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风华》开篇即图谋皇帝,这事在古代可行性有多大?

 山家往事 2019-12-22

大型古装剧《大明风华》已经开播,剧情以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为开端,占据集庆(南京)后,对建文一朝文武大臣尽行屠戮,诸多为官子女就变成了靖难遗孤,其中一对姐妹花,被不同的人抱养,从此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老大被建文帝的一个将军抚养,十年后被训练成为一名杀手。

微信截图_20191222104031.png当朱棣御驾亲征阿鲁台凯旋而归的时候,老大孙若微等人密谋行刺皇上,事败,一名杀手被抓进了天字牢内。

那么,在古代,行刺圣上,有多大得手的机会呢?

1、春秋战国时代

当年,西周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周公适时推出了一套制度,那就是周礼,其目的就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周这个孩子长大了,这套制度逐渐显的捉肘见襟了,到了春秋时代,更是出现了诸侯间相互征伐,大家都姓姬,打来打去不还是一家子?往上数都是同一个老祖宗。

timg4.jpg面对这个现象,孔子发出了“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感叹。

不仅如此,各国的国君几乎成了弱势一方,以大事小、以臣胁君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春秋时,吴国的传位顺序是兄终弟及、弟终长侄,但是吴王僚违背了这个规则,公子姬光眼巴巴的看着到手的王位没了,搁谁头上都得急。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姬光的烦恼,托关系,找到了武艺高强的专诸。这哥儿们出身屠户,似乎对杀生有着天生的娴熟。他到了姬光府上,整天好吃好喝的供着,眼见着刺杀吴王僚的机会来临了,专诸却迟迟不动,因为他以孝闻名,担心自己死后,老母无处安置。最后他老母自缢身亡,专诸再无后顾之忧,用鱼肠剑刺死吴王僚,当然,他也马上被剁为肉泥。

8537-hhqtawx9356057.jpg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刺客,四大刺客即产生于那个年代,分别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侠累、豫让刺赵襄子、荆轲刺秦王。其中三个和行刺诸侯王有关,仅有一例成功。

那个年代的行刺具有单兵作战的明显特征,比如图穷匕见的荆轲,也仅仅带了一个秦舞阳这样的小跟班。更多拼的是个人的胆略与技艺,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秦朝以后

秦朝是刺客职业的分水岭,行刺环境发生了变化,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多了。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的豪强都有养士的习惯,秦并六国后,对这些豪强进行了大力度的打击。因为那些门客、游侠不事生产,成为不稳定因素,另外一个原因是,列国旧贵族并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一旦游侠和这些人频繁接触,恐怖气氛便不期而至了。

即便如此,秦始皇还是接二连三的受到了杀手的行刺。

t01742fac5ed4ac3dae.jpg秦始皇第二次遭遇行刺是在巡游到博浪沙这个地方发生的。或许是皇帝身边人被买通了,反正秦始皇的行踪被原韩国贵族张良知道了。这哥儿们散尽家财雇了一个大力士,一对流星锤天下无双。不过,可能是距离的原因,毕竟太远了,也没个准星,扔出的铁锤确实砸了一车,但不是秦始皇坐的那辆。这哥儿们扔出去就不管了,撒丫子就跑,行刺失败。

第三次是在咸阳城内,同上次一样,始皇帝的行踪又被泄露了,关键这次还落单了,黑灯瞎火的,不得不叹服始皇的运气,他的卫队见势不妙,很快围拢了过来,将刺客尽数捉拿。这就是历史上的蓝池行刺。

有了这几次教训,始皇帝终于开始总结经验了,先是撤去了皇宫内没有必要的装饰物,后来针对咸阳主干道路进行了加宽,达到百余步,这就是古代的一箭之地,即便是箭矢射过来,也到了“不能穿鲁缟”的劲头了。

021eae389b504fc2bec5530fe4dde71191ef6dd6.jpg到了唐朝,随着弓弩技术的发展,道路的宽度,最大达到了近160米。当然,宋代的床子弩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毕竟这货太庞大了,不能用于狙杀。

其实,总的来说,行刺皇上这事儿,哪朝都有,但是几乎没有成功的。但是民间又有些“冤枉”需要申诉甚至发泄出来,历代文人便意淫出了种种文案,比如吕四娘刺杀雍正帝,最后成功了,雍正坟墓没有全尸,而是衣冠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