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万有定律时都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有一天牛顿在自家果园思考问题被一颗苹果砸中脑袋,结果就这么玄幻的发现了万有引力故事。这个故事是大家耳闻能详的故事,包括老师小时候的课本上也是这样写,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万有引力定律就是牛顿发现的,但最近由于本人对牛顿这个人特别感兴趣,因此在网上搜罗了大量关于他的故事,发现其实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还有一段争议,那就是牛顿和胡克之间对于“万有引力定律是谁先发现的”争议。后来我们才知道,胡克和牛顿之间的争议并不只有这一次,几乎从牛顿踏进科学的殿堂起,二者就出现了前后共约三次的争议。 1.牛顿与胡克的光学争议 争议时间:1672 年牛顿当选皇家学会院士后 争议起因:牛顿发表《光与色的理论》,认为白光经过棱镜产生色散,分成七色光,他将其解释为不同颜色微粒的混合与分开。 争议事件的发展:牛顿大怒,称胡克完全没有理解自己这一划时代发现的意义。为了证实自己光学方面的见地正确, 1675 年- 1676 年,牛顿又向皇家学会递交了论文“解释光属性的假说”,按照皇家学会处理论文的程序,这篇论文首先由实验室主任胡克进行实验检验,并向皇家学会作出评价,没想到这次胡克再次声称牛顿所做的工作在他的《显微术》中都有,牛顿只是做了某些细节上的拓展。牛顿气不打一处来,说胡克的工作是受惠于笛卡尔和其他一些人,在光学的薄盘颜色精确测量方面,胡克毫无能力,并威胁要离开皇家学会。 争议的结果:这次打击还使得主张光学微粒说的牛顿将大部分内容已完成的著作《光学》一直延迟到胡克过世后才出版。 2.牛顿与胡克关于运动的争议 争议时间:1679 年 争议的起因:胡克请牛顿就有关沿切向的直线运动和所构成的行星的复合运动等发表高见,牛顿的结论是:若略去空气阻力,物体(苹果)的触地点会稍微偏向塔(树)的东边,并依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曲线图表示物体下落时的途径为一条螺旋线。 争议的结果:胡克的背信无疑增加了牛顿对他的反感,这种反感情绪使牛顿远离伦敦皇家学会,非常低调地呆在剑桥足不出户,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牛顿与胡克关于《数学原理》的争议 争议时间:1686 年 争议的起因:胡克就《数学原理》中平方反比律的发现权提出置疑,以及胡克希望牛顿能在《数学原理》的序言中提及他的作用。 争议事件的发展:牛顿暴怒(传记作者就是这一用词),不仅将原本在《数学原理》中出现的胡克名字予以删除,而且还要不遗余力地施以惩罚。 争议结果:牛顿修改了《数学原理》第一、二卷,几乎删除了文字中所有出现的胡克名字,并且重新用数学语言写了第三卷。 通过以上对这二人的争议时间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一个问题就是胡克和牛顿之间更多的矛盾是关于优先权的,可能是因为二者研究的领域是重叠且处于同一协会,难免会有学术思想上的交流吧,总之将这两个人放一起可谓称得上一场世界大战,而在这场大战中最有名的一场是牛顿与胡克关于《数学原理》的矛盾,据说称为科学史上比较著名的公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