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提醒,反复咳嗽,受凉加重,或是脾胃虚寒,辨证求因是关键

 ~鱼鱼~ 2019-12-19

这是发生在近期的一个病案。32岁女性,近4年每到冬天或着凉后,咳嗽加重(久咳),迁延难愈。咳痰清稀色白,吃过很多咳嗽药,效果都不明显。询问应该吃什么药治疗?仔细询问,其平时比较怕冷,手脚冰凉,不能吃凉性食物,消化尚可,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正常。察看舌苔厚腻发白,边有齿痕。

以上不难看出,患者的主要诉求是治疗咳嗽,在选用了各种咳嗽药后,效果都不明显,而且咳嗽症状,在冬季或遇冷后,病情容易复发或加重。显然其发病原因与寒有关。但服用宣肺散寒的咳嗽药,效果又不明显。

可见,疾病虽在肺,病因却在脾。从中医五行相生关系来看,肺属金,脾属土,土不生金。患者脾胃虚寒,寒湿较重,脾土不能温暖肺金。所以,治疗此类咳嗽,先从调理脾胃虚寒和痰湿入手,服用参苓白术散配合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重在补脾益肺,兼能够去除痰湿;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以暖中焦而温肺散寒,使痰湿得去。顾客反馈连服2-3周后效果特别明显,在现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也没再咳嗽。

这个案例说明了脾肺之间的关系(母病及子)。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医中讲,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本身是需要凭借脾胃消化来的精微物质来供养的;而肺主气,脾胃消化来的精微物质,又得通过肺来输布到全身。中医认为,“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就是脾是气生化的源泉,而肺是气机输布的枢纽。

另一方面,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而布散到周身及下输肾与膀胱。肺脾两脏的协调,相互为用,是保证水液代谢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如果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液,日久极易聚湿成痰,形成痰饮与水肿,影响到肺就会出现咳嗽、痰喘等症状。简而言之,就是水液如果不能参加正常的代谢,就会堆积到身体里,聚积到一起,就会成痰成饮,或成脂肪等。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综上所述,肺主一身之气,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二者在气的生成与运行上,是有密切联系的;肺主通调水道,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湿,二者在水液代谢上是有紧密联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