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鼎立外的第四国:从对外策略看其成败

 HzQ奇皇 2019-12-23

作者:热血三国系列页游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只讨伐董卓之乱的就有十八路诸侯,其余还有很多并未参与这场讨伐的诸侯,比如我们今天所谈的独立于三国之外的第四国辽东公孙氏政权。

虽然燕国立国只一年就被曹魏灭亡,但是公孙氏政权一共割据辽东50年之久。

能在乱世三国中偏安一隅半个世纪,一定有其道理,我们今天就从其对外策略来谈公孙氏政权的得与失。

远离中原,立足辽东——公孙度时期的对外政策

公孙氏世代居住辽东,是当地有名的大族。玄菟郡太守公孙琙非常喜爱公孙度,“遣就师学,为娶妻。”后来公孙度在董卓废立献帝时,经过同郡中郎将徐荣的举荐,出任辽东太守。

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公孙度并未响应,这就体现了公孙度的对外策略:远离中原,立足辽东

《三国志 ·东夷传》载,“魏兴,……公孙渊仍父祖三世有辽东,天子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遂隔断东夷,不得通于诸夏。”

其实一开始,公孙度并不是想远离中原,而是要称王称帝,逐鹿中原。在中原大乱之时,公孙度就对其亲信柳毅、阳仪说:“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一句话,就将其称王称帝的野心暴露出来了。

他在辽东大造公孙氏当为天子的舆论,并命令手下人制造祥瑞。

“时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与先君同。社主土地,明当有土地,而三公为辅也。”

公孙度趁机自称辽东侯,平州牧,出行用天子依仗。他扩立郡县,设官置守,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辽东王。

所以当曹操为了笼络公孙度,任命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时,公孙度对曹操不加理睬,甚至要出兵讨伐曹操。

就在诸将都表示赞同时,江茂一人力排众议,不同意公孙度对曹操用兵,并且就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对公孙度提出“安坐而观成败”的策略。

这才让公孙度认识到自己实力不足以逐鹿中原,打消了进攻曹操的念头。但是他一直趁中原大乱时扩大自身实力,想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兵中原。

公孙度终其一生都在积力扩张实力,使辽东控弦之士达到“十万之众”,让辽东成为东北最大的割据势力。

依附曹魏,以求自安——公孙康、公孙恭的对外策略

在公孙度死后,公孙康继任辽东太守。公孙康前期一直秉持着其父公孙度远离中原的原则。

但是此时中原的势力已经发生变化,曹操在204年收复幽、冀、并、青四州,一统北方地区。又在206年征三郡乌桓,屠柳城,有一统辽东的趋势

所以当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以及乌桓败军败走而来,与此同时孙权也派来了使者意图与公孙康联合

在这多方势力奔来时,公孙康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诱杀袁尚等人并将首级送与曹魏,请求归附。同时他还杀了孙权的使者以表明心意。曹操以功封其康襄平侯,并左将军。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公孙康改变公孙度的对外策略,采取了依附曹魏,以求自安的政策。

公孙康死后儿子年幼,便由其弟公孙恭继任辽东太守。

此时中原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魏国地广兵强,所以公孙恭在位时,延续了公孙康的对外策略。曹丕代汉后,公孙恭率先表示臣服,曹丕封其为平郭侯。

在公孙康和公孙恭两兄弟时期,辽东整体上采取了依附曹魏,以求自安的对外政策。

斡旋曹魏,自取灭亡——公孙渊的对外策略

由于公孙恭能力平庸,所以等在公孙康儿子公孙渊长大后,就胁迫公孙恭让出了太守之位,由此辽东进入了公孙渊时期。

为了遏制曹魏一统中原的趋势,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孙权则侵扰曹魏南方边境,公孙渊也对曹魏实力的强大深感不安。于是在这一前提下,公孙渊决定联合东吴抗衡曹魏。

但是由于曹魏实力强劲,公孙渊又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叛曹魏,就开始暗中与孙权进行军马交易,间接支持东吴对曹魏的战争,达到削弱曹魏的目的。

可是由于军马交易暴露,曹丕决定对辽东进行了第一次讨伐,结果这次曹魏讨伐却以失败告终,这更坚定了公孙渊联合孙权的决心,公孙渊遂主动派遣使者出使东吴。

孙权对此非常高兴,认为东吴为中坚,蜀汉为左翼,辽东为右翼,可以三面夹击曹魏。

他为了表示对公孙渊的重视,派了上万人的使团走海路出使辽东,带去了大量的珍宝。

可是让孙权意外的是,公孙渊不仅没有热情款待使团,反而斩杀使者以明对曹魏忠心。

原来公孙渊派遣使者出使东吴只是为了打探东吴实力,结果得到的结果是东吴实力不足以依靠,于是公孙渊撕破脸皮,与东吴决裂。

孙权一时之间成为天下笑柄,恨不能领兵讨伐公孙渊,在众臣劝阻下才作罢。后来孙权要联合高句丽突袭辽东,就可见孙权有多恨公孙渊了。

公孙渊此时再示好曹魏已经晚了,曹魏对其已经不信任了,只是当时忙于南方战事,没有腾出手来讨伐辽东罢了。

等到诸葛亮一死,曹魏就马上开始讨伐辽东。公孙渊仗着三世经营辽东的优势将其击退后,野心骤然膨胀,干脆自立燕王,与曹魏公开对峙。

第二年曹魏再次对辽东用兵,这次来讨伐公孙渊的是司马懿,公孙渊依仗的辽水之险反而被司马懿利用,通过辽水暴涨来运粮运兵,形成对襄平的包围圈。

襄平被围一个多月,城内缺粮,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公孙渊被迫突围,结果被斩杀,辽东公孙氏政权就此灭亡。

孙氏政权的兴衰与其对外策略息息相关,公孙渊之前的统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审时度势,做出相应的判断,改变对外政策。

而公孙渊却野心膨胀,行首鼠两端的对外策略,终于招致覆灭的灾祸。倘若公孙渊没有欺骗孙权,而是与东吴、蜀汉联合,也许历史将会被改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