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进补多吃鱼,但你却不知道要和这味药一起吃才最好!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19-12-22
2019.12.22 正式进入冬至节气了,也就是数九寒天,北方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此时开始也是阳气初生之时,护好阳气,人体阳气充足,才能祛病延年。

民谚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易经》中就有冬至养生的说法,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一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一九”到“三九”期间,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够消寒。

        冬至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同时进补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可先吃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各种瘦肉、禽蛋、山药、莲子和薏米仁等,奶、豆制品也可适量多食。

今天请到了中国药膳研究会首席专家张文高先生,来给大家讲讲冬季天麻和鱼的养生菜。

*“食尚大转盘”栏目“食尚大医馆”

张文高
三世中医传承,从医51年,七旬中医教授,是两所中医院大学的博导,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国际东方药膳食疗学会评定为“国际高级药膳食疗师”。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与老年病,中医药养生保健药膳食疗、外治疗法等方面颇有建树,是北京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主任医师。
@@@@@@@@@@@@@@@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有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效。
现代研究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抗惊厥,镇痛,降血压,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学习记忆,保护神经元,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辐射,保肝,保护胃黏膜,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煎汤内服常用3~10g。气血虚甚者慎服。
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下面张医师推荐养生膳食。

 天麻汆鱼片 

配方:

(1)药食两用材料
天麻15g。推荐产于四川广元、陕西宁强、吉林浑江、湖北神农架等地区的道地药材。以质地坚硬、沉重,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鹦哥嘴),另一端有圆脐形瘢痕(圆盘底),断面明亮、无空心者为佳。

(2)食材
鳜鱼1 条,约400g。以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斑纹鲜明者为佳。

(3)辅料
豆苗50g。以新鲜,颜色鲜明,质地柔软者为佳。
鸡蛋250g。以新鲜,家养柴鸡蛋为佳。
奶汤750g。以新鲜牛奶最佳的纯牛奶。

(4)调味品
盐、鸡粉、胡椒粉、生粉、花雕酒、葱、姜适量。

做法:
鳜鱼宰杀好,从背上入刀取下鱼肉,剔下鱼皮后,放水中浸泡洗净血水,片成大薄片,用葱姜、花雕酒、盐腌渍入味。鸡蛋去蛋黄留蛋清,加入生粉打成蛋清糊,放入腌好的鱼片抓均。天麻清水发透,切成薄片飞水。锅内放入奶汤烧开后,放入天麻片煮10 分钟,加盐、鸡粉、胡椒粉调好口味,放入浆好的鱼片,小火炖至鱼肉成熟后,撒入豆苗即可。

功效:
息风定眩

适用人群:
适用于头晕头痛、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及老年性痴呆的人群,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者。亚健康或健康人群用作日常食养保健。

禁忌人群:
儿童、孕妇禁用;热痹见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窜痛者禁用;哮喘、咯血者慎用;寒湿盛者慎用。

 天麻养生鱼头 

食材:天麻,菊花

菊花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现代研究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流量,抑制胆固醇合成、加速胆固醇分解以及抗衰老等作用。临床煎汤内服常用10~15g。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服。
功效:
熄风定眩,清头明目,祛风通络。

适用人群:
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目赤昏花,或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者。亚健康或健康中老年人群用作日常食养保健。
可作为中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及老年性痴呆等患者养生、康复的辅助食疗之品。

备注
天麻与菊花二者均可用鲜者,菊花宜用白菊花。
若季节等关系不便采摘鲜品者,可将白菊花几朵适当洗净浸泡后撒在菜肴上作点缀。天麻块茎则宜浸泡软化后切薄片。

冬至到,进补要有法,食补药补结合为最佳,天麻配鱼肉的吃法你学会了嘛~快分享给家人朋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