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训练

 沐沐阅览室 2019-12-23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区域的内涵及特征

1、2、3、4、11

区域差异比较

5、6、7

我国的区域差异比较

4、5、6、7、8、9、10、11、12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理环境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  1.A  2.C 
第1题,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第2题,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结合我国四个不同区域①客家方言区;②东北平原;③东部季风区;④浦东新区,回答3~4题:
3.上述四个区域中既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又属于均质区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  D.

解析:  3.A  4.D 
东北平原和客家方言区按单一指标划分,东部季风区和浦东新区按综合指标划分,且浦东新区为功能区,其余为均质区。

读下图,回答5~7题:

5.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  )
A.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B.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6.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7.近年来,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  5.A  6.A  7.C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甲、乙两图面积相同,甲图经纬度相隔大,乙图经纬度相隔小,即甲的实际面积大于乙,因此甲的比例尺比乙小,表示范围大;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由区域定位法可知,甲为巴西,乙为印度,甲地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甲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乙地区位于德干高原,两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图可知,C地区为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全球碳氧平衡,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引起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如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回答8~10题:

8.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暖温带草原
9.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A.Ⅰ线路  B.Ⅱ线路   C.Ⅲ线路  D.Ⅳ线路
10.乙区域生态建设的合理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种草 ③自然恢复 ④退田还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8.B  9.B  10.B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及自然带的判断。由图可知,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应位于我国的温带地区,“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应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图中Ⅱ路线经过了这两种地区,故选B。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因地制宜的生态建设问题。由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植树造林和退田还湿适用于湿润半湿润区,故选B。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泛珠三角合作开展四年多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一年迈出一大步,四年跨上一个大台阶的骄人业绩。截至2007年底,泛珠三角发展指标如下:
省区
人口总数(万人)
2007年GDP(亿元)
广东
9 449
30 673.91
福建
3 581
9 160.14
江西
4 368
5 469.3
广西
4 768
5 885.88
海南
845
1 229.6
湖南
6 355
9 145
四川
8 127
10 505.3
云南
4 514
4 721.77
贵州
3 762
2 710.28

材料二 泛珠三角地图。

(1)从材料一可知,泛珠三角内部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省的人均GDP最低。请从地理角度分析该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 
(2)“泛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3)A省是我国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简要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计算可知贵州省的人均GDP最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差,同时,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非常落后,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第(2)题,注意本题是比较“泛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国内其他区域包括“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所以不能说本地有沿海的交通优势,这不是其独有的优势;但该区域位于南部,水热条件优于其他地区,同时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热水能资源丰富,以及福建和广东是著名的侨乡,利于引进外资。第(3)题,冶金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应分析其动力条件:A省是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接近动力基地;湖南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工业货物的进出。
答案:
(1)贵州 限制因素:①地形崎岖;②交通落后(对外联系不便);③地质灾害频繁;④科技水平低(劳动力素质偏低)。
(2)①水热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④有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3)①有廉价的水电作动力(或接近动力基地);②接近原料基地(或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③水陆交通便利。

12.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阶段Ⅱ成果: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地区。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
最有利的
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第(2)题,比较东北平原和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区别。第(3)题,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
(1)东北
(2)见表格。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
风气候

典型土壤
黑土

工业特征

轻重工业并重,综合性强
农业发展
最有利的
自然条件
土壤肥沃,
耕地面积广

(3)商品谷物农业


以上资料由吕老师编辑整理发送,欢迎加入沐沐地理课堂学习与交流。若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