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泛在书院 | 欧阳修: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孙记艳360 2019-12-20
00:0004:57

今日要点

在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有六位。而其中有一位和另外的五位大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曾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让苏氏一门三父子得以施展才华。曾巩是他的得意门生,而王安石也曾得到他的提携。

这个特别人物就是欧阳修。

以下内容为摘要整理,完整内容请收听音频。

曾是洛阳花下客

欧阳修4岁丧父,孤儿寡母,只好投奔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寄人篱下也难以掩盖欧阳修的才华横溢, 10岁就能吟诗作赋。23岁的时候,欧阳修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来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有个同学,叫王拱辰,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有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上状元袍子啦!”可谁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当然,欧阳修虽然没中状元,却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予了官职。做官的第一站在洛阳。

当时他的上司叫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不但很少让他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

有一次,欧阳修和同僚们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这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厨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在他的诗文里有很多关于洛阳的赞美和回忆。“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直到后来他被贬官、要离开洛阳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从文人到政客

当时,北宋王朝社会矛盾日益严重,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呼吁改革。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欧阳修看不下去,写了篇文章痛骂小人,于是被贬到了夷陵做县令。

刚到夷陵的时候,欧阳修吓了一跳。几条没有城墙的街道,窄得只能让行人通过,街边小商贩卖的鱼,很多都已经腐烂变质,发出一阵阵恶臭。

于是欧阳修决定改造夷陵,兴办学堂,重审旧案。欧阳修的到来,让夷陵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名声大噪。夷陵也成全了欧阳修,从文人到政客,再从修身到治国。

后来欧阳修得到宰相晏殊的举荐,重新被朝廷起用。回到京城的他,成为革新派干将,参与了庆历新政。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这一次,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做太守时,琅琊山的和尚智仙在山麓建了一座亭子,邀请欧阳修提个名字。欧阳修提笔写下了三个大字:醉翁亭。

从此,欧阳修就经常来这里办公,办公之余他还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喝酒。也就是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记录了当时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