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结石的中医治疗

 格格的阿玛 2019-12-21


○ 汤铁城

江西省靖安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胆结石是指胆汁因理化变异凝结成砂石阻塞流通的病变。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合或混合型结石,胆道和肝内胆总管结石则为胆色素结石。患者以右胁不适、隐痛、向肩背放射性疼痛、突发性绞痛为主要症状,故属中医“胁痛”范畴,是“邪在肝胆”,凡暴怒、悲哀、过饱、风冷、跌扑、痰积、血瘀等均可蕴成“温热郁火”而致此病。近代中医治胆石症受张仲景《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治“女劳疸”的启发,不断创新出许多化石排石的方药,收获了控制病情和“渐消缓散”的功效,填补了古中医治胆结石的空白。笔者现据临床所学所用,举四则略加阐释,望在医患互动中引为参考。

一、胆腑热结

多为合并感染、急性发作,症现胁痛伴高热、烦渴、便秘和脘腹疼痛拒按,舌绛苔干脉洪数。证属肝胆气郁、里热结实,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宜疏肝行气、泻热通结。方用加味四逆散:

柴胡10克、枳实10克、赤白芍各10克、黄芩10克、酒大黄6克、茵陈10克、元明粉6克(兑入)、炒郁金12克、炒鸡内金12克、金钱草12克、金银花10克、木香6克、通草4克、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约3日热退便通痛减后,仍按此方据症减药减量,并于每剂加入穿山甲粉3~5克,取3剂料作散剂或蜜丸,服用月余,每日2次,每次10克,令结石渐消缓散。

二、湿热郁结

呈亚急性发作或有合并感染,症现胁痛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二便滞涩、口苦胸痞、不思饮食,多见黄疸、舌苔黄腻、脉象濡数。证属肝胆气滞、湿热郁结,B超确诊为胆道结石。宜清热利湿、消痞化结。方用胆道排石汤加减:茵陈15克、虎杖15克、金钱草10克、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组成)10克、栀仁6克、元胡索1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8克、白蔻仁10克、木香6克、炒枳实10克、藿苏梗各6克。如前法加减服用。

三、肝脾不和

多见于胆管或胆囊泥石型结石及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者,且多有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史,症现胁痛伴胸闷善太息、口舌微渴、恶心呕逆、不思饮食,时或寒热往来,舌暗苔白干,脉象弦涩。证属肝气壅郁、侮脾犯胃,B超确诊为胆管泥石型结石。宜调和肝脾、解郁开结。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利胆排石汤化裁:柴胡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炒苍白术各8克、赤白芍各8克、茵陈10克、金钱草10克、炒郁金10克、玫瑰花6克、丹皮6克、栀仁6克、炒枳实6克、木香6克、黄芩6克、酒大黄4克、薄荷6克、甘草3克。如前法加减服用。

四、气滞血瘀

多见于胆道或肝内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亦可见混合型胆囊结石,病程较长,一般无寒热表症,可见黄疸,胁痛常晚作或无定时,并呈固定性、反复性和向肩背部放射的特点,舌干苔少或有瘀斑。证系病久入络、气滞血瘀,B超确诊为肝内胆总管结石。宜破瘀活血、软坚消结。方用复方四逆散: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实10克、茵陈10克、金钱草10克、虎杖10克、炒鸡内金12克、炒郁金12克、炒鳖甲15克(打碎先煎)、焦栀仁6克、三棱8克、莪术8克、甘草3克、田七粉3克(首煎吞服)。如上法加减服用。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出处:《老友》 2017年第10期 P5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