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灵枢》的神的源流 (草稿一)---(二之二)

 天地虚怀xia 2019-12-20

 【以下为第7页

   11,卷六第三十二平人绝谷

   “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精神泛指神。张志聪云:“《六节藏象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故神者,水谷之气也”。

  12 卷六,第三十三五 胀论  (69)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写虚补实,神去其室。。。。补虚写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马莳云:“虚则补之,其穴空,皆正气充塞”。张志聪云:“塞其空着,外无使经脉肤腠疏空,内使藏府之神气充足,自无厥逆之患矣”。穴中来去之神,即正气,神气之神,【划去了“精气之物“】也。

  13 卷七。第四十二病传  (76)

  “歧伯曰:要乎哉问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作【“作”应为“竹”】帛,不可传于子孙”。马莳云:“果能佩而服之,则神自生,而与道俱成”。此自生之神,盖元神也。

【此页边有铅笔文字】再论灵枢“神”与希腊灵魂,儒家灵魂说的比较:

1“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所有五藏的精神魂魄都相提并论,可见从战国到两汉始终神,魂有别。

   其别何在?生死之分,物我之别。医家神气与儒家“气之神者,名曰魄”不同。

2.儒家是先有形,形始x之灵曰魄。魄的阳气之神为魂。魄之灵位医家感觉之神,而附气之神为意识之神。魂神为有知(?)的识神。儒神没有遍布全身的气血之神

  《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30)《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先有形的结构的指令信息,而后才有形。

3.道医儒的“神”是气,不是实体。希腊的灵魂是实体,不可分原子也是实体,称灵魂为气也是实体。

4.医家的神和忆,意,志,思,虑,智六种精神现象是有区别的。这些仅仅是神的一部分应用,一部分功能。也不是神的本质。

5.形具而神舍  医:精搏而神生 神亡而形灭  儒(物) 形坚而神生魄生而后有神  形亡而神灭 

以下为第8页

【页边】生神之理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又阴阳者“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此《素问》名言,乃《灵枢》生神之理的概括。

    它同系统论【划去了“耗散结构”】中说的生命机体维持一种开放系统稳态的远离平衡态,因而它就有可能在有控制的性本能的活动中,或在缓解刺激的反应中,使机体进一步趣向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组织化程度(美。贝塔朗非,1973),后者按钱老说法就是向高功能态跃进。    90.3.21【页边完】

   14.  卷七,第四十七,本藏(81)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张介宾云:“人身以血气为本,精神为用,合适四者,以奉生而性命周全也”。张说血气和精神,有体用之别,只是讲了气血之神,而此句的神关系到人身的生命活动的全体,宜是泛指识神,气血之神,精气神(水谷与生殖)和元神。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合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此精神乃泛指人体之神。

  15 卷八 第四十八 禁服(85)

  “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免责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张介宾云:《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不得其精,焉能入神。有方无约,即无神也。故曰神与弗俱”。此医者之神,大者无外,小则无内,浑【以下为9页】束为一,盖元神也。

 16 卷八,第四十九 五色(88)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搏【或曰“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马莳云:“积神气于己(已?)心,而病之为已往,为今病者,皆能知之”。

 17 卷八,第五十四,天年(92)

  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又“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以上五神字除“神气舍心”系指识识【第二个“识”当为“神”】外,其余四字都系泛指“神”。所谓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魂魄毕具等都是神的功能,用来说明何者为神,最能体现古人心目中的神则是整个人体生命近化功能的总称。

以下为10页

18  卷十,第六十七,行针  (109)   5

“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歧 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黄帝曰:重阳之 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歧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多阳者,多喜。多阴者,易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以上五神字,均指气血之神,按现代说法此神指称心理活动。张介宾云:“夫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然神有易动,气有易往。是以数刺而病益甚者,反伤其神气也”。可见气血之神与气本身是有区别的,关系到行针成败。此说来自实践,并非理论上预设而已。

19 卷十,第六十九,忧恚无言 (111)

“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无者也”。张介宾云:横骨“即喉上之软骨也。下连心肺,故为神气所使。上连舌本,故主举发舌机也”。【以下11页】神气为意识之神。

20 卷十,第七十一 邪客 (113,114)

“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以上三处神,泛指心藏之神。

“黄帝曰:扞皮开腠理奈何?歧伯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此神为气血之神。

21 卷十一,第七十三,官能(118)

“故曰:必知无忌,乃言针意。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莫知其形,若神仿佛”。王冰《八正神明论》“若神仿佛”注:“谓如神运仿佛也。若,如也”。此“神”为阴阳莫测之神,神奇也。

“用针之要,无忘其神”。马云:“无忘其神者,总结前文而言”,当为泛指广义的神。

以下为12页

22 卷十一,第七十五,刺节真邪(120)

“黄 帝曰:刺节言发朦,余不得其意。夫发朦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大约,针之极 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又“黄帝曰: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此二处“神明”当指“元神”。

“凡刺寒邪,曰以温,徐徐往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张志聪注:“致其神者,致其阳气”,此神乃气血之神。

23 卷十二,第八十 大惑论 (133-134)

“目 者,五藏六府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此“神”上方有字:“泛指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目者,心使也。心这,神【此 “神”上方有字:“五藏神”】之舍也。故精神【上有字“泛指”】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上有字“泛指”】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133)又“心有所喜,神【上有字“气血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划去了“以上七处神,俱为感觉的思虑之神。】

        又《九针》《经水》《卫气》各一神,以上共计26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