看,就可以了。”

第三位:法国大画家雷杜德。

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任凭环境如何变化他都心无旁骛。

他一生记录了170多种玫瑰的姿容,组成了《玫瑰图谱》画册。

雷杜德把画玫瑰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画的玫瑰成了画中的极品,至今无人能够逾越。

第四位:学者易中天。

易中天对《三国演义》研究了20年,结果写出了《品三国》,发行了200万册。

第五位: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始人夏穗生。

我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虽然已经辞世,但他的事迹却迅速在网上传播。

从发表中国第一篇关于肝切除的文章,到实施130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再到为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肝移植手术;从建立第一个中国器官移植研究所,到培养中国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夏穗生在器官移植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亚太地区纪录、全国纪录。

而他一再谦逊地表示:“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唯愿不负国家培养。”

第六位:……

所以,有人总结这么一段话:将小小的汉堡做到世界各国的人都爱吃,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将一瓶汽水卖到世界各地去,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将英语培训班做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就是新东方。

在一次摄影比赛的颁奖会上,主持人问美国著名的摄影记者弗兰斯:这张成功的作品是怎样拍摄出来的?

他幽默地说:“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是43年又1/30秒!”

其实,弗兰斯拍摄那幅作品,仅用了1/30秒,那43年的说法,只是说明四十年如一日地对摄影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坚持做这一件事,才会厚积薄发,在1/30秒的瞬间捕捉到成功。如果没有那份坚持,即使有可以成功的自然条件,普通人也不会铺捉到。

的确,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可能一事无成。

如果你也有成功的“野心”,最好心无旁骛。

面对无数的选择与诱惑,与其陷入“选择难”,倒不如静下心来,选定自己最擅长的一件事,瞄准目标不动摇,一生只做这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