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一头衔,是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起,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的,至公布的第六批为止,入选总数已达276个,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落的传统风貌。这第六批的107个村落名录之中,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革新村也光荣入榜。虽然它的含金量与第一批的12个村落(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安徽省黟县的西递村和宏村)还不能同日而语,但至少在理论上已与西递和宏村处于同等地位了。
▼召稼楼古镇(浦江镇革新村内),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自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这拥有五百年的历史古镇,除了有荷花墙、骑马墙、青砖黛瓦等充满明清文化韵味的建筑,那“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的纯朴乡味是否还在?
▼顺着召稼楼第一湾附近的支路一路寻去,果然发现其他古镇很少看见的,还未被完全开发而保持着的农村原生态。
▼去之前,曾在百度地图上查看地形,发现小镇的市河呈东西走向,那么理论上应该是可以拍到古镇日出的。
▼到了实地,才发现因为太阳角度的关系,横贯小镇的姚家浜上并不能看到太阳。不过好在江南地区河道纵横,在其他河道也拍到了日出。
▼回到小镇的市河边,太阳还被建筑所遮挡着。
▼待看到太阳时,已升的很高了,几乎不可直视,不过好在画面上还存有那日出时特有的暖暖色调,而这,一直是自己最喜欢的。
▼召稼楼最为人所诟病的,是翻新开发的仿造明清的建筑风格。但就景色而言,在第一湾这里还是可以一观的。
▼中段的礼园这一带也还可以看看。
▼不过在小镇入口的那一段,新建的白墙黛瓦,亭台楼阁看上去新新的,没有丝毫的古意。
▼召稼楼小镇里其实散落着一些的清代建筑,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是“礼耕堂”、但是隐身于商业街的一条支弄内,稍不留意就会错过。
▼据称,“礼耕堂”庭院深深,12道墙门一道叠着一道,有着几分深宅大院的气派,古代上海郊区主要的房屋形态可以在此一览无余。但去的时候大门紧闭,无缘一观。
▼门外的民居,倒是有些古意盎然。宅主人将门前的空地收拾成微型花园,显得亲切自然。
▼在这支弄中,还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历史旧物。
▼相比之下,曾经的深宅大院”资训堂“,只留下西洋门楼和一段残垣供人瞻仰了。
▼小镇的市河的两边林立着一间紧挨着一间的商铺。
▼这里的小吃很多,草头饼可以试试,油墩子还有小时候的味道,其他小吃就比较雷同,下沙烧卖甚至有点港式的风格。
▼“召楼三宝”有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手撕走油红烧蹄膀)。
▼蹄膀、酱菜、咸肉、塞油面筋等等颇受市区大妈们的欢迎,据说价格比较良心。
▼邵家楼古镇借助于2010上海世博会的机会,加上不收门票的优惠,几年下来,人气健旺,变成了上海市民又一个周末走走看看吃吃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