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传统村落民居“府第式”即殿堂式风格的...

 DavidCCH 2019-12-21
客家传统村落民居“府第式”即殿堂式风格的民居建筑。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主要特点是屋内厅堂多、天井多,乡村习惯称这种民居为“十厅九井”或“九井十八厅”。与椭圆形的围龙屋不同,府第式多是方形,更接近于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外墙青砖,门厅石柱,雕梁画栋,比起黑瓦土墙的围龙屋,自然堂皇美观了许多。

代表性建筑有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的南华又庐、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谢姓的荣禄第、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的通议大夫第等。

南华又庐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由印尼华侨潘祥初建造,是梅县区最大的客家民房之一。其结构为府第式,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凤,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该民居外观宏伟,气势不凡,占地面积10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0平方米。

屋内分为上、中、下三堂二层,左右两侧各有四堂(左边名为“中”、“兴”、“伊”、“始”,右边名为“长”、“发”、“其”、“祥”),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两座(左右各一座),屋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质的岭南佳果。左、右有花圃,建有假山、水池,种有奇花异草。全屋共有118间房,俗称“十厅九井”。

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拥有八厅八井,再加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故有“十厅九井”之称。南华又庐侧面八堂,关上大门,各自独立,打开大门,连成整体,既整齐划一,又相对独立,设计上乘,构思巧妙,令人赞叹,有“屋中屋”之称。#梅州# #客家# #我要上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