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起笔中提到了经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一次分享一下经济学视角下的几个角度和体会: 1、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通俗地说,就是鼓励一部分先快速富起来,然后再带动一部分人,并将富人的部分财富再进行分配,最终逐渐趋于财富公平。中学时期政治老师说到资本主义家总是剥夺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有一段时期也都陷入了资本家(企业家)就是吸血族的本位思维中,社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长时间与BOSS们近距离共事多年后才发现,他们之所以能比别人获得更多的财富实际上更多是努力奋斗得来的,当一般的打工一族在享受8小时后的家庭生活时,他们可能还在应酬、谈判或者思考企业当下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他们的行动总是积极和快速的。优秀的企业家会让企业价值提升,就业机会增多,员工福利和财税费用增加,反向也会推动工薪阶层的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公平——双赢。因此,效率和公平两者一定是相互促进的,公平的前提是快速发展后的再分配。 企业在设定销售激励方案的时候,到底是以个人业绩为基准,还是以团队业绩为基准,这时常会让人头痛,抛开内控环节销售人员暗箱操作因素,应该根据企业周期性发展进行调整,求生存阶段,提倡“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最大化快速地激发个人积极性,实行优胜劣汰,而到了稳定阶段,更强调的是公平和持续发展。 书中“马粪案审判”最终是判给努力收集马粪的一方,还是判给擅自拉走马粪的一方呢?是鼓励人们积极创造财富,还是鼓励人们对财富进行标记,这两者最终带来的长期行为方式是完全不一致的。判给努力收集的一方让积极的人在财富得到保护后更加积极发挥能动性,如果没有对马粪进行标记,判给拉走马粪的一方,这个审判结果日后会引导人们需要浪费成本和资源对财富进行保护,财富创造的效率降低,还会打击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审判的公正背后带来也是对长时间效率提升的考量。 2、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是否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是一个有没有受过良好的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说到了破窗理论以及反向思维中的几个问题。直观的事物和现象通常很容易看得见,就如十年来的互联网发展,让很多线下门店关门了,人们直观感受是以后很多线下门店都没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但其实10年下来,在普通零售店关门的同时,私人订制的深度体验服务和门店速度崛起,开辟了价值更高的新营销路线,有的品牌在线上和线下的产品上也进行差异化。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力操作的工种逐渐被机器人替代,直接影响到的是生产线的工人会越来越少,失业率会增加,新的工作会在哪里了,但不管在哪里,需要不断提升新的技能,新的社会环境下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每一次机遇的到来,必然要经过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看不见”这是需要我们在做决策和预判时能周详考虑,充分发挥想象力,否则大多时候在机遇面前到“看得见”的时候,也就到了“来不及”。 日常做决策时,我们也会时常忽视一些非常重要但看不见的因素。健康,会不会为了满足暂时的欢乐,选择经常熬夜吃喝玩乐,最终透支了身体;人品和职业操守,会不会为了满足眼前的私欲,选择利用职务之便赚取额外收入,最终人品败坏,影响职业发展。 3、区分愿望和结果: 大多数人朴素的想法是,好的愿望就有好的结果,坏的愿望就有坏的结果。而事实并非如此,好多都是事与愿违。 父母希望子女身体健康,大量补充营养,导致营养过剩;为了女性生育问题出台了各种保护制度,最终导致企业在关键性岗位上减少了女性或者未育女性的聘用,导致女性岗位竞争优势降低等等。 各种减少贫富差距的政策,最低工资设置、递进税制度、现金或者实物资助政策愿望都是良好的。虽然帮助了部分一些贫困人员,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有些贫困的人可能会因此更懒惰,甚至刻意制造条件获取福利补贴,而不是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和效率。另外,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惩罚成功和奖励失败的政策减少了对成功者的激励,越平等地分割蛋糕,蛋糕可能就会变得越小。帮助贫困人员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最终会让整体财富越来越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