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追古慕古欲出新,书学百家取众长:书法名家黄越祖

 老黄说史 2019-12-23


人生的经历是个很奇妙的过程,生命中会遇到许多匆匆而过的陌生人:有人犹如昙花,艳丽一刻,转瞬即逝;有人却似寒梅,年年顶风绽放,教人不得忘怀。

我与越祖宗亲的交往就可归于寒梅之交。因为,认真说起来,我们只有一面之缘。

那是2011年的元月,在河南省黄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期间,因一光山老乡的介绍,与越祖一桌共饮。他虽然代表洛阳的宗亲来参加议,但老家却是信阳光山的,我们算是正宗老乡。因为他年长我两岁,所以一直当他作兄长。

本以为他身负公职,一定会俗务缠身,没想到他在当今书坛却占有相当的地位。我虽不习纸墨,但好歹也算半个文化人,所以,两人相处得就随意亲切了许多。

2011年一别之后,就再无见面。电话与网络的联系也很疏淡,偶尔,会在节日群发个短信啥的。记得为了杂志的事,曾向他约过稿子,那段的交流相对稠密些。

但,心却一直记挂着这位兄长,闲时也会上上网搜一搜他的近状,最近又参与了哪些展览、获了什么奖、工作有何变动,等等……

年底了,单位的事情基本处理完毕,闲了才翻手机,看看又有哪些朋友开通了微信,默默地加下关注。

很快,越祖宗亲就回复了消息,成了微信好友,抒情的路又多了一条。

正好看到他的一组书法赏析,就转了来,与大家分享。

                 ——是为记


黄越祖简介

黄越祖,河南信阳人,1961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画院龙门西山书画创作基地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君龙艺社艺术委员会主任。出版有《洛阳道》《黄越祖书法作品集》《追古》等个人书画集。

作品发表

《中国书画》、《中国典藏》、《中国文化报》、《翰墨大匠》、《中国美术报》《中国摄影报》、《中国财经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东方艺术》、《艺术状态》、《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美术学刊》等。

黄越祖书法作品赏析

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 137cm×68cm 2016

越祖兄的书作,整体上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避免了“布如算子”的尴尬。其书法艺术已具有了空间造型的意识形态,并在书法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感知,我想在这样意识形态之下,其书法会入古出新,会有更大的艺术空间等他去开发创造。

——王少宇

一碑一帖一洞天,博采众长意在先,追得古人神妙处,恍然顿悟貌新颜 137cm×68cm 2016

越祖先生以最大的热情,潜入古代文化的深层土壤,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用自性纯素之情开创新文化艺术未来领域。

——刘自立

真空 137cm×68cm 2016

越祖从政之余,热衷于寻求艺术的至高表现形式。理性的调度在规矩之内,情感的自然流泻超越于古人的法度之外,他的工作生活是在两个体制秩序截然不同的领域里互转互化,彼此制约,彼此相守相望,宛如昼与夜的流转,一切都是那样的圆润,丝丝入扣。一切的矛盾都迎刃而解,以完美的弧线交融,在交融中流动,变化,生生不息。这是上善的智慧。

——一航

乱山春落日 平畴交远风 137cm×68cm 2016

越祖爱好古典文学,时有诗词作品成篇,广受书友和同道们的好评。知识储备让他深知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创新就必须对笔墨线条有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握笔在手不滞不执,意前笔后,方可心手双畅,圆通入妙。

——赵铎

临《汝南王》 93cm×93cm 2015

越祖的摹本,姿态结构与《汝南王》有迹可循,但整个作品圆润、喜悦、安宁的色彩,不类原作。这不是《汝南王》的本身,是越祖自己心中《汝南王》本该有的样貌,这就是临写的最高境界吧?

——云骊

安心 137cm×68cm 2016

越祖兄出生于“山清水秀太阳高”的豫南信阳,楚文化的“钟灵毓秀”和茶乡的清新恬适哺育了他;长期工作、生活于“河出图,洛出书”的古都洛阳,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河洛一脉的历史人文积淀滋养着他;多年研艺于黄河之滨的浪花小楼,山川之美和水的空灵浸润着他。故其思想和书艺风格深植于传统,又得自然之灵性。

——杨庆兴

自知作书力扛鼎,追古慕古欲出新,书学百家取众长,戏墨从容若不惊 137cm×68cm 2016

黄越祖先生的篆书作品,创作上就有变通,拟“静”而动,驾驭虚实、阴阳,刚柔相济之思,使作品有灵动多变、姿肆飞扬的态势。

——海哲

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 137cm×68cm 2016

似乎是为书法而生的黄越祖,并非凌驾于人间烟火之上。工作的繁忙,交游的广阔,都没有成为他懒惰的港湾,品茶、悟道、临帖、抒情,毫不犹豫地充斥于生活的每一个间隙。屹立着的伟岸,不仅仅只有高大的体格、豪爽的性情可见一斑,别具一格的书品,坦荡无私的人品,几十年如一日的可贵坚持,在奔流不息的黄河岸边,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风云形象。

——丁梦

无为而治 137cm×68cm 2016

黄越祖在传统上下的功夫是很深的,他的日课皆以“追古”为旨,对传统的浸淫无疑是他的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经典支撑,在传统经典的背景下所展开的现代性尝试,无疑使其书法创作具有了较强的历史厚度。现代和传统虽为矛盾,但它们绝不仅为对立,能在现代和传统中做到对立而又统一,实为不易。黄越祖穿梭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并且游刃有余,这在当代书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佩之

“昨夜喝酒有点多”句 137cm×68cm 2016

越祖与我的生活习惯却大相径庭,我供职文联,工作性质相对松散,爱与同道熬夜闲聊;越祖身为公务人员,责任重大,喜欢贪早,黎明即起,临池读书,无间寒暑,十余年如一日。可以说他已将艺术给生活化了,艺术修为已成为他生命里的不可或缺。越祖沉浸传统,孜孜以求,较早地陷入了痴迷的境地。

——倪水通

唐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游仙寺》 137cm×68cm 2016

越祖说,对浪花小楼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内。每从九朝古都洛阳到此,心如平静的水一般,杂念全无。创作的激情会油然而生,其间萌发的灵感和冲动总能使人的身与心与作品相互交融。境界缘此而升华,视觉因此而开阔。我在想,诗人、艺术家瞬间而兴的才情迸发,古人讲的境由心造说,与越祖兄此间的感悟竟成一脉,信不疑也。

——默言

三国 吕本中《官箴》 68cm×137cm 2016

黄越祖为书数十载,书体多涉,书风清雅,有此书法册集可见其书艺菁华之貌,神彩之质,为众人所赞所誉;越祖兄为艺之道,在我看来独犹水之性情,而渐入佳境。

——张建京

云 137cm×68cm 2016

哥哥字如其人,人似其字,高不用说了,个子高、有气度,品格高、不媚俗,作品高,追古出神韵,超古有创新;富是真富,绝对的精神贵族,哥哥博学强识,极富有底蕴,儒释道、国学、古典美学、现代美学广泛涉猎,积淀深厚;书法、摄影、篆刻,尽情挥洒,各有神品。

——朱春凤

唐 王维《山居秋暝》 137cm×68cm 2016

越祖的书法,一手现代,一手传统,可谓双管齐下。其现代书法,更多地宏观于视觉形式规律下,注重画面的艺术构成。在笔墨意象拓展中,以达其情感之渲泄,有点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意味。

——薛玉印

贵身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诠释 137cm×68cm 2016

初识越祖兄书艺,立即被其粗犷与精微交织、凝重与迅疾共生的书风所倾倒,直觉越祖兄对形式细微变化拥有一种天生的辨别力,更对自己腕底表现有着“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的充分自信。越祖兄独特的单字书法,凭借“形态—心态—意态”的拾级而上,已然直抵“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之境界。

——张建云

唐代僧人德诚船居寓意诗 30cm×21cm 2013

翻看微信,时常能欣赏到黄越祖的新作,吸引我停下来,仔细审视品味,汉字所能演绎的各种形态的美。书写者或沉静如禅,或激情澎湃。有的是书写于清晨,有的是书写于出差的居地,工作的间隙。书体灵动多变,端庄凝练的小楷,古雅浑厚的大篆,笔力遒劲的行书,神韵为上的草书,皆弥散着传统法度和时尚理念交融的光晕。

——一航

三国 姚信《戒子》 137cm×68cm 20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